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审矿业投资
2012年12月18日 10:37 6190次浏览 来源: 财经 分类: 贵金属及钢铁资讯
“走出去”的尴尬
在中国倡导企业“走出去”的背景下,不断增加的海外资源投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快速增长与资源匮乏的矛盾,还一度成为国内企业抵消通胀和流动性过剩的保值增值手段。
但当事情变成“有中国人在,报价就会大幅上升”时,中国的资源并购项目风险剧增。如今这种担忧已成尴尬现实:多数海外在建项目屡遭障碍,部分项目预计投产后难以盈利。
为减少对全球三大铁矿石巨头的依赖,中国企业近年在境外铁矿石资源开发上已投入数百亿美元,但迄今只有少数项目形成产能,大多数仍在建设之中。这些项目主要集中于西澳、加拿大、西非等国家和地区,由于多为绿地投资,水、电、铁路、港口等主要基建设施匮乏,这些投资难以在短期内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品位较好的铁矿石,要形成1000万吨产能需要投资20亿美元,而低品位的项目则需要30亿美元,加上铁路、港口等建设,又要投入几十亿美元。”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副司长王建军称,这样的投资成本对中国企业提出很高要求,尤其在目前钢企盈利水平普遍不佳的情势下。
三大矿商中,至少淡水河谷和力拓不会停下铁矿石资源扩张的脚步,因为它们的成本优势过于明显。一位接近中国钢铁主管部门的业内人士透露,当局的海外铁矿石资源保障战略不会动摇,因为一旦中国放缓脚步,国际矿业巨头就会填补空白,这是中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财经》记者获悉,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受国家发改委委托,曾对中国海外铁矿石资源投资情况进行了摸底,但调查结果被严格保密。多方了解的信息显示,摸底结果不容乐观,项目成本普遍较高,成为制约境外铁矿石开发进展的主要因素。
很多铁矿项目因为品位低,或是磁铁矿,单位开发成本较高。很多尚处于可行性研究过程的项目,没有具体成本数据,“这样的成本与三大矿企竞争有劣势”,王建军对这些项目评价道。
中信泰富(00267.HK)于上月宣布,备受市场关注的中澳铁矿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已开始试生产。该项目开采出的铁矿石已可被加工成精矿粉,通过30公里的矿浆管道输送至港口的料堆。但目前精矿粉数量较少,预计第一批精矿粉明年初装运,第二条生产线预计于明年5月试生产,第三条至第六条生产线试生产计划会在2014年开始。
中澳铁矿项目曾因评估不足、劳工问题大大超出预算,成为中信泰富的烫手山芋。原计划投资42亿美元、2009年投产的项目,最终耗资和工期均超预算1倍以上。
负责项目建设的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最近一次承诺是,在8月底实现首条生产线试运营,但终因选矿工艺未能如期达成。中信泰富认为中冶是中国最有经验的承包商,但在澳洲项目上,项目难度和工作量大大超过了他们的预期。
截至今年6月底,澳洲资产已占到中信泰富总资产的31%,铁矿石开采业务的资产达到760亿港元,是公司最大的资产。一位接近中信集团内部的人士称,集团高层曾表示“将不惜一切代价尽快将其投产”。
中信泰富半年报显示,主要为澳洲铁矿项目进行的融资同比增长13%,该公司总负债达到1127.3亿港元,2015年前要偿还631.21亿港元的债务。即便首条生产线投产,在矿价整体走低下,短期内该项目对公司现金流的贡献将十分有限。机构多认为该项目的成本在100美元/吨上下——如果矿价进一步走低,该项目能否盈利都是问题。
即便是资源禀赋相对较好的西芒杜项目,仍要面临几内亚恶劣的基建设施条件。为将22.5亿吨储量的矿山转化为每年生产9500万吨矿石的基地,中铝、宝钢、中铁建、中国港湾以及中非发展基金组成中方联合体,与力拓一道投资超过100亿美元,修建长达650公里的铁路及足够处理这些矿石的港口。一位曾前往当地考察的勘探专家称,至少有一半的铁路修建在山区中,难度可想而知。
业主方虽已和几内亚政府达成了一份令后者满意的合作协议,详细规定了政府在该项目不同阶段所享受的利益,但西非国家的政治风险仍令人担忧,尤其未来的议会选举可能产生的变数,“可能第二天就会被收回采矿权”。
中国参与世界铁矿石资源合作开发的目标是:境外权益矿占中长期进口的比例达到40%-60%,但受制于铁矿石投产周期较长和企业海外拿矿经验不足等因素,中国海外权益矿占进口铁矿石的比例尚不足10%。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中国境外已投产矿山项目的权益成品矿年产量为5500万吨。已经明确的项目通过加大投资推动,预计最终能够形成的合资铁矿权益矿规模超过2亿吨。
王建军在近期的一次行业论坛上透露,虽然目前境外铁矿石开发遇到种种问题,但不能因此停下,不能因为短期经济形势变化而放缓。真正要做的,是为今后五年至十年的铁矿石供应做打算,今后十年应进一步加大海外开矿力度。
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的铁矿石资源占有量超过380亿吨,由于真正能变成供应量的很少,行业主管部门提出明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即支持国内矿山和境外权益矿山,提高市场竞争力。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