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贱卖中国的稀土?

2013年04月09日 10:57 220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盘点

  日本在海底发现巨量稀土矿藏的信息震惊了所有人,贫瘠的日本稀土储量超中国10倍,这对中国来说,不仅仅是稀土格局的变化,更是折射了中国能源供应链的话语权危机。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是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时说的一句话。那时候中国曾经对稀土报以众望,稀土的贵重性不亚于黄金石油,如果把稀土开发好,那么我们仅凭资源就能过上沙特式的生活。
  稀土之于中国,犹如石油之于中东、铁矿石之于澳大利亚。但20年过去了,稀土给我们带来了大把钞票了么?显然只有失望。
  按理说,稀土是个很重要的东西,被称为“工业的维生素”。美国政坛对稀土问题非常关注,因为稀土在军事上的应用超级广泛。离了稀土,美日军事科技就得失衡。
  当年的“爱国者”导弹之所以能精准拦截来袭导弹,得益于其制导系统中使用了约3公斤多的钐钴磁体和钕铁硼磁体,用于电子束聚焦;美国大力发展的侦察、监视和预警装备,也得益于稀土科技的造就;当今我们能看得到的全球构建在集成电路之上的现代文明,都与中国的稀土出口息息相关。
  日本也是,绝大部分出口产业,以电器、汽车为主,对于稀土的依赖尤甚。
  这么重要的资源在欧美日这些国家里面,都是当成宝贝来对待的,甚至都不舍得开采自己的资源。
  中国现在是稀土储备最多的国家,大约占四成,不过其他国家也有不少稀土资源。美国稀土探明储量达到1300万吨,俄罗斯1900万吨,澳大利亚探明储量500万吨。
  但是各个国家的做法截然不同,1990年后,美国逐渐封存矿山资源,开始进口并囤积中国稀土,目前九成以上稀土由中国进口。
  日本稀土八成都来自中国。在获得大量稀土后,日本并不急于用,而是将这些足够使用20年的资源贮存在海底。
  而中国则是战略上完全相反,或者说压根在这方面就没有战略。中国以不到四成的储量,却长年以来供应了全球90%以上的稀土需求。
  不是说其他国家无法开采稀土,或者其他国家的稀土品质不佳,而是中国活生生将大量“比石油更昂贵”的稀土卖成了猪肉价,将美、俄等国的稀土挤出了市场。
  绝对多数情况下,中国的氧化澜、氧化钐、氧化铈的价格都低于2万元/吨,相当于每公斤只能卖到十多块钱,算起来真比同期的猪肉还要便宜。
  是谁在贱卖中国的稀土?是中国自己么?在中国众多的稀土生产企业中,80%的为私营企业。既没有彼此股权等合作协同,又没有行业组织促成抱团。各个稀土企业都独立对外出口,这使得外资企业能分兵突破,谁开的价位底就给买谁的。
  就是这样,珍贵的稀土资源,任人贱价宰割,本质上是我们落后的产业化意识,唯利是图的小产业思想在贱卖我们的珍贵资源。
  从国家层面来说,稀土观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策略。近几年来,中国的各种商品出口,都频频遭到西方国家的反倾销调查,光伏、家电、服装等等,凡是中国产品价格有竞争力的,都几乎被调查了,只有稀土是例外。
  美国人说过,由于中国稀土价格低廉,导致本国开采无利可图,因此,美国国内的稀土矿就干脆关门了。要我说,西方这些信奉贸易公平主义者,信奉环境保护的人士,为何不对中国稀土实施反倾销呢?
  这很显然是一场欧美日发达国家对中国的阴谋式打压。我们得承认,人家那时候早就从稀土这种经济产物上看出了其战略价值。
  美国、日本等国不仅花最少的钱,得到了最金贵的“稀土”。他们除了使用之外,更多的是将从中国进口的稀土埋入海底储存,而反观咱们中国,虽贵为“稀土王国”,却在国际上却几乎没有定价权和话语权。
  中国人一方面在惊呼中国资源如何匮乏;另一方面,各地都在为了眼前一点蝇头小利,把仅有的几类优势资源,当成萝卜白菜一样大量地贱卖出国!
  并且为了创建某一地方的所谓出口创汇的政绩,竟将某些我国特有的优势资源,自己相互压价,反过来去讨好手持洋钱的外国人。
  而这笔账还没算完:中国在将稀土以廉价销售出口,换取薄利的同时,付出了高昂的、甚至不可逆转的环境代价:稀土的池浸工艺每开采1吨稀土,要破坏200平方米的地表植被,剥离300平方米表土,造成2000立方米尾砂,每年造成1200万立方米的水土流失。
  有一家美国公司作过测算,美国生产一公斤稀土大概需要2.8美元的环境成本,而在我国则需要5.6美元的环境成本,这个成本甚至高过稀土价格。这无异于倒贴中国的环境去为他国的现代化做嫁衣。所以说,要真算起来,绝对是得不偿失。
  对于稀土这种东西,我们不应该只停留在产业战略或者压根就没有产业战略,应该的是将此提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中国是稀土大国,更要掌握市场话语权。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对发展中的中国使用的是一种资源消耗战略,它已经让我们失去了太多太多。中国经历了油价的一次又一次创历史新高,中国还遇到了铁矿石疯涨的尴尬。需要进口的东西受制于人,自己多的资源一定要利用起来,不要为了一点利益就贱卖。
  要在稀土上建立定价机制,最眼前的是关于稀土元素的远期市场,集成国内稀土行业,这可以用来增强在国际市场的议价能力。
  从整个产业格局来看,中国一直在开采和冶炼方面是全球相关技术的佼佼者,然而尴尬的是,这些技术,恰恰是特别在乎环境问题的西方国家所不齿的。然而在磁性材料、发光材料等稀土高尖端技术上,核心知识产权却均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中。产业链的延伸是不可避免的。
  另外,我们有个想法,西方能搞禁运,中国何不设立禁运标准。迄今为止,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仍然对中国实施武器禁售,对一些高科技产品实施禁运制度。
  西方发达国家建立的禁运制度,从根本上而言,依靠的是技术的垄断,这种垄断的性质与资源矿产的垄断和独有的性质是一样的。
  当年欧佩克就曾利用石油作为武器,反击西方对以色列的支持,美国也曾经对苏联搞过粮食禁运。
  所以,无论从法律上还是道义上来说,中国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独有的矿产资源,设立自己的禁运标准。这与西方国家利用技术优势对中国搞技术禁运的道理是一样的。既然西方做得,那么中国又何尝做不得?
  这些年来,西方是很怕中国把稀土“当武器”的。当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时,西方就开始“惊诧”,开始渲染“中国威胁论”。
  2010年中日政治经济摩擦加剧之后,一度,稀土出口成为中国有效钳制日本电子制造业的关键,日本舆论将之视为中国对日本的“经济制裁”。
  就在去年,中日钓鱼岛问题再度升温之后,中国方面也传出再度收紧稀土贸易的呼声。我们应该掌握好这种武器的使用方法。
  稀土产业的布局,恰似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尴尬地位本身一般。从这个角度讲,日本的天量稀土矿藏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在确定了“资源优势”不复存在的情况下,中国相关的产业是否能再度被迫形成创新的潮流?这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问题。
  与廉价抛售稀有资源的行为相比,中国能否加入西方等掌控核心技术的队伍中?而不再是以惨重的经济开发为代价,却提供不出高附加值的产品的尴尬结局。
  日本稀土储备多寡的影响并非是绝对的,中国在新的经济周期所需要做的不是对原有“中国制造”的抱残守缺,而更应该是借助这样的背景,展开一条新的“中国创造”的通途。否则,即便中国稀土储量反过来超日本10倍,最后也只能沦为“为他人作嫁衣”的配角。(BWCHINESE中文网 )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