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出招探索“静脉产业”破解难题
2012年12月18日 15:40 5690次浏览 来源: 综合媒体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探索破解难题
宁波市再生资源管理办公室主任忻宏斌介绍,宁波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由 “四硬一软”组成,“四硬”分别是社区网点、回收车辆、交易集散中心和在线收废网站,“一软”是制度建设。宁波市、区两级财政分别投入4万元建设居民社区的回收站点建设,一般选择以500米至1公里为半径能够覆盖小区的空地、街道三产门面房等,统一标准,配置磅秤等设备,方便附近居民交投废旧物品。宁波区许多街道为了解决场地问题,拿出原先可以收取每月2000元租金的门面房,以1000元的价格租给收废经营户。
收废经营户就是“收编”来的游击队,进行统一培训、发放上岗证及车辆使用证,与交警部门协商配备350辆回收三轮车辆,规范回收行为,回收来的物品交给处置企业或集散中心。对于成为“正规军”并表现良好的收废经营户,平时经营自负盈亏,但遇到像今年废品跌价厉害的“年景”,为了维护回收网点的长效稳定,宁波市还专门拿出200万元资金对经营户进行补贴,基本能够贴补他们一年的场地租金。
集散中心一个占地30亩将于明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引进有资质的企业和德国先进设备对废旧物品进行环保加工;另一个150亩的也已完成征收储备工作,即将获得建设用地使用权。集散中心的建设也得益于区级政府的支持,江北、鄞州两区拿出原本可用于建设物流园区的土地建设再生资源回收集散中心,经济收益明显下降,但长远来看,对城市环境的改善意义重大。
制度建设尤为重要,是上述硬件设施得以顺利建设的保障。宁波市政府从2005年开始先后下发8道文件,分别就可再生资源回收设施的规划、纳入实事工程、考核办法、目标任务等做了明确指令,在市、区成立协调机构,街道由专人负责,每年确定目标任务,进行考核。正是制度保障有力,2006年至今,宁波中心城区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才稳步完成。
从畏难到多赢
记者在长宁区周桥街道的一个社区回收点看到,这里的回收场地整洁有序,废纸、废家电、废铁等分类堆放,收废热线、价格表等一目了然,来自安徽颍上的小赵今年成为新锦华公司社区收废队伍的一员,结束了7年的“游击队”生活。他说,规范以后,他发现居民交投废品的积极性比以前高了,他的收入也随之增加,而且,新锦华公司在日常管理中要求他们做到“无失约、无盲区、无投诉”和“七统一”,做得好还能得到一定奖励。
宁波供销社经济发展处处长钟毅君说,对“游击队”的规范也有利于社区环境、安全等综合治理,更重要的是方便居民交投废品,提高废品的利用率,改善环境。同时,为了防范城市垃圾向城乡结合部、农村集中,宁波的回收体系建设已延伸至农村。比如镇海区,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8个集散地,容纳500户流动收废人员,分别由其进行收废活动的村进行管理。城市及农村“静脉”的打通,使原先大量让人头痛的垃圾变成“矿产”。据统计,2011年宁波全市再生资源回收交易总量达129万吨,废钢铁、废纸、废塑料、废橡胶的回收利用率分别达到90%、80%、75%、55%,较好地发挥了“城市矿产”的作用。
[1] [2]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