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中国钼都” 放眼长远谋跨越
2013年06月20日 14:3 6609次浏览 来源: 国土资源部 分类: 钼
通过基地合作,正在实施的地质矿产科技项目达9个,投入资金5080万元;正在申报项目3个,项目资金5亿元以上;通过前期基地合作,开展理论研究、成矿预测和系统勘查等工作,首次在部分找矿靶区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发现了大型、超大型铅锌银矿产地4处。
与此同时,基地的重要支撑平台,也是标志性建筑科研大厦已经封顶,不日将正式投入运行,届时将成为各类地质科研项目、课题的“孵化器”……
近日,记者来到“中国钼都”栾川县,处处看到其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产学研基地建设带来的喜人变化。该县地质矿产局局长魏敏强笑着告诉记者:“通过产学研基地建设,将彻底改变栾川县"一钼独大"的格局,把"中国钼都"打造成我国重要的钼铅锌多金属矿产地,实现由矿业大县向矿业强县的跨越。”
勇于担当闯新路
栾川地区位于我国16个重要成矿带之一的豫西南钼铅锌多金属成矿核心区域,是我国著名的“钼都”所在地和重要的金属矿产基地。截至目前,该地区已发现和探明矿产资源50余种,其中,钼、钨、金、锌、银、萤石等储量丰富,钼探明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为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目前,栾川县共有矿山企业258家,日采矿规模已超过11万吨,日洗选处理能力近12万吨。矿业经济占全县GDP总量80%以上,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但是,栾川作为中国重要的钼钨铅锌银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基地之一,随着几十年特别是近10年的强力资源开发,后备资源保障能力已明显不足,基础地质研究、深部探矿、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能力等已明显滞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安全生产及对环境的破坏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打破资源发展瓶颈,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这已成为栾川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破解资源约束瓶颈,除了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和鼓励境外初级矿产品进口外,还有两个主要途径:一是在现有矿产资源储量上下功夫,摸清家底,高效利用好现有资源储量、盘活一批过去由于经济技术条件限制而暂时不能被利用的资源;二是摸清家底,查明资源潜力,划分成矿远景区,圈定新的找矿靶区,为资源勘查和找矿突破提供基础支撑。谈到该问题,魏敏强的一番话颇有见地:“相比之下,查明资源潜力、开展基础地质研究、加强深部探矿、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等,对于快速破解资源瓶颈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
“地矿局不能只"管"矿,必须要迎难而上,转变观念,强化服务,在促进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上做文章!”2008年初,刚刚担任栾川县地矿局局长的魏敏强,把“转变”和“强化”的立足点放在了开展基础地质研究和查明资源潜力上。
但是,查明资源潜力是一项探索性、专业性、风险性很强的工作,仅靠栾川县的“智力”根本无法满足。魏敏强不仅敏锐地捕捉到了科研工作对栾川实施“工矿强县”战略和实现“中国钼都”转型的重要性,更深刻地意识到了栾川自身的“短板”和亟待破解的难题。
借“才”为我所用,借“智”谋求发展!不经意间的灵光一闪,让魏敏强似乎找到了破解难题的“金钥匙”。深思熟虑后的他向栾川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盘托出自己的设想和计划后,当即得到了领导们的赞许和支持:“有眼光,有远见,敢担当,县里全力支持地矿局开展这项工作!”
拿到县里的“尚方宝剑”后,心中有底的魏敏强又马上向洛阳市国土资源局领导汇报,并得到了高度重视。洛阳市国土资源局负责矿管的党组成员秦传钧当即与他一起赶往郑州,找到了“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功勋集体”,且被誉为全国省级地质调查院的“一面旗帜”的河南省地调院。
英雄所见略同。当时的河南省地调院正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建设研究生培养基地,也正急需寻找一个地质科研基地。双方一拍即合,很快在2008年底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河南省地调院与栾川县地矿局也就深部找矿、联合培养人才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在河南省地调院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的基础上,3家单位开始着手组建栾川县“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产学研基地”。
多方合力建基地
时不我待!向来雷厉风行的魏敏强马上组织人员进行了具体操作。一切都在紧张有序中进行。2009年5月,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栾川县地质矿产局等单位相关人员召开专题会议,探讨、研究在栾川地区设立产学研基地事宜。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产学研基地的设立是在结合发展实际、发挥各方优势的基础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积极体现,对推动栾川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资源合理利用、成矿研究、人才培养等具有重要深远的现实意义。此次会议上,随着基地成员单位、基地名称及机构设立、基地运作业务范围、各成员单位工作分工等具体问题的研究部署,栾川县“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产学研基地”的雏形正式浮出水面。
2010年1月,栾川县人民政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河南省地质调查院3方共建的“栾川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产学研基地”协议签字仪式的举行,标志着基地建设开始全面启动。此后,3方多次召开协调促进会,先后就落实基地成立后项目申报、开展,以及基地科研大厦建设、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磋商,并就“三维地质建模与矿产资源评价”科研课题、栾川矿集区内行业性专项、两权价款项目等科研项目性质、工作内容、各单位分工合作等进行了专题研究落实。
经过两年多的筹划准备,2011年3月30日,栾川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产学研大楼奠基仪式在栾川举行,标志着基地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该基地建设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相关司局的高度重视。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司长姜建军对此十分关注,多次到栾川进行实地调研工作。中国科学院院士莫宣学、赵鹏大、翟裕生也到栾川县进行地质科考,对基地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期望。
为了让3位院士充分了解栾川县“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产学研基地”所取得的成绩,魏敏强还带领产学研基地建设指挥部负责人赴京,向3位院士及国土资源部的有关领导全面汇报了基地的建设情况。3位院士和国土资源部的有关领导在听完汇报后赞许地说,“栾川下大力气建设了现代化的"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产学研基地"和"钼(钨)铅锌银多金属矿野外科学研究基地",这样的大手笔气度不凡,着实令人鼓舞和兴奋,也让我们看到了栾川未来美好的发展前景。”
3位院士还殷切地希望栾川要依托这两个基地,把栾川打造成突出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引领和高端技术支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型的矿业强县,不仅要做河南的科技示范县,更要进一步争取做全国的科技示范县。
据了解,“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产学研基地”就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深部找矿、三维建模、打造绿色矿山、建设地质矿山公园等进行了联合科研攻关,并把栾川作为省部合作的矿山野外考察基地和研究生实习基地,启动尾矿综合利用科研项目,把栾川整装勘查、深部找矿纳入国家“十二五”找矿战略突破战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还围绕人才培养、引进带动战略、重点实验室建设等,筹划新的科研机构,聘请国家知名院士专家到栾川主持科研攻关。
“产学研基地的建立,是维系地区可持续发展、缓解资源瓶颈问题的有益尝试,对提高栾川地区地质矿产调查与研究程度,实施整装勘查,具有较大的宏观影响力;同时对提高栾川地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真正把"中国钼都"打造成我国重要的钼铅锌多金属矿产地,实现由矿业大县向矿业强县的跨越,具有重要意义。”看到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魏敏强如释重负地笑了起来。
放眼长远谋跨越
“在栾川地区设立产学研基地,目的是充分发挥地质院校、科研生产单位、地方政府各自的优势,通过全方位的合作,解决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地质环境等重大问题,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真正把"中国钼都"打造成我国重要的钼铅锌多金属矿产地。”谈到基地建设的初衷,魏敏强表示。
事实上,建立这样的基地,其意义和影响更为深远。业内人士表示,在作为我国最重要的16个成矿带之一、国家首批实施47片整装勘查区之一的栾川地区建设产学研基地,是合作各方通过深入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为加强豫西南重要成矿带深部找矿工作而探索出来的全新的产学研联动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两个更加”的具体体现;是在遵循地质规律的基础上,在同一成矿区带、相同类型或同一成矿系列(系统)实施整装勘查、形成具有宏观影响找矿大成果的有益实践,将对该地区的深部找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地质环境监测与保护,以及矿政管理与国土资源规划等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将为“中国钼都”矿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矿山企业技术难题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此言非虚。两年多来,在栾川基地科研大楼如火如荼、紧张建设之时,产学研基地科研优势就已经转化或者正在转化为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栾川地区通过基地合作,积极申报和实施地质矿产科技项目。同时,栾川地区开展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成矿预测和系统勘查等工作,并在找矿靶区实现了找矿重大突破,提交了不同级别资源量:铅锌781.17万吨,银9693.31吨。其中333级以上资源量(查明资源量):铅锌194.45万吨,银2163.14 吨,潜在经济价值2600亿元以上。这些重大成果一举改写了栾川无大型、超大型铅锌银矿的历史,大幅增加了栾川铅锌银金属矿产资源储量。
“通过基地合作中一大批涉及勘查、科研项目的成功实施和深入开展,预计到"十二五"末,栾川地区将新增加钼金属量200万吨、铅锌金属量500万吨,其潜在价值在5000亿元以上。”魏敏强表示,“其后续发展不仅可以满足当地科技人才培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对其他以发展资源经济为主的地区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