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寿星打镴匠黄吉钧
2013年06月28日 16:31 3430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铅锌锡器
打镴寿星黄吉钧在展示他的镴饭盂和镴茶壶。
在以前,镴器是民间的普通器皿,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如今,为数不多的打镴匠也渐渐老去,而日前,笔者在贤庠镇珠溪村找到了一位97岁的打镴师傅,他叫黄吉钧。
年近百岁的黄吉钧脸色红润,嘴角上衬着一副雪白八字胡,看起来很有神气。老人家听力极佳,思路清晰,问起他的打镴生涯,对答如流。
黄吉钧出身打镴世家,只是他父亲没吃打镴饭。他13岁时继承祖业跟随丹城师傅学打镴手艺。老人说,打镴也称锡艺,它是民间三十六行中的传统手工技艺,由于技术性强,不容易赚钱,为此从业人员不多。当时象山东乡除了珠溪,仅寺前、下庄、汤岙、涂茨几个同行,如今健在的只有他和寺前的一位九旬打镴匠了。由于锡器具有保鲜功能,素有“盛水水清甜,盛酒酒香醇,储茶茶不变,插花花长久” 的美誉。为此,以前姑娘出嫁,都要请打镴师傅上门制作几件锡器作为嫁妆一部分。一般人家要打茶壶、锡瓶、酒壶、饭盂、花烛台等等。生活殷实的主人还要加打车壶、茶盘等上档次的镴器。大户人家派头大,女儿出嫁镴器齐全、厚实,并且件件打双份。岀嫁那天,一路吹打,“十里红妆”抬着大巡游,光是镴器就有好几扛箱。老人回忆道,那年他还是个学徒,本县东陈一大户请五六个打镴匠上门做了一个多月,单是一副镴烛台就有六七十斤重。
打镴匠出门做工历来不自挑镴担,而是由主人代劳。制镴器具除了熔炉、风箱、榔头、刀剪等小件,还有用来熔压锡板的两块方形厚实的青石板,足有七八十斤重。打镴工序复杂,从镴块熔化、浇铸、剪裁、打磨、焊接成型到抛光、雕花等后期加工,有10多道工序,其中以剪裁和打磨最能看出打镴匠的手艺功底了。在釆访时,一位在场同村老人说,黄老翁的手艺在同行中属中上水平,他一般的剪裁过程凭经验心有草稿,不必在镴板上贴纸样。此外,黄老翁从小学艺,没啥文化,但从镴器造型及茶壶四周等雕刻的图案来看,也很有艺术观赏价值。为此,他出门干活,一家接着一家,少有空缺。每到秋天,人们忙着操办婚事,黄吉钧便迎来了业务高潮,忙得到处“赶场”。 由于“五荒六月不成亲”, 打镴也就进入了淡季,那时,他便打起包裹赴绍兴制作镴酒壶业务,到中秋后再回来做镴器嫁品。
黄吉钧一生打镴,至70多岁退岗回家。至今已达97岁高龄,为珠溪1000多户人家的一村之“长”。 老人育有二子二女,四世同堂,但他仍喜欢自己上街买菜做饭,自己从井里打水洗衣,生活完全自理。
黄吉钧老人告诉笔者,凡在镴器内储放茶叶、松花、薯粉等物不会转潮变质。然而,现在人们的生活器皿,大多由塑料、玻璃、不锈钢等机器生产的器具代替,少有人去制作手工镴器了。两年前,九旬高龄的他竟找回打镴工具,自个儿在家慢打精刻,制作了一个月余的各式镴器。今年上半年他孙女出嫁,老爷爷搬出这一大套传统自制精美镴器送与孙女当嫁妆。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