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5年)
2013年12月20日 9:23 25960次浏览 来源: 温州市国土资源局网站 分类: 政策法规
一、总则
(一)编制规划的目的、依据、指导思想和原则
1. 目的
为了依法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落实全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战略部署,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提高我市矿产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温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2. 依据
《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浙江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和《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与《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保持一致,并与市相关行业“十五”发展规划相衔接。
3.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精神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建设现代化新温州的战略导向,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实现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4. 遵循的原则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指导下,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利用与节约并重的原则。正确处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把保护和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
——依法办矿、依法行政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矿业管理的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矿业权市场的管理。
——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为前提,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济效益。
——市场导向原则。以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确定矿业发展重点,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科教兴矿原则。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采、选矿工艺和加工技术水平,延长产业链和产品链,提高矿产品附加值;培养和引进技术型、管理型人才,提高矿业队伍的整体素质。
——可操作性原则。一切从本市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切实可行,具可操作性。
(二)《规划》适用范围、期限与基准年
1. 适用范围
本《规划》适用于温州市辖区域范围。
2. 适用期限
近期:2001年——2005年;
中远期:2006年——2015年。
3. 基准年
计算基准年:2000年。
二、规划背景
(一)自然环境
温州市地处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南与福建省宁德市毗邻,西与丽水市相连,北与台州市接壤,处于东经119°37′—121°18′、北纬27°03′—28°36′之间,陆域面积1178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1000平方公里,2000年总人口736.32万人。市内交通便捷,金温铁路横贯东西,两条高速道、两条国道、七条省道构成了公路骨架网络,温州港是全国沿海20个主要枢纽港之一,民航机场已开通了54条航线,组成了我市水、铁、公、航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地势西高东低,东部为滨海平原,有著名的温黄平原和港湾——温州湾、乐清湾、鳌江口和东海的洞头岛、大北列岛、麂山列岛等岛屿;西部广大地区属浙南中山区,主体为雁荡山脉,西南部属洞宫山脉,最高峰为白云尖,海拔1611米。主要江河有瓯江、飞云江、鳌江、楠溪江、清江等。
(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温州市处于中国黄金海岸中段,是浙南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九五”以来,积极实施现代化导向战略,扎实推进新温州建设,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82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5.3%;工业总产值1807亿元,年均增长率20.9%;矿业(包括采选业和制品业)产值7.1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0.40%。
“十五”期间是我市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突出产业现代化、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三个战略重点,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温州、到2010年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预计至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将达1500亿元,年均增长率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1317元增加到19500元,年均增长率11%。
温州市是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旅游资源丰富,市域内有众多的国家级、省级旅游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市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旅游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同时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更高的要求。
面对我市新一轮发展战略,作为基础产业的矿业经济,既要适应现代化建设进程、保障经济发展对矿产品的需求,又必须兼顾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矿产资源概况
市内矿产资源较丰富,经近五十年的地质勘查,已发现各类矿产38种,矿产地350处,其中大型矿床8处,中型矿床11处,小型矿床29处,矿点122处,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18种(附表1、附表2)。总的特点是以非金属矿产占主导地位,主要有明矾石、叶蜡石、花岗石、建筑石料、建筑用砂、伊利石、高岭土、长石、绢云母、黄铁矿、地热、矿泉水等矿产,其中伊利石、明矾石储量居全省首位,叶蜡石、花岗石石材、高岭土、矿泉水和地热资源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建筑石料、建筑用砂亦较丰富;金属矿产主要有铁、钛(金红石)、锰、铜、铅、锌、金、银、锡、钼和镓、锗等,多数规模较小,利用价值较小,目前仅钼、铜等有少量开采。
1. 叶蜡石
目前已发现叶蜡石矿产地10处,其中大型、中型矿床各1处,小型矿床2处,主要分布在泰顺、文成、瑞安、永嘉等县(市)内。2000年底保有基础储量447.2万吨、资源量420.1万吨,占全省叶蜡石储量的24%,矿石主要用作玻璃纤维原料和陶瓷原料,少量用于雕刻,大部分产品销往本市、金华、江苏、上海等地,部分销往国外,如日本、东南亚等地。
2. 明矾石
目前已发现明矾石矿产地9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5处,主要分布在苍南、瑞安、平阳和永嘉等县(市),尤以苍南矾山明矾石矿最著名,它是国内少有、可供生产钾肥综合利用的钾明矾石矿床。2000年底保有(纯明矾石)基础储量2660.8万吨、资源量4455.6万吨,占全省明矾石储量的79.9%,并伴生有镓、锗等稀有元素。现在主要生产明矾和矾精矿,未充分利用。
3. 伊利石
目前已发现伊利石矿产地7处,其中大型、中型、小型矿床各1处,主要分布在鹿城、瓯海、平阳、永嘉等区(县),2000年保有基础储量203.4万吨、资源量174.4万吨,居全省第二位,主要用于陶瓷制品。
4. 花岗石
花岗石资源丰富,出露面积大于0.1平方公里的岩体有180多处,主要种类有钾长花岗岩、闪长岩、辉绿岩和流纹岩,目前仅文成竹基湾闪长岩体经勘查保有基础储量196万立方米、资源量89万立方米,其它岩体未进行系统的地质勘查工作,远景可观。尤其是辉绿岩,结构均匀,细腻,花色品种上乘,是装饰建材和雕刻制品的上等原料,市场上十分畅销,目前主要加工生产墓碑、板材、工艺雕刻制品等,产品销往国内各地以及出口日本、新加坡、港澳台等地。
5. 建筑石料
建筑石料在各县(市、区)分布极广,资源丰富,主要为各类火山碎屑岩、沉积岩和侵入岩,未做过系统的地质评价工作。
6. 建筑黄砂
建筑黄砂有海砂与河砂两种,主要分布在海滨和各河流中,资源丰富,仅在瓯江流域进行了较详细的地质评价工作。
7. 高岭土(瓷土)
高岭土(瓷土)资源较丰富,已发现矿产地47处,其中中型矿床4处,小型矿床5处,主要分布在瑞安、永嘉、平阳等县(市),2000年保有基础储量69.6万吨、资源量509.9万吨,矿石主要用于陶瓷制品。
8. 矿泉水
矿泉水资源较丰富,已发现20余处矿泉水,2000年有19家生产企业,生产矿泉水3.5万吨,分布在全市各县(区、市),产品为瓶装、桶装,主要在本市销售,部分销往其它省市县。
9. 地热
分布在泰顺县雅阳镇的承天氡泉,2000年用水量18万吨,主要被开发利用于疗养和旅游等。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