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
2013年12月26日 15:47 34530次浏览 来源: 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网站 分类: 政策法规
4、矿产资源管理
矿产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以市场为主导的矿产资源优化配置机制不断完善。基本形成管理有规、市场有序、开发有责、调控有效、监督有力的矿产资源管理局面。
(四)到2020年的目标
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全面提高。大比例尺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大幅度推进,地质科技创新能力全面增强。地质工作领域进一步拓展,支撑与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
矿产资源勘查取得显著成就。新发现一批重要矿种的大中型矿产地,成为我国21世纪重要的矿产资源供应和储备基地。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大幅度优化,矿业集中度显著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和效率大幅度提升,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矿山地质环境状况全面好转,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和矿区土地复垦率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全面完善,矿政管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权威的矿产资源管理新体制和新机制。第四章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一、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加强重点地区的中、大比例尺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全面提高基础地质工作程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加强重点成矿远景区的1:5万矿产资源远景调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综合研究工作,为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依据。
(一)基础地质调查
到2010年,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60幅,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2011~2015年再完成100幅,总面积4万平方公里。
到2010年,完成1:20万区域航空磁测10.21万平方公里,主要部署在北巴颜喀拉、三江北段西部。2011~2015年再完成28.84万平方公里。
到2010年,完成1:5万区域航空磁测6.37万平方公里,主要部署在祁漫塔格地区。2011~2015年再完成17.99万平方公里。
到2010年,完成1:20万区域重力测量12.62万平方公里,主要部署在阿尔金、东昆仑、北巴颜喀拉、三江北段地区,2011~2015年再完成16.91万平方公里。
到2010年,完成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11.85万平方公里,主要部署在阿尔金、东昆仑、三江北段。2011~2015年再完成23.27万平方公里。
到2010年,完成青海湖-东部农牧业地区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面积约1.12万平方公里。2011~2015年再完成柴达木循环经济区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面积约3.09万平方公里。
到2010年,完成青海湖、湟水河流域、柴达木盆地的1:2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面积约18.62万平方公里。2011~2015年再完成黄河流域、澜沧江和长江流域的1:2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面积约23.55万平方公里。
开展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西宁盆地、青东、青南等地区以及重要城镇、重点开采区的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开展西宁、共和-贵德盆地的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力争新发现大中型地下水水源地8~10处,为城市供水、人畜饮用水及矿产开发提供水资源保障。
开展重点地区的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及地下水调查评价与监测,加强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加强矿产资源勘查相关数据库建设和信息化管理,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基础信息。
(二)矿产资源远景调查
优选成矿条件有利、找矿潜力较大、工作程度较低的重要成矿远景区作为重点调查评价区,按照“全面部署、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的原则,系统开展1:5万矿产地质调查、1:5万磁法测量、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5万遥感地质调查工作,提高地质矿产工作程度和研究程度,摸清资源潜力,圈定找矿靶区,拉动后续矿产资源勘查,形成一批新的后备资源基地。
共规划9片重点调查评价区,总面积26.67万平方公里。其中共规划1∶5万矿产资源远景调查约500幅,总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2.30%。其中规划期间完成400幅。2008~2010年规划完成150幅,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8.36%;2011~2015年规划完成250幅,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3.94%。
专栏8 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区
苏里-门源煤铜铅锌铁金矿调查评价区、丁字口-大煤沟煤铜铅锌金矿调查评价区、青海柴达木盐湖矿产调查评价区、祁漫塔格铁铜铅锌矿调查评价区、青海五龙沟-唐格乌拉山铁铜钴金矿调查评价区、青海都兰-兴海铁铜铅锌金矿调查评价区、同仁-泽库金铜铅锌矿调查评价区、青海沱沱河铁铅锌煤矿调查评价区、青海杂多县纳日贡玛-东莫扎抓铜钼铅锌银煤矿调查评价区。
在重点调查评价区,以中央、省财政资金为主,系统开展1∶5万矿产资源远景调查。对于新圈定的找矿靶区,安排财政地勘专项资金和地质勘查基金、引进社会资金,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对于新发现的矿产地,要经过统一规划并依法出让探矿权。
(三)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综合研究
以新的成矿理论为指导,以丰富的实际资料为依据,以重点矿种和重要成矿区带为对象,应用先进的成矿理论和新技术、新方法,实施各类地质资料的综合利用和深度开发,开展矿产资源战略性、前瞻性、创新性综合研究,集成资料和成果,提高地质矿产研究水平,指导矿产资源勘查,服务于地质技术管理。
规划期间,开展重要成矿远景区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预测研究、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和矿业权核查、勘查技术方法应用研究、更新基础图件和基础数据库建设等五方面的工作。
二、矿产资源勘查
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市场紧缺、我省优势且资源潜力大的煤炭、铁、铜、铅、锌、钴、金、钾盐等重要矿种为目标,以东昆仑、柴北缘、中北祁连、三江北段等重要成矿区带为重点,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勘查与评价,提交一批大中型矿产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一)矿产勘查矿种分类
鼓励勘查市场前景好、资源潜力大的铁、铜、铅、锌、钴、金、钾盐、硼、锂、锶、镁盐、地下水、石英岩、地热等矿产。
限制勘查国家产业政策控制、市场供过于求或开发中影响生态环境的钨、锡、锑、稀土、重晶石、萤石、汞、砷等矿产。
禁止勘查在开发中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砂金、泥炭等矿产。
(二)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分区
根据国家、省有关政策法规,结合矿产资源潜力、勘查现状和环境保护等因素,结合国家关于对不同的主体功能区实施差别化矿产资源利用政策的要求,划分重点勘查区、禁止勘查区、限制勘查区和允许勘查区,引导矿产资源勘查科学、有序开展。
1、重点勘查区
以煤炭、铁、铜、铅、锌、钴、金、钾盐等矿种为重点,将成矿条件好、找矿潜力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矿区和找矿靶区、大中型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区等划为重点勘查区。共规划31片重点勘查区,总面积17.1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3.85%。
专栏9 矿产资源重点勘查区
托勒-野牛沟铁铜锌金矿勘查区、青海祁连县郭米寺-尕大坂铜铅锌金矿勘查区、瓦呼寺-热水煤矿勘查区、大坂山铜金铅锌钨矿勘查区、银灿-浪力克煤铜铅锌金矿勘查区、群加-化隆铜镍金锌钴矿勘查区、小赛什腾-鱼卡煤金铜矿勘查区、青海双口山-锡铁山外围铅锌矿勘查区、绿草沟-大煤沟煤铜钨锡矿勘查区、蓄集-铜普铜铅锌银矿勘查区、青海柴达木盆地油泉子深层卤水型钾盐(硼锂碘)矿勘查区、西台-察尔汗钾硼锂镁盐勘查区、青海格尔木市肯德可克-开木棋河铁铜多金属矿勘查区、卡而却卡-乌兰拜兴铁铜铅锌钼矿勘查区、驼路沟钴金铜银矿勘查区、五龙沟-巴隆铁金铜铅锌铀矿勘查区、开荒-马尼特金铜钴矿勘查区、青海曲麻莱大场-错尼金锑矿勘查区、赛坝沟-哈莉哈德山金铜锌钨锡矿勘查区、夏日哈-大河坝铜铅锌金银矿勘查区、青海果洛龙洼金铜钴矿勘查区、青海兴海县苦海-赛什塘铜多金属矿勘查区、瓦勒根-恰冬金铜矿勘查区、扎西拉让-恰格弄统铜钴矿勘查区、青海纳保扎陇铅锌银矿勘查区、青海茶曲怕查-乌丽煤铅锌银矿勘查区、青海雁石坪-唐古拉山口铁铜铅锌矿勘查区、尕龙格玛-当江铜铅锌矿勘查区、青海纳日贡玛-东莫扎抓铜钼铅锌银矿勘查区、隆宝-赵卡隆铁铜铅锌银矿勘查区、青海杂多县旦荣铜矿勘查区。
在成矿条件有利、找矿潜力大、矿产品市场需求好、资源储量消耗过快的大中型矿山深部和周边,开展接替资源勘查工作。通过开展矿区深部勘查和外围找矿,增加新的资源储量,为扩大矿山开采规模和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提供资源保障。共划定6片接替资源重点勘查区:热水煤矿勘查区、大通煤矿勘查区、锡铁山铅锌矿勘查区、五龙沟金铅锌矿勘查区、铜峪沟-赛什塘铜锡矿勘查区、德尔尼铜多金属矿勘查区。总面积329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0.05%。
重点勘查区在完成1:5万矿产资源远景调查评价和必要预查、普查的基础上,有序引进各类社会资金,开展风险勘查。按照整合矿权、整装勘查的原则,统一划分勘查规划区块,合理设置探矿权,优选整装勘查项目,实施重点突破。禁止将具有大中型远景的靶区分割进行勘查。通过科学、有序的矿产勘查工作,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勘查、开发基地。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