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将成中国新名片 设备商哄抢凸现产能过剩

2009年09月29日 9:32 588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有色装备

  
  上周在美国匹兹堡举行的G20峰会上,气候协议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话题,同时“低碳经济”也成为各国热议的焦点,掌握了低碳经济,就掌握了未来经济的主动权,这已成为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最大的共识。
  在政策指引下,一个高达2万亿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正在我国浮现。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警示,部分新能源行业已经出现了过热过剩的现象。一正一反的矛盾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前景:“低碳”将成为中国新名片
  胡锦涛上周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宣布,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
  事实上,早在2007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就明确主张发展 “低碳经济”。今年9月上旬,我国分别与美国、荷兰和英国签署了关于太阳能、低碳以及风能的相关合作计划。
  自从2003年英国政府首次提出“低碳经济”这个概念后,随着全球气候环境的日益恶化,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被各国所看好。汇丰银行近日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气候变化行业中的上市企业的营业总额达到了5340亿美元,超过了5300亿美元的航天与国防业的营业总额。当年全球经济大幅衰退,但低碳行业2008年的收入大幅增长了75%。低碳行业正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
  现状:新能源蕴含万亿投资
  然而,低碳经济的到来或将触发一场更大规模的投资风潮。国家发改委能源所近日发布 《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预计到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行业和其他环保行业至少有2万亿元左右资金缺口需要填补。
  根据美国能源基金会和国家发改委联合预测,2005年到2020年,中国需要能源投资18万亿元,其中节能、新能源和环保需求约7万亿元,平均每年节能环保市场规模为3000亿元到4000亿元。
  而目前我国每年在这个市场投资不到1000亿元。报告预测,照目前的投资增长速度,每年资金缺口大约在2000亿元,到2020年将至少有2万亿元左右资金缺口需要填补。
  因此报告建议,加快资本市场建设,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注重融资方式的多元化创新等。其中提出,鼓励社会和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合资合作进行新能源项目的建设和经营,节能项目应向全社会完全开放。
  矛盾:新能源也现“产能过剩”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面看好”下,新能源产业的爆发性增长似乎偏离了预定的轨道。目前国内已经有18个省市提出了打造新能源基地,或者把新能源当作支柱产业来发展,这种一窝蜂地发展不但浪费,也势必影响整个产业的有序发展。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的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出现了重复建设倾向。
  截至上半年,全国有近50家公司正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在5万吨至10万吨,若产能真能实现,足以满足全球多晶硅年需求。
  而在风电领域,短短几年内就涌现出近70家风电设备厂商。而按照国内最大的风电设备企业金风科技(002202,股吧)董事长武钢的说法,“全国的风电市场需求,国内排名前三甲的风电设备企业的产能就够满足了。”
  原因:缺乏核心技术陷入价格竞争
  目前,我国许多新能源生产的关键零部件的技术仍然靠进口,而这些技术已被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少数企业垄断。例如由于没有核心技术,国内的太阳能企业只能在下游的电池片、电池组件等环节进行生产。而我国所谓的多晶硅等新能源产业,其实还是处在技术含量低、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阶段,处在产业链的下游。
  正是由于多晶硅等行业的低技术含量,造成大量企业涌入相关行业,导致行业竞争的加剧引起上游到下游的产能过剩,从而引发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轨。更有专业人士认为:由于竞争激烈,上游厂商纷纷转嫁成本,风电行业逐渐走向微利化,部分设备呈现“白菜价”趋势。金风科技日前公布再次下调零部件采购价,历经四次调价,金风科技采购合同金额合计削减1.79亿元。
  专家观点
  设备过剩并不意味产业过剩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认为,存在产能过剩的行业是风电设备和多晶硅,而不是风电行业和光伏行业,这两大新能源行业的部分产业链出现一定的过剩。“国家支持发展新能源的大方向不会有变化。”
  据统计,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中,水电、风电、核能等可再生能源加起来才不过7%。这一水平相对于部分发达国家差距甚远,如德国可再生能源已达到14%,每年风力发电可以满足全国5%的用电需求,法国电力供应的80%来自核能。这表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还有非常大的空间,不过目前需要在产业结构方面进行调整,避免新能源行业走上高投入、低技术粗放式的发展之路。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占国教授指出,新能源的发展需要有序推进,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尚处于刚起步的阶段。长期看机会很多,但在新能源应用率非常低,且同质竞争非常严重的情况下,目前对新能源企业的选择必须比以往更加谨慎。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还应积极统筹规划,进一步研究能源发展布局和比重,在制定能源发展总体规划时,要考虑通过设置技术壁垒,提高环保标准,避免全国各地低水平重复建设。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