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电子回收处理项目热潮或在“冷却”
2013年02月07日 10:49 3079次浏览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半年前争相上马废旧电子回收处理项目的热潮正在“冷却”。
近日经过走访,记者了解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实施半年以来,拆解企业至今尚未领到补贴,正积极申请拆解资质的美的已暂停废旧电子回收项目。
“这个钱并不好拿!”拆解企业的相关人士坦言,环保部门对补贴发放审核很严格。他们希望政府能加快补贴发放进度,缓解拆解企业的资金压力,同时又希望严格监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补贴尚未领到
为了促进废旧电子产品的循环利用,《办法》2012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它明确了“生产者负责制”,国家向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脑五类家电的生产商和进口商征收7~13元/台的费用。所收资金用于补贴拆解企业,具备资质的拆解企业拆解处理上述五类家电可以获得35~85元/台的补贴。
除了TCL、长虹、海尔,不少家电生产商都没拿到拆解资质。美的、格力等积极争取拆解资质,以便使被征收的费用与拆解补贴之间取得平衡,也有利于回收材料应用于生产体系。
不过,申请企业现在已经没有以前那么积极。一位美的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美的已暂停了拆解项目。
实施半年,拆解企业至今尚未领到补贴;而且“新政”使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成本被抬高,拆解企业的日子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滋润,这使不少跃跃欲试的企业打了退堂鼓。
一个拆解企业负责人说:“去年三、四季度的补贴款还没下发,我们都押了上亿元的资金。”
谈及补贴尚未发放的原因,TCL奥博(天津)环保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春林认为,《办法》实施后,各地要出细则。像天津的细则去年8、9月份才出,所以真正实施的时间不长。
“而且,补贴审查很严格。”王春林说,具备拆解资质的企业,必须建一套视频监控系统,并与环保部门联网,使废旧电子产品入厂、拆解、入库、销售的情况随时可以监控。在地市级、省级环保部门检查后,国家环保部门还要复查拆解处理的数量和质量,这有一个过程。
回收价格被抬高
补贴弥补不了回收成本,也是一个现实的挑战。
“竞争加剧,第一批拿到拆解资质的企业在全国就有42家,预计今年公布第二、第三批名单后,全国正规的拆解企业会有近百家。加上‘黄牛’倒货,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价格被不断抬高。”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拆解企业负责人说。
而且,与“以旧换新”由政府指定回收价格不同,《办法》放开了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价格,让旧电器的价格“由市场说了算”,回收价格悄然之间被抬高不少。
据了解,珠三角一台旧CRT电视的回收价格现在已经超过85元,有时达到90~95元,超过了政府每拆解一台彩电85元的补贴款。四川长虹格润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章杰说,旧电器回收价格比《办法》实施前提高了30%~50%,电视机回收价已由60元增加到70多元。
“华北地区旧电视机的回收价格也几乎比去年翻倍。” 王春林说。“以旧换新”对回收、运输、拆解企业都有补贴,但“新政”只补贴拆解企业,补贴资金自然会有部分反馈到回收、运输环节,这也间接使回收成本增加。
即使这样,王春林认为,在废旧电子产品的争夺中,如果加上政府补贴,正规的拆解企业已经可以与不规范的拆解小作坊较劲了,但是仍然竞争不过二手电器市场。
回收体系与技术之战
拆解企业要“吃得饱”、“吃得好”,未来将是回收体系与拆解技术之战。
“每家拆解企业,都在建立自己的回收体系。”华新绿源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苑杰说,“2013年我们将尝试新的回收模式,与北京一些资源回收企业合作,建立自己新的回收平台。”
王春林也表示,《办法》打破了回收的区域限制,未来TCL将立足天津奥博、汕头贵屿两大环保基地,利用自身彩电、空调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建立一个面向全国的回收体系。
“以前企业疯狂想上,但你的回收网络、设备及技术必须得跟上,否则也拿不到补贴。这使企业上马废旧电子拆解项目更加理性。” 苑杰举例说,CRT显示器若不通过屏锥分离设备处理,其屏玻璃和含铅的锥玻璃重量比很难达到2:1,进而会影响到企业最终的拆解补贴核定。
吴章杰也有同感。他呼吁,政府的监管要更严格。比如,拆解旧CRT电视,彩管切割比敲击更环保,但要投入设备,因此成本更高。切割一台要一块钱,但敲击一台只需几分钱或几毛钱。只有国家对拆解过程的技术工艺进行严格规范后,拆解企业才能更公平地竞争。
“我们现在只回收处理‘四机一脑’:CRT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空调和电脑,未来希望国家进一步拓展废旧电子回收补贴的产品和目录,比如液晶电视机。所以,《办法》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王春林建议。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