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打造绿色国家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

2013年09月23日 14:19 934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有色金属产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产业关联度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国内市场对有色金属产品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今年以来,自治区党委确定了“8337”发展思路,明确提出要把内蒙古建成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为进一步加快全区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带来了契机。
  赤峰市作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和自治区有色金属产业最大集中区,具备推动有色金属产业延伸升级,做大做强有色金属产业,打造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的基础、优势和条件。一是资源富集。已发现矿产资源70余种、矿产地1200多处,其中大中型矿床25个,有色金属储量:铜160万吨、铅700万吨、锌1300万吨、钨20万吨、锡180万吨、钼180万吨、金150吨、银2万吨,潜在价值5万亿元以上。二是交通便捷。赤峰地处东北和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是环渤海经济圈的资源腹地,距北京、天津、沈阳等大城市400公里左右,距锦州、秦皇岛等港口仅260多公里。境内实现了县县通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4条高速已全部融入国家高速公路网,铁路运输四通八达,通航城市达11个,且现代物流发展迅速,为有色金属产品运输创造了方便快捷的条件。三是综合生产成本较低。全市电力装机已达648万千瓦,年发电量170亿度,每个旗县区至少拥有一座220千伏输变电站,电力供应充足,电价相对低廉;可利用水资源近30亿立方米,完全可以满足产业发展的用水需求;人力资源丰富,技术工人和管理型人才素质较高。四是产业基础较好。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全市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104户,形成了日处理矿石12万吨、年冶炼68万吨、深加工20万吨的生产能力,年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对全市工业贡献率达55.4%,在工业经济中占据了“半壁江山”。铜的采选和冶炼能力分别占自治区的31.2%和62%;铅+锌的采选能力占自治区的38.4%,铅、锌的冶炼能力分别占自治区的67%和41%。
  赤峰市有色金属产业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一些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地质勘查、探矿增储工作滞后。目前赤峰市航空物探和地质调查仅占国土面积的40%,500米以下深部找矿工作尚未开展。占而不探、探而不投、以采代探、私挖滥采现象仍然存在。二是产业链条短、层次低。有色金属工业主要集中在采选和冶炼上,且产品以“原”字号、初级加工、中低档为主,深加工产品比例低,缺少高附加值的高精尖产品。三是产业抗风险能力需进一步增强。全市有色金属产业布局不够合理,集群规模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对现有企业亟需引联重组、整合提升,以尽快提高市场竞争力。四是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仍需加大。有色金属行业还存在资源综合利用率低、能耗高、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等问题。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按照“8337”发展思路和工作部署,进一步整合矿产资源,扎实推进有色金属行业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推进有色金属企业引联重组、做大做强,推进有色金属产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坚持在产业延伸升级上下功夫,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努力实现产业规模合理、产品技术先进、产业结构优化、资源利用高效的战略目标。到2017年,全市有色金属日采选、年冶炼、深加工能力分别达到20万吨、150万吨、80万吨,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建成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
  一是进一步提高资源保障能力。继续引进战略投资者开展风险探矿,鼓励多元主体对勘探空白区进行地质找矿和资源勘探,推进现有矿山企业实施探矿增储,加大二次找矿和500米以下深部找矿力度。加快推进地质勘查市场化步伐,鼓励多种主体对空白区进行地质找矿和资源勘探,在寻找和评价新的大型矿产地、重点矿山外围扩矿和危机矿山接替资源等方面寻求突破。提高矿业企业准入门槛,依法关停整合日处理矿石1000吨以下的小矿山,尽快改变矿业开发“小、散、乱”的发展现状。加快矿产资源整合,认真落实矿业权设置方案,推动矿产资源向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环保达标和具有深加工能力的大企业集中。进一步扩大矿山企业采选能力,新建日处理矿石3000吨以上的矿山10处,万吨以上大矿山3处,使全市日处理矿石万吨以上矿山达到5处、5000吨以上矿山达到10处,3000吨以上矿山达到20处。
  二是加快有色产业战略重组。继续与中色集团、云南铜业、东北特钢、山东黄金、铜陵有色等已入驻赤峰的大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引进一批新的有实力、有技术、深加工的战略投资者和合作伙伴,推动国内有色金属行业领军企业到赤峰市投资兴业。加快推进市内企业间围绕铜、铅、锌、钼、锡等有色金属进行战略重组,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政策支持,进一步推进有色金属冶炼企业新建项目配套建设自备电厂,或是与电力企业进行联合重组,按企业自备电厂方式实施直供电,降低用电成本,打造有色产业竞争优势。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