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的从头再来换来江钨集团“涅磐重生”
2013年06月19日 9:25 4571次浏览 来源: 今视网 分类: 钨 作者: 陈大圣 胡康林
光阴的年轮悄然驶过,时间的脚步渐行渐远。8年,一个集团公司——江钨控股集团公司从曾经的“囊中羞涩”发展到如今的国内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综合实力最强的稀有金属工业集团之一 。8年时间纵其短暂,但年轻的江钨直面挑战、励精图治,走过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江钨控股集团(及其前身)是中国钨工业的奠基者、开创者和发展者,所属钨矿山企业最早的已存续百年,见证并参与了中国钨工业诞生、发展的全过程。江钨原为中央企业,后来体制几经调整,2000年7月由中央下放江西,是当时全国有色金属工业体制改革中唯一一个整建制下放的大型企业集团。
2003年,基于联强靠大、引进战略合作者、做强做大的出发点,江钨把全部优质资源、优质资产和主体队伍拿出去投资合作,把已形成独特优势的钨、稀土、钽铌产业板块全部装入了合资公司,2004年江钨与合资公司两块牌子一套人马重叠运行,2005年1月分开运作。
运作需要资金和人力,然而刚“独立门户”的江钨却有些囊中羞涩。“当时,在一无资产、二无队伍、三无资金,仅留下7户待关闭破产企业、8个矿区管委会,2004年对应的年销售收入和资产仅1.23亿元和14.45亿元,这远远无法支撑一个集团公司的运作。所以为了发展,江钨几乎从零起步,开启了“二次创业,再造江钨”的新篇章。”谈起江钨的起步,江钨控股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钟晓云觉得有些心酸。
“当时我们还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集团还肩负着4.38万名离退休职工和抚恤、定补人员管理的巨大维稳压力,这使得我们不得不谋求心的发展,不得不跳出“养老院”、“留守处”的思维框框。如果还是‘坐吃山空’,时间一长,这4万多人的生计如何保障?这是个很严肃也很现实的问题。”钟晓云说,为了发展,为了集团数万名员工,在众多压力下,2004年起江钨从零起步,开启了“二次创业,再造江钨”的新篇章。
“二次创业”之初控股重组了省内三家民营钨冶炼加工企业,从2004年营业收入仅1.23亿元的起点出发,仅一年时间,江钨就实现销售收入6.9亿元。同时江钨控股集团顺应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大势,用好用活改革政策,在维护稳定的基础上完成了15户企业政策性关破,减轻了社会负担和历史包袱,与员工建立了新型劳动关系。
2008年8月,江钨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进上海望潮投资公司,实现了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在一连串的改革改制过程中,同步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的建设,集团实现了正常企业的回归和初步现代化企业的根本转变。
然而好景不长,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发酵,对全球稀有金属产业造成了残酷的打击。
“钴金属由最高每吨80多万元降至20万元左右;钼精矿由每吨60多万元降至15万元左右,且持续时间长达6年;电解铜则由每吨8万元降至5万元左右……”江钨集团柯党委副书记新海副告诉记者,面对产品价格下滑、市场需求减少、资金压力增大的各种不利因素,江钨控股集团仔细审视手中酝酿已久的项目,在强化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果断而理智地调整着发展的节奏和方向——既要规避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又要咬紧牙关加快结构调整,不断培育、扩大市场竞争优势。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式,我们只有咬紧牙关、追风逐浪,在市场低迷中坚持调整产品结构,努力以全球领先的尖端产品群压制对手,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柯新海说,江钨拥有钨精矿,那该如何运用这些现有的资源让江钨在市场中占据地位,这是江钨人考虑的问题。
在会议室,钟晓云也用一个比喻向我们解开了江钨发展面临的难题。“当时的江钨就像是有了世界最好的“麦子”,怎样才能做出世界上一流的“面包”?这是我们考虑的问题。后来再经过对市场的分析和研究,我们找到了答案:要做世界一流的面包,必须要有世界最好的面粉,要有世界最好的面粉必须要有世界一流,制造面粉的设备和工艺。
有了好”麦子“,就要做出好面包。要做好面包,就要有一流的设备和工艺。
2010年7月江钨集团启动江钨合金公司高性能数控刀片项目,向硬质合金高端市场进军。一期工程计划总投资1.76亿元;形成年产高性能、高附加值的硬质合金数控可转位刀片1000万片。
2011年10月28日1000万片(折重100吨)数控涂层刀片生产线全线拉通,成功生产出第一炉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0000余片金灿灿的数控涂层刀片,使得江西省在钨产业高端价值链上再获突破,填补了江西产业的空白。
“2011年,我们还实现与业内世界顶尖钨粉体材料生产企业德国世泰科公司合作,利用两公司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扩大现有生产线的规模、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做精做优、提升产品质量,加大高性能合金圆棒和矿用球齿潜孔钻、油田用牙轮钻的研发和生产力度,彻底改变此类高档硬质合金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全力打造“江钨合金”为国际知名品牌。”江钨硬质合金公司总经理张秉檐向记者介绍,2011年,江钨实现与业内世界顶尖钨粉体材料生产企业德国世泰科公司合作,开始了3万吨钨综合冶炼加工项目建设。
“这次合作可以使我们在生产超细0.08um纳米级和超粗可达100um粒级的高技术含量、高质量的粉体材料上取得突破,将改变过去中国因没有特殊品质粉体材料而很难生产出高品级的数控刀片和微钻等尖端产品的局面,我们的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也将会得到明显的提升,并将产生极大的产业聚集效应。”在江钨世泰科钨综合冶炼加工项目紧锣密鼓施工现场,一位中层干部向记者介绍时显得格外的喜悦。
在国际金融风暴、欧债危机中逆势而上,已经过上“好日子”的江钨控股集团,有稳守安逸的充足理由。然而,江钨人选择的是继续攻坚,原由是江钨控股集团始终怀抱为江西打造千亿元稀有金属产业平台的雄心——在扩大开放中做大总量,在狠抓项目中优化结构,在创新驱动中提高质量。
回顾8年奋战,集团公司总资产由2004年末的14.45亿增长到了2012年末的126.6亿,增长了近8倍;净资产由6.71亿增长到了2012年末的40.69亿,增长了5倍;营业收入由2004年的1.23亿元增长到了2012年的176. 5亿元,增长了142倍;并从7户待关闭破产企业发展至拥有全资和控股企业53户,重要参股企业8户,分布于本省、青海、云南、河北、湖南、福建、海南、广西、上海、香港等十省区(特区),经济总量高速增长,集团在业界的影响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目前,集团有色金属综合冶炼加工能力超过26万吨/年。拥有和掌控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储量超过300万吨。其中,保有资源储量金属量105万吨;远景资源量196万吨,比2004年资源家底增长了近100倍。
同时,集团公司积极“走出去”,合作推进了巴布亚新几内亚镍钴资源项目、柬埔寨稀有金属资源项目,即将签约的喀麦隆钴镍矿项目拥有探获镍钴储量266万吨、远景储量600万吨。
8年来,集团公司走的路很艰辛,但他们始终怀揣着为江西打造千亿稀有金属产业平台的雄心,在扩大开放中做大总量,在狠抓项目中优化结构,在创新驱动中提高质量,走出了一条不平坦不平凡的发展道路,巩固和发展了作为江西钨业和中国钨业代表队的地位和作用。
8年来,集团公司上高原、走边疆、引进来、走出去,先后上马了“并购重组、技改、新建”三大类50个项目,累计完成项目投资35.71亿元,培育形成了钨、稀土、镍钴、再生金属四大有色金属产业板块和一个非矿产业板块相互关联和支撑发展的大稀有金属产业发展格局。其中钨和稀土形成了完整产业链,体系完整性和一体化发展水平居国内行业前列。
8年来,集团深入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涵盖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制度保障、日常管理和创新文化建设的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对于江钨的发展,江钨控股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钟晓云有着一个长远而宏伟的计划。“2012年,江钨打造的大稀有金属产业平台已初步形成构架。2013年,是江钨努力克服经营困难、力争重大项目带动战略见效益的一年。到2014年,江钨将再度由‘险滩撑排’转向‘扬帆出海’,为培育和打造千亿稀有金属产业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还要确保集团钨、稀土、钴镍、再生金属四大产业板块形成新的综合性竞争优势,力争2015年初步奠定集团公司在稀有金属行业内的领头羊地位,用行动谱写中国梦的江钨篇章。”钟晓云说。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