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琨美玉出江南 瑰宝赏鉴逛有色

新地里遗址出土良渚文化闪石玉玉环(微沁)赏鉴

2013年12月30日 18:20 601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珠宝

新地里遗址出土的良渚文化闪石玉玉环微沁浙江良渚文化遗址1

  这枚良渚文化闪石玉玉环微沁是桐乡市刘良乡湾里村良渚文化遗址发掘的众多玉器中的一枚。她的产地之说,近年来随着江苏溧阳小梅岭现代闪石玉矿的发现和丁沙地、塘山、杨墩等良 渚文化时期制玉作坊遗址的陆续发掘,结合《山海经》、《尚书》等早期文献中江浙一带出产“瑶”、“琨”之类玉石的相关记载,以及现代科技检测所显示的良渚文化闪石玉玉器材质方面 的地域性特征,大多数研究者已接受良渚文化闪石玉玉器就地取材的观点。
  良渚文化玉器选用的玉料,主要为透闪石和阳起石系列的闪石玉,同时也不同程度地选用蛇纹石、叶腊石、萤石、绿松石、菱镁矿、迪开石、玉髓等颜色、质地丰富多样的美石类“假玉 ”。
  良渚文化最具特征性的闪石玉玉器,因自身纤维构造的不同和入土后受沁程度的深浅,出土时常呈现出相当丰富繁杂的外观性状,器表常形成不均匀的网状筋斑与浓淡不一的色斑等多种 次生变化现象。可归纳为两个大类:一类质地细腻纯净,密度较高,含杂质和杂色较少,是良渚文化使用范围最为宽泛的闪石玉玉材,见有琮、钺、璜、三叉形器、玉梳背等众多器类。另一 类玉材,所含杂色和杂质明显多于前一类。未受沁或受浅沁时,呈深邃的墨绿色。受沁后,器表常呈现出由乳白色网状纹理与浓淡不一的色块构成的斑杂构造,五色斑驳,肉眼常可见绢云母 状交杂的纤维结构,受沁后不呈“鸡骨白”,可视为此类玉材最根本的特征。
  (备注):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有镰、镞、矛、穿孔斧、穿孔刀等,磨制精致,特别是石犁和耘田器的使用,说明当时已进入犁耕阶段。出土的陶器,以泥质灰胎磨光黑皮陶最具特色 ,采用轮制,器形规则,圈足器居多,用镂孔、竹节纹、弦纹装饰,也有彩绘。而玉器的发现很多,有璧、琮、璜、环、珠等,大部分出土于墓葬中。与良渚遗址同类型的遗址,在长江下游 的苏南,直至钱塘江以北的平原地区,分布较广,考古学界统称为“良渚文化”。据对有关遗址出土文物的碳14测定,其年代距今约5300-4000年,先后延续达千年之久。1986、1987年,从良 渚墓葬中出土大量随葬品,其中玉器占90%以上,这些玉器的发现,使一些原被误认为是"汉玉"(实际上是良渚玉器)的历史推前了2000多年。

  令人赏心悦目的清代乾隆年间铜胎掐丝珐琅香薰
  寿山石把件润腻美艳 尽显诱人魅力
  天津贵金属及珠宝玉石饰品标识标准将实施
  珠宝鉴定之宝石的晶体性质
  古董彩色锡罐制珠宝首饰:镀金项链
  解密旷世罕见的古董皇室珠宝

责任编辑:程俊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