矢志不渝科研情

记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蒋继穆

2012年12月17日 11:2 1102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新技术   作者: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其实对蒋继穆来说,诸多创新成果通过自己的努力展示在自己面前的时候,不仅仅是激动,更多的是鼓舞。由于工作业绩突出,1985年他被破格提拔为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主管技术工作。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他通过出国考察,配合原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组织团队对国内的重有色冶炼企业开展了技术升级扩产改造工作。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冶炼技术,结合国内经验进行消化、再创新,主持完成新建和改扩建大、中型冶炼工程30多项。以闪速炉炼镍、诺兰达炉炼铜、顶吹炼铜、炼铅、炼锡等新工艺替代了传统的鼓风炉、反射炉、电炉熔炼技术,并开发了10万吨/年大型沸腾焙烧、高温高酸浸出的炼锌工艺及装备。仅十来年时间,我国铜、镍、铅、锌、锡的冶炼产能、产量、自控水平、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单位产品能耗成倍下降,环保和安全卫生条件显著改善,我国重有色冶炼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退离领导岗位 心系设计工作
  1998年,蒋继穆退离领导岗位后,却没有离开自己热爱的设计工作,在国内冶炼装备与配套水平大幅提高的有利条件下,他专心从事冶炼工艺创新的研发与产业化推广应用。
  为了解决当时我国铅冶炼烧结过程硫和铅尘低空污染、能耗高等问题。他与团队一起开发氧气底吹炼铅新工艺及配套满足该炉转动特性的大型余热锅炉、薄层分格新型铸渣机等设施,分别在安徽池州和河南豫光金铅集团建设一条氧气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的工业示范性生产线。
  对于蒋继穆来说,2002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年份,就在这一年,示范生产线一举成功并转入工业生产。该技术不仅有效解决了硫与铅尘的低空污染,还将吨铅能耗650kgbm降至360kgbm,仅仅几年之内国内已经有30家企业采用了这一技术成果。单炉生产规模有年产铅6万吨、8万吨、10万吨、20万吨四种规格。其中出口印度建厂投产的年规模10万吨的生产线已通过考核验收;20万吨/年规模的生产线即将出口澳大利亚,用于改造皮里港铅厂。这一技术的迅速推广,刷新了世界冶金的历史。
  据蒋继穆介绍,由于该工艺存在不足,比如底吹炉产出的高铅渣为满足鼓风炉还原要求,需铸块冷却、熔渣的物理物热被浪费;需设铸渣机,增大投资与场地,拉长了工艺流程;鼓风还原高铅渣铸块需要冶金焦作还原剂,造成还原成本提高。为此,他申报专利,向科技部立项开展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新工艺技术的研发工作。通过与团队的大力合作,不到两年时间就开发成功电热底吹炉和侧吹炉两种直接还原液态高铅渣的新工艺。克服了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工艺的上述缺点。很快这一新工艺迅速推广,用来改造底吹-鼓风炉炼铅工艺。据蒋继穆介绍,目前已有12家铅冶炼采用了这一研究成果;采用底吹电热还原和侧吹还原炉各有6家,替代了鼓风炉还原。另外,用碎煤取代焦炭作还原剂,吨铅单位能耗从360kgbm进一步降低至220kgbm。
  蒋继穆告诉记者,如果按新工艺年产铅200万吨计算,较传统工艺年减排SO2约70万吨、减排CO2 225万吨,为清洁生产和绿色环保作出了重要贡献。

  氧气底吹炼铜新工艺的诞生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蒋继穆明白,铅冶炼技术只所以能取得重大进展,是他和团队一起奋发努力的结果,为了共同的理想和光辉的事业,他们向科研的一个又一个高峰不断摸索、不断前进。并且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他与团队一起研发出氧气底吹炼铜新工艺。该工艺采用高浓度富氧,具有原料适应性强、备料简单、流程短、熔炼强度高、投资省、能耗低、综合利用程度高、环保好等优点。
  在山东东营建成我国第一个氧气底吹示范性铜冶炼厂,2008年一次投产成功,产能达年产电铜10万吨,三年多连续运行表明,熔炼过程不用加任何燃料、烟气不含CO2污染、粗铜能耗仅169kgbm/t、处世界最低。经专家鉴定,综合指标处世界领先水平,并被国务院确定为我国节能减排重点推广新技术之一。目前已有5家企业(含越南大龙冶炼厂)采用该技术建成投产,还有四家企业在建。产能为年处理精矿量:10万吨、50万吨、100万吨、150万吨四种规模。这是我国已大规模推广应用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全套国产装备的铜冶炼新工艺。

  热铜锍实验即将拉开帷幕
  冶炼行业发展的点点滴滴,在蒋继穆心里激起的是阵阵波澜,这种波澜是责任和精神的体现。年过七旬,他还和团队的年轻人一样战斗在技术研发的第一线。他说:“在有色金属科技创新方面,我们应该将原始创新放在首要位置,让高端技术、关键技术占领市场,引领世界。”
  几十年来,蒋继穆就是这样顽强钻研,为了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为了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目前正在进行氧气底吹连续炼铜工业化试验。这是国家863计划的研发课题,也是根据国家授权于他的相关专利而设立的课题。第一阶段的冷态铜锍半工业试验已于2012年5月9日~6月3日,在河南豫光圆满结束,并达到了预期目的。第二阶段热铜锍5万吨/年规模的产业化试验,即将在山东东营方圆集团拉开帷幕。蒋继穆告诉记者,试验成功后,将会改变世界铜冶炼90%以上还在采用P-S转炉吹炼工艺的落后局面。由于P-S转炉吹炼需要吊包倒运铜锍,造成大量SO2低空污染;同时因间断作业,炉温波动大、耐火炉衬寿命短、消耗高;烟气SO2也因间断作业而波动,不利于制酸。底吹连续炼铜一旦成功,将改变P-S转炉吹炼的上述缺点,对世界铜冶炼产生翻天覆地的重大变革。他非常感慨的说道:“这是他梦寐以求的结果。”
  其实,衡量人生价值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你做了多少贡献。这些年来,蒋继穆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心血,享有过不少荣誉。他先后获国家优秀工程金奖三项、国家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四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项、国家优秀专利奖2项。2006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2008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改革开放30周年有影响力人物荣誉证书,获中国工程院院士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奖提名。
  面对众多荣誉,蒋继穆说:“这是国家对他的肯定和激励,最主要的是他身后站着众多的科技团队,所以这些荣誉是大家的。”
  当记者问及他今后的宏伟蓝图时,他一字一句非常严谨的说道,最大的心愿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只要恩菲集团需要他,他将一如既往、满腔热情为自己挚爱的事业倾注全力,在科研创新的路上再接再厉,努力追求。

[1] [2] [3]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