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电缆行业观察 铝合金电缆标准亟待完善
2013年10月17日 9:52 849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铝资讯
众所周知,铝导体电缆可分为铝芯电缆与铝合金电缆,经实践证明,铝合金电缆更受人们青睐。
20世纪60年代,纯铝制造的铝芯电缆在北美迅速铺开,美国南方电线公司(Southwire)于1968年研制的铝合金建筑电线,获突破性进展,并在美国和加拿大推广应用。不过,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早期安装的铝芯电气线路频繁发生接续故障,电力部门和居民发出不少抱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1970年,电线电缆公司开始研究铝合金电缆升级问题。
在我国电线电缆工业中,铝合金电缆的成长期并不短,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便开始研究铝合金导体应用于架空导线,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但批量用于架空输电线路建设,还是20世纪90年代。真正替代进口,大量用于工程建设,则是从三峡电站工程建设开始。而用于电力电缆却只是近几年才刚刚发展起来。
铝合金线不容忽视
上海电缆研究所黄豪士介绍说:“铝合金比纯铝的强度高、耐热性优,制成的导线有较好拉重比。”
作为铝合金电缆的上游原料,铝合金线已引起了大家的重视。
据介绍,早在20世纪60年代,天津便开始建设铝合金导线的生产车间,但后因天灾毁于一旦,随后武汉电缆厂创建了车间,且一直延续至今。
电线电缆行业是电工用铝合金的主要用户,近两年,约200万吨的电工铝导体用于输电线和电缆线芯。
目前被列入国家电网公司采购名单中的铝合金线生产企业有4家,但宣称已能生产和正在建设的公司已达10余家。
“我国发电量和用电量目前均在世界前列,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用电量也将会与日俱增,节能将是非常重要的任务。铝合金线在新建的输电线路上,特别在大跨越用导线以及在增容的旧线路改造中,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黄豪士表示。
他同时也强调,国内铝合金线仍需注意以下两点:其一,尽管拥有优良的性能,但生产时对工艺性能要求更严格,所以应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其二,优良的产品,应有良好性能的设备来制造。国外(如美国、意大利等国家)都有性能优良的铝合金连铸连轧机组,但价格高昂,国内应进行详细对比。
目前,国内铝合金电缆主要应用于架空导线、大跨越导线、电力电缆以及通信电缆等领域,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又如何呢?
据了解,架空输电线用铝合金电缆目前国内主要有两大系列,分别为铝-镁-硅系铝合金电缆与耐热系列铝合金电缆。
前者在国内的研究及生产已有较长时间,近几年该类导线产品的应用发展较快,厂家的生产设备较为先进,工艺也日趋稳定,产品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当前已有5、6家公司能够稳定实现批量生产和批量供货。目前国内架空导线用铝合金(包括配套成熟生产技术)年产能约8万吨。近几年还大量获得国际订单出口海外。而对于耐热铝合金电缆而言,IEC62004标准中规定的AT1、AT2型在国内已有应用,并且实现国产化,国内已有4家企业具备AT2型耐热铝合金生产能力。但对AT3、AT4超耐及特耐热型铝合金线材,国内尚在研究中,并未形成成套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据了解,江苏中天、杭州电缆、航天电工、青岛汉缆都已走在了相关领域的前列。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高强度(耐热)铝合金线、高强度铝包钢线、特高强度镀锌钢线的研制成功和批量生产,我国大跨越导线都实现国产化,即便是跨越2.5km以上的大跨越导线,我国也可进行自主生产,完全实现国产化。我国大跨越工程导线的应用已形成以钢芯铝合金绞线为主要线种,建设规模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而电力电缆用铝合金主要是以牌号8030为代表的铝-铁-铜系列合金。据悉,美国通用电缆(中国)于2009年在中国建厂,形成了生产能力,并开拓推进在中国市场的应用,在此引导下,国内近几年大有风起云涌、星火燎原之势。2012年国内铝合金电缆产值约20亿元,约合铝合金导体3万余吨,其中出口电缆产品约5亿元。目前这一领域的主要生产企业有美国通用电缆(中国)、河北科力特、无锡长峰、南昌电缆、安徽欣意、安徽太平洋等。主要用于国内建筑及企业用户,一部分出口北美市场。
随着铜包铝线的技术进步,铜包铝-镁合金线(直径一般在0.40mm以下)用于替代铝-镁合金线,并大量用于程控交换机电缆编织层等。
业内人士介绍说,随着铝合金电缆的逐步应用,以及用户接受度的不断提高,这一领域相关产品会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肯定。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