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夏日哈木特大型镍矿发现记
2013年09月09日 16:17 11581次浏览 来源: 中国国土资源报 分类: 镍资讯
黄色的沙梁会变绿
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柴达木盆地以戈壁沙漠为主,但凡是有人类经常性活动的地方,都会有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
想来,夏日哈木的未来,也一定会是柴达木盆地的又一片绿洲。创造这一未来的,是以一群充满激情的80后为主体的地质人。
“这么年轻就找到这么大的矿,有什么感想?”
面对记者的采访,矿产二分院副院长、夏日哈木项目负责人杨启安的回答让记者大感意外:“我运气好。”
身为80后的杨启安,一参加工作就遇到了地质工作再度大发展的好机会,工作7年来他先后参加了青海省卡尔却卡铜矿普查,下得波利铜钼矿预查,普查及夏日哈木预查、普查工作3个重大项目。但青海地处世界屋脊,自然条件恶劣,野外地质工作的艰辛程度对他也是严峻的考验。
杨启安告诉记者,夏日哈木矿区内的黄沙又细又软,厚度一般都有50厘米左右,最厚的地方有1米多。第一次进矿区时,他的项目组采用前面六轮驱动牵引车开道、后面工作车紧随策略。离开沙漠中的临时道路后,越往深处走六驱牵引车越费劲,最后当细细的黄沙完全没过车轮后,牵引车也彻底“趴”下了,他们只好打道回府。第二次,他们仍无功而返。第三次,终于找到了黄沙覆盖相对较浅的路径,走进了夏日哈木。
走进矿区就如此艰难,在矿区开展地质工作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以采样为例,在沙漠区,他们常常要趟着没过脚面的黄沙;在沙梁区,他们不仅要在超过25度的沙坡前进,还要攀爬50度以上、海拔超过3500米的陡峭山坡。返程时,每人还得背负30斤的样品。
在蚊子猖獗的七八月份,即使穿上两层衣服,还是能被它叮透;上一次厕所,屁股立马被叮满包。但有时为了能够准确测量岩层产状、看清岩石的构造,杨启安和他的伙伴们常常摘下蚊帽,总要把岩石仔仔细细地看个够后才戴上蚊帽。
一群80后,在夏日哈木矿区一守就是3年。
这群可爱的80后,白天跑野外线路;晚上抓紧时间整理资料。26号异常钻遇镍矿体时,他们正在外围开展1∶1万地质草测,工作12小时后一回到营地就跑到钻机旁,纷纷兴奋地与闪闪发亮的镍黄铁矿岩心合影:“我们创造了历史!”
其实,在夏日哈木矿区,为找出大矿,像沙漠中胡杨树一样坚守的,又何止这些可爱的80后。为了及时对矿区勘查工作提供针对性的指导,青海地勘局、五院的领导和技术人员,经常深入到海拔近4000米的找矿现场会诊;二勘院的146名钻探人员一年内要在矿区度过10个月的光阴;为了摸清水文地质情况,水勘院的5名人员不顾蚊子叮咬,坚持在井位做抽水试验……
有了这样的“胡杨林”,相信夏日哈木黄色沙梁的未来,一定会成为绿色的“海洋”。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