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有色金属及相关行业证券新闻一览

2013年06月21日 8:56 3489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上市公司

  内燃机溴化锂机组等设备迎发展机遇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从权威人士处获悉,《关于用10年时间建成我国分布式能源体系的建议》将于近期上报国务院。从全国分布式能源站的实际投资建设情况来看,2013年以来加速趋势明显。相关分析认为,政策扶持预期和站点建设加速,将带动我国光伏、天然气等多个新能源产业以及相关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内燃机、溴化锂机组等细分行业有望迎来发展机遇期。
  加速趋势明显
  2台发电机、2台余热直燃机、3台电制冷机、1台燃气真空锅炉、1个控制室、1个配电室,展现在中国证券报记者面前的整套系统是北京燃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在清河医院最新投资建设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项目。
  北京燃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经理夏刚向记者介绍,天然气能源首先进入内燃机,带动发电机运转,产生的电能直接进入配电柜为医院输送电力。在此过程中同时产生的缸套水和高温烟气则会进入直燃机进行二次利用,直燃机通过内部循环,冬季转换成热水输出,夏季转换成冷水输出。如果冬季热源不足,还可以通过燃气锅炉和直燃机补燃提供热水和热能;考虑到医院的恒温需求,电制冷机也能在直燃机供冷不足时派上用场。
  在发电机和内燃机旁边的控制室内,记者看到3名工作人员紧盯着电脑屏幕。夏刚说,他们在对三联供系统进行实时监测。“1个电站需要3人每班,采用4班3运转方式进行24小时监测,以监控电器、仪表,及时掌握压力、温度等供能指标,保证能源供应安全。”
  冷、热、电三联供,成为北京燃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分布式能源站的主要方式。公司业务发展部经理白一向记者表示,整个三联供系统由动力系统、余热利用系统、供配电系统、燃气供应系统、监控系统、给排水系统、通风系统和消防系统等构成。清河医院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项目,占地约1000平方米,供能面积达到6.4万平方米。公司通过能源站的运营,为医院提供安全、节能、环保的能源服务。
  由于看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发展,北京燃气集团于2011年12月全资成立了燃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子公司,以投资建设燃气冷热电三联供项目为主,同时承担燃气制冷、燃气供热等能源供应项目。
  夏刚介绍说,除了清河医院项目,中石油数据中心的三联供项目也已于2013年5月开工建设,机组设备和能源供应较清河医院更多也更稳定。由4套机组连续供能,另外一套机组备用。他表示,“项目总投资超过2亿元,年耗气量达2842.59万立方米,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燃气发电机组发电将满足数据中心的全年用电需求和全部用冷需求,系统产生的多余热量可以为周边地块供热,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具有较好的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
  实际上,在短短1年时间里,北京燃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在北京就分布式能源建设签订框架协议项目已达10个,且加速趋势明显。“估计在未来2年时间内公司三联供项目数量将达百个。”夏刚表示。
  从全国范围来看,华电、大唐等电力企业也专门设立了分布式能源公司,在广东、广西等多地启动了分布式能源站的建设和运营,总装机容量超过500万千瓦。记者获悉,华电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十二五”末,华电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装机达到300万千瓦,到2020年力争建成1000万千瓦。
  目前美国有分布式能源站7000余座,日本虽然国土面积狭小,也拥有8000余座分布式能源站。早在2011年底,发改委、财政部等四部委就发布《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将启动一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设1000个左右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并拟建设10个左右各类典型特征的分布式能源示范区域。到2020年,在全国规模以上城市推广使用分布式能源系统,装机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夏刚认为,只要国家在并网细则等配套政策能及时出台,1000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项目的建设目标实现问题不大。
  实际上,除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的密集开建,全国多个城市在太阳能光伏、风能等新能源分布式能源站的建设方面也在提速。2012年12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启动内需市场提振光伏产业,这拉开了我国分布式电源、分布式能源、微电网和智能电网发展的序幕;而在今年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防治大气污染措施则吹响了分布式能源具体实施的号角。从全国范围来看,分布式能源站的建设正在迎来春天。
  经济环保突出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财苑)蒋丽萍介绍说,分布式能源采用小规模、小容量、模块化、分散式的方式部署在用户附近,独立输出多种能源供应。西方发达国家的能源产业大体都经历了分散-集中-分散的演变。从长期看,中国构造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能源系统,增加城市能源网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将为能源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说,分布式能源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在“美丽中国”节能环保大潮中涤荡起伏的一朵浪花。中国石化 董事长傅成玉曾就中国能源现状进行了分析:把煤从产地运到很远的地方发电,然后再把电通过电网运送回来,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能源转化效率低,使用效率也低。
  与能源效率低下相伴随,中国的能源利用结构也不尽合理。公开统计数据显示,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耗中的平均占比仅为28%,而中国高达70%;天然气在世界消耗占比为23%,而中国仅4.4%。业内专家认为,在优化能源结构势在必行的背景下,分布式能源会成为电力供应的重要方式;预计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将从目前的28%提高到35%,非化石能源发电比例将达25%左右。
  而非化石能源发电比例的提高并不一定能带来节能环保。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王振铭日前对记者表示,把天然气一把火烧掉,很多资源都浪费了,实在可惜。不能仅仅煤改气、发展燃气锅炉,更应该大力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实现清洁能源的充分利用。
  专业人士介绍说,中国分布式能源发展才刚刚起步,包括太阳能、天然气、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资源综合利用发电等类型,传统的火力发电并未纳入其中。有关测算显示,我国分布式能源发电量至少可以达到现有发电量的5%,每年可以替代1亿吨原煤。
  以三联供为例,其综合能源利用率超过80%。节能成为分布式能源站的一大优势。白一向记者解释说,分布式能源站之所以在节能减排和环境友好方面具有优势,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温度对口和能源的梯级利用。比如清河医院的天然气三联供项目,燃料在高温段1500摄氏度以上时,直接输出电能;在中温段300到500度时,用于驱动热泵和吸收式制冷机;温度在低温段200度以下时,用于除湿、供热和生活热水。由于提高了能源综合利用率,优化了能源利用结构,对烟气等二次能源进行回收利用,能够节约天然气用量50%左右。
  节能带来的直接效益就是经济性。较常规系统而言,分布式能源站的建设使购电成本和运营成本大幅下降。根据北京燃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的测算,能够节约运行成本36%左右。
  除了经济性之外,节能环保性也是分布式能源站加速建设的最重要动因之一。《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民用建筑节能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低碳建筑和绿色建筑,提高建筑用能系统与用能设备效率。燃气公司方面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建设的环境效益测算出如下数字:三联供系项目能源综合利用率达到82.2%,绿色效用明显;全年节能率达24.2%,节能效用明显。
  安全性也成为分布式能源站的一大优势。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无论是美国2003年大停电,还是我国深圳2012年的大停电,都表明缺少应急式电源-分布式能源建设存在诸多隐患。即便没有意外发生,每年高峰时节市政电网负担也会过大,而分布式能源站的建设具有削峰填谷的优势。
  国网蒋丽萍日前表示,经济性、安全性和效率已成为能源、电力发展的三个关键词。正是基于全方位优势,华电集团刘显明认为,分布式能源已经成为全世界供能系统中效率最高、排放最低的供能方式。他表示,目前来看,分布式能源发展研讨阶段应该结束,以建设为基础的阶段应该开始,分布式能源大发展将正式进入快车道。
  创新投资模式
  业内人士表示,发展光伏、风电、天然气等分布式能源,以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对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节能减排、有效降低电力行业PM2.5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注意到,目前北京的分布式能源站项目建设几乎全部集中在五环以外。夏刚分析说,由于五环内近年来没有新批用地,因此尚无相关项目建设。但通常来看,楼宇的折旧年限一般在50年,而传统的供热供电设备的折旧年限在10-15年左右,目前北京市天然气管道已全部铺设开通,改造安装将为三联供分布式能源站的建设带来巨大发展空间。
  但与传统供能系统相比,分布式能源站建设初期投资成本较高、回款周期较长,这是分布式能源站建设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夏刚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以清河三联供项目为例,设备采购主要投入3600万元左右,加上燃气、监理费用等总共投入超过4000万元,建设周期不到1年,预计5到7年能够收回全部成本;而公司投资建设的中国石油 数据中心项目占用资金已经上亿元。”
  夏刚对记者介绍说,目前的分布式能源站建设,主要依靠能源公司进行全额投资,随着站点建设的增多和经验的积累,利用股份制投资吸引用户方面乃至全社会资金的介入,将产生更为多元的建设模式。相关专家对记者分析认为,投资建设模式将随着分布式能源站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15] [16] 下一页

责任编辑: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