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莱芜锡雕” 王千钧:先把手艺光大 再把生意做大

2012年12月21日 12:21 724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锡器


  春节过后,李鹤给王千钧来了电话,让他到北京去。原来,王培波看了王千钧的作品后,十分欣赏,决定免试收他入学,但此时王千钧的素描已经颇具基础,他还是当场给王教授画了一张素描,终于入学。
  “在清华那两年感觉太幸福了,天天脑子都像发热一样,不停地往里塞东西,而且我也不懂规矩,不知道旁听是要提前预约的,谁的课我都要去听,雕塑的、装饰的、金属工艺的、玻璃工艺的,只要是工艺美术系的课,我就去听去学。”
  两年的学习开阔了王千钧的视野,他才真正理解到什么是艺术。王千钧离京之前与王培波、李鹤等老师一起探讨莱芜锡雕的发展,“公司化”成为大家一致认定的方向。“那天诸位老师边吃饭边讨论,凌晨时把公司名称和商标都设计出来了,第二天我就去注册了鲁王工坊这个商标。”王千钧感慨道,在清华两年的学习经历是他的一笔巨大的财富,至今用之不竭。


  有文化的手艺人
  2003 年,王千钧成立了清美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没想到公司是这么一回事,什么都不做都需要运转费用,20来万很快就没了。”周围的反对声越来越多,王千钧反而一咬牙,投入大笔经费加大宣传力度。
  “我很多朋友都给我打电话,问我是不是疯了。”王千钧心里也没底。“到了腊月初六,还没有订单来,初七开始陆续有人来了,几天功夫就拿走 20多万元的作品。以前一年能卖五六万就不错了。”王千钧这才松了口气。
  “在清华学到的不仅是技术,而是一种理念,我的品牌意识和宣传意识都是清华的老师和朋友教的。”“中国工艺美术展”、“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文博会”、“礼品展”……在不断“走出去”的过程中,王千钧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
  “从2004年以后,我有意识地将莱芜的地域文化融入到锡雕作品中去,最初代表莱芜矿业文化的‘吉祥缸’口碑很不错,还有莱芜历史上的长勺之战也成为创作的源泉。”王千钧的作品越来越有文化气息,2008年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金奖,“我31岁的时候说要去读书,家里人都反对,现在大家都觉得我这步路走对了。”


  用《弟子规》管理员工
  从清华结业回到莱芜,王千钧决定打破祖辈的传承限制。“本来鲁王工坊的传承模式是指定同时期技艺高超的传承人,有可能是子侄,甚至爷爷直接传孙子,但必须是王姓家族的男性。”王千钧认为,手艺人这种略显狭隘的想法已经完全不适应今天的社会现实了,“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了,谁愿意让孩子做个手艺人?”
  2003年,随着清美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成立,王千钧也开门收徒。在王千钧的公司里,徒弟也是员工,他们学手艺的同时也在领工资,即便如此,仍然不断有离开的,“第一批收的五名徒弟现在只有一名在坚持,已经成为我的左右手。我不勉强他们,不过遗憾的是大部分出去后转行了,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基数太少了。”现在王千钧最满意的徒弟只有两个,都是跟他学了六七年的,“员工里有前途和有潜力的有十来个,能留下五个,可以说就了不得了。”
  王千钧的公司没有规章制度,只有《 弟子规》,“我们家的祖训是‘无为而为’,我父亲虽然为人很严厉,但从来没有强迫我们学什么,都是我们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继承来的,我希望我的徒弟也是这种状态,只有真心热爱,才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


  没有经济目标的生意人
  不仅在收徒方面打破了祖辈的传统,王千钧还破坏了祖辈不许做生意的规定,但经商七八年来,他身上仍难脱手艺人的傲气。一件制作精细的锡雕作品往往需要几个月的工夫,价格不菲,这让不了解锡雕的人望而却步。谈到这个,王千钧自然流露出傲气:“锡雕是艺术品,能够欣赏它的人自然愿意花钱,不能欣赏的我也不愿意给他。”
  至今王千钧不愿用“ 卖”来形容他的生意往来,也没有生意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习惯,“一件制作精细的锡雕往往需要耗费数月心血,出来的作品怎么能说是货物呢?”王千钧最不喜欢的买家是不懂欣赏的有钱人,讨价还价更是他的大忌,“我不是出来摆摊卖货的,讨价还价是对艺术的不尊重。”
  去年春节前,王千钧耗费八个月做的一件《金易宝鼎》甫一亮相就在懂行的朋友圈中引起轰动,一名艺术家朋友看到后,推荐给一个香港买家,报价30万元,王千钧没有答应,“我觉得卖出去自己也看不到了。”
  王千钧有很多目标,但就是没有一个经济目标。“我想整理一个关于锡材料的工具书,我想建一个锡器博物馆,我想建一个锡文化会馆,这些事情都需要钱,所以我要做生意,赚钱是为了把手艺发扬光大。但是做生意我不开心,很不开心,做锡器的时候我很开心。”

云南非遗

[1] [2]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