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审矿业投资

2012年12月18日 10:37 618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贵金属及钢铁资讯

  资源国焦虑
  40年前,中澳在巴黎签署了联合公报,宣布两国正式建交。谁料想40年后,两国双边贸易总额从当初的1亿澳元陡增至1210亿澳元。因为资源丰裕,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这个孤悬南太平洋(601099,股吧)的最大岛国在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
  2007年至2011年,澳大利亚政府批准了超过800亿美元的中国投资,其中包括对企业和房地产进行的投资。但让中澳关系最为紧密且具有持久互补性的,则是围绕钢铁原燃料贸易和资源开发的合作。
  西澳皮尔巴拉地区的采矿业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为“二战”后的日本重建提供了大量铁矿石。如今,中国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亦是皮尔巴拉铁矿石的最大买家,超过六成的铁矿石被装船运往中国。
  今年上半年,澳大利亚出口中国的铁矿石占中国铁矿石进口比重达到44%,创下近12年来的最高纪录。
  不过,从去年底开始,力拓、必和必拓拉响了矿业“降温”警报。中国进口铁矿石的心情似乎远不及前几年那么急迫,加之成本压力增加,部分企业推迟了投资与扩张计划。
  这让澳大利亚倍感焦虑。今年6月到9月,铁矿石的价格从每吨150美元下挫到85美元。而2011年的2月,铁矿石价格一度冲上了190美元/吨。现在价格则在120美元/吨上下波动。
  尽管澳洲大部分矿企宣称自己的生产成本仅为铁矿石现货市场价格的一半,但其业绩却不能达到收支平衡。
  瑞银矿产资源分析师Glyn Lawcock称,澳洲铁矿石生产商阿特拉斯等矿商因矿价下跌陷入亏损。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不满于采矿企业描绘的美好蓝图,要求企业公布成本的具体组成,包括资本支出、税费以及特需使用费等,以避免被企业误导。
  Lawcock分析说,虽然FMG和阿特拉斯强调矿石成本仅为每吨不足70美元,但在剔除运费和质量贴水后,矿石实际售价也只有每吨93美元。这个问题已显而易见。比起企业增长,投资者更关心现金流以及股东回报。
  力拓CEO艾博年(Tom Albanese)坦言,虽然长期需求走势看涨,但整个行业的新生供给力量在减弱。例如,近几个月来许多主要采矿项目特别是铁矿石项目已被取消或至少已被搁置。在经济不确定的时期,矿业公司必须考虑投资决定的优先级。2004年,中国占力拓销售额的10%,目前几乎达到了30%。
  德勤能源和资源行业全球领导人Carl Hughes认为,全球各个项目都面临着经营成本上升和资本性支出的增加。同时,大宗商品价格的下滑使得采矿业的经济前景不是那么好。因此,矿业企业必须关注项目的投资回报,而非产量。
  在澳洲,因矿业繁荣,许多人感到生活成本大幅上涨。而如今,很多项目停滞甚至取消,令越来越多的人丢掉饭碗。
  矿业降温的传导效应已经显现,许多澳洲矿业相关企业及银行受到牵连,开始更大范围削减成本。澳大利亚矿企相继裁员,导致数千人失业,对于“第二轮效应”引发失业率上升及银行坏账风险的担心愈发严重。
  麦格理集团(Macquarie Group)预计,在素来以矿业为经济核心的昆士兰州及西澳州,澳大利亚四大商行或将蒙受5亿澳元的损失。
  澳大利亚如今已是矿业高成本国家。新税项和矿区使用费的爆发性增长,不断推高监管合规成本,资本支出亦攀上新高峰。矿业公司继续在更富挑战的地区实施扩张,此举引发了重大的长期基础设施投资,而不仅仅是设备换新支出。
  新的矿场依然非常偏远,企业必须决定如何才能让这些地区吸引更多家庭移居。企业雇员乘坐飞机往返于矿场和居住地的情形并非长久之计,唯有建设更多的永久性社区,配备学校、医院以及居民所期望的基础设施,才有可能营造较为稳定的劳动力供给。
  面对高昂的运营成本,矿业巨头力拓也不得不启动削减成本计划。今年8月,力拓称将关闭悉尼办公室,并减少墨尔本办公室员工。力拓发言人在接受澳洲媒体采访时承认墨尔本办公室裁员,但未透露具体数字。
  力拓首席财务官Guy Elliott最近对投资者表示,为完成50亿美元的降低成本计划,一切皆有可能。
  除了澳洲,巴西人同样十分紧张。全球第二大矿业企业、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Vale)已开始对未来业务扩张的前景进行重新审视。
  该公司宣布2013财年的资本支出为163亿美元,比今年的214亿美元减少了24%。对这家总部位于里约热内卢的矿企而言,这将是该公司2010年以来最低的投资水平。

[1] [2][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