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铜雕中熔炼传统和当代·记雕塑家曾成钢

2013年10月22日 9:21 483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器

04090202

曾成钢教授的工作室一角

04090201
曾成钢教授在创作《莲》中


  曾成钢喜欢黑色。在炎热的夏日里常常穿着黑色的T恤衫,黑色的休闲裤,光头和晒得黑黑皮肤在这样的衣着衬托下分外显眼。
  2003年3月份,由中国奥委会选送的雕塑《圣火接力》获“2004年奥林匹克体育与艺术大赛”雕塑类二等奖,这个铜雕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了接力奥林匹克火种瞬间的动势,富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它就是曾成钢创作的。


  在坎坷中探寻
  曾成钢是浙江平阳人,父亲是渔民,母亲是纺织工人,他对于美术的兴趣源自天然。
  他是恢复高考之后考取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的第一届大学生,也是大学里年纪最小、最用功的学生。
  但是老天爷似乎有意跟这个倔强的孩子开玩笑,大学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到了东阳的一家快倒闭的瓷厂当电工。看到平生所爱就要埋没,他下决心考研究生,走出这个地方。
  因为时代的原因,曾成钢的英语基础较差,为了考取母校的研究生,他就在配电室里支了一张小桌,一边工作一边啃英语。4次考试4次磨砺,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命运的大门终于向他敞开了。
  “即使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候,我还是很乐观的。”回顾起那段日子,他说:“可能曲折的历程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但对我却是生活的体验和对艺术的挤压。”
  一旦考取了研究生,积存几年的感悟和创作的冲动就像火山一样爆发了。他整天泡在工作室里,在痴迷和忘我的状态中进行创作,即使是在火车上也会不由自主地构思自己的作品。
  那时他创作用的泥巴,是用翻斗车来计算的。
  研究生还没有毕业,他的青铜雕塑作品《鉴湖三杰》就获得了第七届全国美展的金奖,当时这是雕塑界唯一的金奖。
  多年来,他有数十件作品在国内外展出,获奖良多,“有金牌专业户”之美誉。


  与雕塑对话
  他每天都会和泥土打交道,衣服上常常有油泥的手印。
  作为雕塑家,他的天地是一个面积100多平方米、摆满他亲手创作的青铜雕塑的工作室。空气里弥漫着创作用的油泥的味道,窗棂上糊着用墨汁在宣纸上写出的行楷书法。
  只要走进工作室,就如置身雕塑的自由王国,他的全身心就沉浸在雕塑里。
  创作时的曾成钢是狂热的。他拿捏手里的泥巴就如钢琴家手底跳动出音符,每道纹路和每个造型都表达了他的情感。当雕塑还只是停留在一个纸样、铁丝架、或者是泥模型的时候,从那张力实足、几乎要挣破空间的线条上,我们已能体会出他热烈燃烧的生命之火和对于生命本源的表达。
  这里的雕塑是无语的,有的甚至落满了灰尘,但是一座灰尘满布的铜雕,往往就像一个刚刚从地壳中诞生的生命一样,你仿佛可以听到他的呐喊。
  “青铜在雕塑中的运用有着悠久的历史,铜的材质中性,比铁更高贵,也更适合于造型,而本身的质地厚重、贵气。在中国的历史上,铜雕是有着重要的地位的。” 也许是看到了铜这种特殊的材质能够和自己的艺术气质完美的结合,他的大部分作品是铸铜的。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