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邑白族铜匠和斑点铜

2013年09月18日 9:26 746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器

291129202279

鹤庆白族铜匠和斑点铜

291130988406

鹤庆白族铜匠和斑点铜

  在拉萨、在甘孜、在藏区,人们都知道他们现在使用的铜器来自云南的鹤庆,来自那里的能工巧匠;在鹤庆,秀邑的铜器加工和新华的银器雕刻一样家喻户晓。
  秀邑,这里清泉长流,绿树掩映。数百年来,这里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秀邑是个白族村落。走进村子,叮叮当当、清脆的敲打声就传入人们的耳中,这是勤劳的白族群众在打制铜器发出的声响。踏进农户家,一个个各式各样在阳光下闪着金光铜盆、铜桶堆积如山,而在家庭作坊旁,白族妇女精湛的打铜技艺更让人称奇。长年来,秀邑的居民们就以打铜为生、靠打铜致富,也创造了悠久的铜产业历史。秀邑人打制的铜成色好、质量高,而在他们打制的铜器四周布满了密密麻麻而又排列整齐、大小均匀的斑点,秀邑人称它为斑点铜。这种铜是白族人的创造,铜身上的斑点既可以增加铜器的硬度,使铜器易保存,不易变形,也使铜器美观大方。就这样,秀邑的铜器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和喜爱。随着大批铜器的销往外地,秀邑也象他们打制的铜一样远近闻名。
  据村子里的老人介绍,秀邑的铜器制造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近百年来,秀邑都有很多能工巧匠,他们世代以打铜为生,小到一个器皿,大到一个水缸。打制的产品不但满足了滇西的各种用户,还远销到整个藏区,出口至尼泊尔、印度等国家。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秀邑人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逐渐做大铜器加工业,拿起铁锤打铜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已是全村几乎人人会打铜,每家都有自己的手工作坊。
  陈泽光家是秀邑打铜的第一大户,也是打铜世家。陈泽光的父亲是鹤庆有名的铜匠。8岁时,他就和父亲学习手艺,从打造小器具到火锅,他逐渐成为村里的能手。1979年,他不满足在家里的小打小闹,开始进入藏区去学习藏族器皿打制并寻找市场。在走遍了藏区之后,他的产品被藏族人民所接受。于是,带着藏族人的技术和式样他回到鹤庆,开始了家庭式的打制经营,源源不断地将产品销往藏区。1980年,陈泽光走出家庭模式,领取了鹤庆县第一本个体营业执照,办起了加工厂,使村里的铜器加工形成规模。为了让打造的铜器更具观赏性和实用性,陈泽光在继承了祖先的斑点特点后,也改进工艺流程,增加了防止变色和铜绿的工艺。1984年,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著名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拍摄剧组道具主管敲开了陈泽光的家门,请他为《西游记》打制一批道具,在经过一番精细的打制,一批铜道具热火出炉。于是,《大闹天空》中的仙丹壶、酒杯等器具成了陈泽光的得意之作。现在,陈泽光的生意越做越大,兄弟三人都有自己的加工厂,而儿子也在自己的帮助下做起铜器生意,同时,他还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和专利。现在,家族的15个加工厂一年能打造出铜具近万件,产品遍布整个藏族地区,年收入高达30多万元。富裕不忘村里人,陈泽光还毫不保留地将手艺传个村里的人,目前,村里有30余人出自他的门下,70%的工艺也出自他的手。
  在陈泽光等打铜大户的带领下,村里的人家家建起了作坊,一些家里的妇女也打破习俗,拿起大锤帮助丈夫打起铜来。来到李松秀的家,夫妻俩正在为昌都的藏族客户赶制事先订做的300个铜桶而忙碌着,尽管时间比较紧,但以夫妻俩的打制水平,完成定单不成问题。李松秀20岁嫁到丈夫李祥龙家后,就跟着丈夫学习打铜,从帮着丈夫冶炼到帮着试打,慢慢地,李松秀也练就了一身好本领,开始和丈夫一起打制铜器。在这过程中,斑点铜的打制最难学。斑点铜是白族的传统,尽管只是往铜面上敲出紧密的斑点,但这一工艺却是最难的环节,如果斑点大小不一,既影响美观又不易长期保管,也会影响销售。在丈夫的支持下,李松秀一练就是几年。10多年过去了,李松秀已经成为全村4名打铜技术最高的妇女之一。现在,李松秀一家在每年农闲时总是忙个不停,自己外出买原料,自己冶炼、抛光、打磨,在定型后还为铜器加上优美、光亮的斑点,由于产品质量高,订户源源不断,每年夫妻二人都8个月的打铜时间,打铜器2000多件,收入近万元,加上农产品的收入,李松秀一家盖上了新房,过上了好日子。
  利用传统工艺,秀邑人靠打铜富了起来,全村人人会打铜,户户有作坊的历史得到继承和延续。近年来,每年全村共有10万余件铜器被销售,产值高达600多万元,99%的村民盖其新房。尝到甜头后的能工巧匠们打起铜来,越干越起劲,不但将铜打的精致大方,也将家园建得更加美丽。

田生军:回族铜器手工艺传承人

“惊艳”台湾铜雕·铜铸柔情

绍兴铜雕·中华金属雕刻文化代表

新疆叶城铜匠世家:拿起爷爷的“乃山丁”

铜陵非遗传承人陈安民:“锻铜” 如禅

失传30年铜凿剪纸“重出江湖”

复苏的甘肃临夏铜艺

云南蔡家山·百年“铜匠村”

山西大同铜器 工艺中的奇葩

西藏日喀则“孜东铜器”的传承之路

 铜资讯频道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