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渣里“淘”出新产业

——江西省大余县矿物废渣综合循环利用札记

2013年09月17日 10:24 317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江西省大余县因钨金矿储量大、品味高而被誉为“世界钨都”。同时,大余县还蕴藏着丰富的锡、钼、铁等矿产资源,具有100多年的矿物开采历史。现今,大余县境内有40多家民营矿山企业。一直以来,对矿产资源的粗放式开采经营,使该县不仅面临矿产资源枯竭的严峻形势,也导致大量矿物废渣堆积成山,给生产和环境带来较大压力。如何改变现状,实现矿产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近年来,大余县大力扶持一批有实力、敢创新的矿山企业,使其依靠自主创新,巧做矿物废渣循环利用文章,探索出了一条矿物废渣综合利用的新路子,在废旧矿渣里“淘”出了一个极具潜力的新产业。
  开启变废为宝新篇章
  8月23日,笔者来到位于大余县新华工业园内的东宏锡制品有限公司。该公司一条年产80万件的旅游工艺品生产线刚刚投入试生产。“这个项目总投资2.28亿元,一年要‘吃掉’2万吨废渣。”该公司负责人饶日荣告诉笔者。
  看似没有利用价值的钨锡废渣,为何到了东宏锡制品有限公司却能变废为宝呢?原来,该公司与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共同研究开发了一种从APT废料中回收钨锡金属的技术,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了发明专利权。今年初,由东宏锡制品有限公司申请承担的绿色环保技术综合高效回收钨冶炼渣钨锡金属研究及产业化项目,通过了科技部和财政部的批准,并落户大余县新华工业园。
  矿物废渣被称为“放错了时间和地点的资源”,但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支持,矿物废渣利用就无从谈起。为充分利用矿物废渣,大余县设立了1.2亿元的专项资金,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引进了50多名高新技术人才,与美国犹他大学和国内清华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20多所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姻”,攻克了矿物废渣利用难题。近年来,东宏锡制品有限公司的APT废钨锡渣处理技术、悦安超细金属有限公司的羰基铁粉新工艺、森本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废渣提取贵重稀有金属技术等一批矿物废渣综合利用项目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据不完全统计,通过矿物废渣综合回收工艺,大余县每年可“消化”矿物废渣15万吨以上,从中回收钨、锡、钼等各类资源8000吨以上,相当于每年从矿渣堆里“淘”回了数亿元的财富。
  矿渣与文化“联姻”
  矿物废渣变成宝,已经被人们所熟知,但如果将“废渣”与“文化”放在一起,却让人难以产生联想。然而,在大余县,工艺品制造企业大胆把废渣回收利用和文化产业这两个毫不相干的领域联系了起来。
  新城钨制品有限公司是大余县一家开发钨金工艺品的企业。该公司采用先进工艺,从冶炼剩下的废渣、低品位钨砂等“废料”中回收钨粉,经过设计、制模、浇铸、打磨等多道工序,生产出各种造型优美的钨金工艺品。
  “一开始,我们把从矿物废渣中回收的钨粉直接投放市场,由于是初级产品,其利润并不高。后来,我们请来专业设计师将钨粉制成形态各异的钨金工艺品,经过加工,其价格迅速提升。”新城钨制品有限公司工程师王大熊告诉笔者,从矿物废渣到钨粉,再到钨金工艺品,废渣的价值提升了上千倍。
  大余县拥有“牡丹亭故乡”、“梅花诗国”、“中国理学发源地”等诸多历史文化名片。大余县工艺品制造企业把锡、钨等有色金属的实用功能与现代文明、绿色环保、文化创意进行融合,将牡丹亭故事、历史人物等融入到工艺品中,开发出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锡制花瓶、锡制茶具、钨金装饰品等精美工艺品。这些工艺品不但畅销国内,还远销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年总产值5亿元以上,成为大余县废渣利用产业里的一朵奇葩。
  将矿渣“吃干榨尽”
 
 在走访中,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笔者脑际——矿物废渣被企业回收利用后再次产生的废料去向了何处?
  在东宏锡制品有限公司采访时,笔者看到,矿物废渣经过多道工序,最终都被工人集中到一处。该公司负责人饶日荣告诉笔者,这些废料早已被水泥厂预订,成为生产水泥的原料。
  “通过企业间的循环利用,将废渣‘吃干榨尽’。”大余县工商局在企业挂点服务的同志告诉笔者,目前在大余县工业园,已经有20多家企业形成了互为上下游的循环经济链条。
  废渣综合利用集聚成为产业,既有经济效益,更有生态效益。当前,在赣南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大余县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废渣综合利用产业。尾矿、废渣等资源综合利用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导向目录中的鼓励类产业,其发展空间无疑是巨大的。
  废渣综合利用产业在大余县已有了雏形。围绕这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矿渣综合循环利用这一新产业将焕发出新生机。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