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08~2015年)

2013年12月05日 10:20 3199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政策法规


  (五)供需保障程度
  1.主要矿产供需形势
  (1)石油、天然气:按近期开采能力和保有储量预测,石油储量可满足7~8年开采需要。“十一五”期间原油产量基本平稳,但是石油供需的紧张程度会进一步提高。据预测,2010、2015、2020年原油年需求量分别为4900万吨(约折成品油约3000万吨)、6000万吨(约折成品油3700万吨)、7000万吨(约折成品油4320万吨)。
  “十一五”期间天然气需求呈现某些方面快速发展特征,省内产量规模和需求缺口将逐步扩大。随着供需缺口的日益加大,天然气对外依赖性将逐步提高,2010、2015、2020年天然气年需求量分别为70亿立方米、110亿立方米、150亿立方米。省内天然气产量年仅12亿立方米左右。
  (2)煤炭:根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山东省煤炭产量控制在15000万吨,按此生产能力,储量备用系数1.3计算,保有储量尚可服务30年。“十一五”时期煤炭生产规模虽稳步提高,但供需缺口将逐步加大。据《山东省统计年鉴》资料,2007年一次性能源标煤消费量31268.48万吨,预测2010、2015、2020年煤炭年需求量分别为42000万吨、50000万吨、55000万吨。
  (3)地热:山东省地热资源储量较大,而目前开发规模较小。预测全省可利用地热资源量相当于108亿吨标准煤。“十一五”时期,在常规能源供需日益紧张的情况下,有必要加大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铁矿:2007年铁矿石产量1564万吨(折标矿912万吨),消费量(标矿)4841万吨,省内铁矿石产量仅为消费量的18.83%。铁矿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多属贫矿,开发利用难度大,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仍将进一步提升。据预测,2010年全省铁矿石产量2100万吨(折标矿1240万吨),消费量(标矿)6000万吨;2015年铁矿石产量2300万吨(折标矿1360万吨),消费量(标矿)6500万吨; 2020年铁矿石产量2500万吨(折标矿1480万吨),消费量(标矿)约7000万吨。80%的铁矿石需依靠外省调入或进口。
  (5)金矿:按2007年50.39吨黄金生产能力,保有金矿储量仅能满足6年左右的生产需求,2010年以前金矿储量能够满足生产需要。根据全省黄金行业需求量的统计数据,预测2010年黄金产量为60吨,2015年黄金产量约为70吨,2020年黄金产量约为75吨左右。
  (6)石膏:山东石膏资源比较丰富,能满足需要。随着全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发展速度的提升,对石膏需求的规模持续增加。2007年开采量748万吨,石膏板产量为5.43亿平方米。石膏生产量大于需求量,应控制产量。
  (7)矿盐:山东矿盐产量居全国第一,生产量大于需求量,应控制矿盐产量。山东矿盐资源比较丰富,能够满足需求。
  (8)地下水:全省共查明地下水水源地123处,其中大型42处,中型57处;全省可开采资源总量(矿化度M≤2g/L)125.52亿立方米/年,根据《山东省水资源公报》(2007年),2007年地下水开采总量101.98亿立方米,开采程度81.25%。
  2.保证程度
  (1)保证程度较高,能够满足需求的矿产。主要有煤、石墨、滑石、石膏、菱镁矿、玻璃用硅质原料、饰面石材、水泥用灰岩、陶瓷土、熔剂灰岩、矿盐等,查明资源储量较丰富,矿石质量好,为我省优势矿产。石墨、滑石、饰面石材等是我省传统出口创汇矿产品。
  (2)保证程度低,需求有缺口的矿产。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铁、金、金刚石、耐火粘土、重晶石等。其中石油、天然气、铁等在未来10年中供需缺口不断扩大,自给程度明显下降,将不得不依赖省外调入或进口保证需求。金矿找矿前景良好,加大勘查力度,可大幅度提升资源保证程度。
  (3)短缺或稀缺矿产。主要有铜、铅、锌、钛、锰、钴、钨、钼、银、铝土矿、轻稀土矿(氧化物)等金属矿产和硫铁矿、磷矿、钾盐、高岭土等非金属矿产。其中,铜、铅、锌等矿产成矿条件差,探明储量少,今后也难以有大的突破;硫、磷、钾是我省短缺矿产,虽然探明储量较多,但属贫矿,开发条件差,目前尚难开发利用。以上矿产将长期依靠省外调入或进口。我省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拥有地下水资源量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五分之一。
  根据矿山保有储量和生产能力测算,预计到2020年,全省除煤、石膏、石灰岩、矿盐外,其余大宗矿产如石油、天然气、金、铁、铜、铅、锌、铝土矿、硫铁矿、磷矿、钾盐等均不能满足需求。

 

[1] [2] [3] [4][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