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车的成功看装备制造的创新之道
2014年01月05日 0:7 811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有色装备
市场是企业创新的内动力
为什么南车引入的并不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后来还能形成自我独特的技术优势,赵小刚认为,这就是市场的特有力量。
据了解,中国南车集团的前身是铁道部下属的原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2000年9月,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与铁道部脱钩,一分为二,重新组建成北车集团和南车集团两家大型公司,两家均为中央直属的国有独资集团公司,脱钩之后,这两家集团变成独立核算的企业。
赵小刚提及,现在也有人问他如何看待南北车重新再整合的假设,他认为,从过去来看,分开是利大于弊的。
道理很简单,有了竞争,企业就有了活力。他举了个简单的例子,过去一个公司的时候,有30多万员工,但还是完不成任务。分开以后,人员减少了三分之一,而产能、出口数值等各方面都是十多年前的十几二十倍,相应的这两家企业也成了世界上第一第二的企业。
就从高铁项目来说,日本从1964年开始研发高铁技术,到了2000年用了近50年的时间,从200公里时速提高到300公里时速。而南车从引进技术到全面推广应用,时间也才短短的几年。
但南车必须在短时间内抓住市场的机会。因为北车几乎在同一时间内引入了法国和德国的300公里时速的高铁技术,这就有了竞争,市场要求南车必须抢抓机遇,缩短时间突破这一技术瓶颈。
“在外界看来,南车的发展好似忽如一夜春风来,但实际上,我们原本就已经是硕士生了,已经积累了20多年的技术,只是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再开发,做出改变创新。”
赵小刚指出,要赢得市场,首先必须节能。南车要获得市场青睐,就要比欧系车还要节能,这涉及轻量化,再生制动、安全性指标等。
“特别是7·23事故后,有些日本企业在媒体上说,中国铁路的提速是牺牲了安全的余量,盲目提速。”
“但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南车集团绝不是普通车简单装了3.0的发动机而成的。”
他说,在铁路上,安全余量也就是脱轨系数,行业标准规定,无论机车达到哪个速度级别,脱轨系数都不能大于0.8。
而南车在引进CRH2后,做实验得出安全余量为0.73,后来南车自行开发出时速300公里的动车后,安全余量为0.34。后来的380A,安全余量为0.13。“所以大家在坐京沪线时,感觉非常平稳。”
舒适性还可以体现在噪音控制方面,南车的标准时,在时速达到300公里以上要把室内噪声降到66分贝。而波音飞机,噪声是80分贝;高速公路行驶的奥迪车,时速达到120公里时,噪音是76分贝。
此外,过去火车过山洞的时候耳朵有涨压感,这有点像飞机快速下降的感觉。而后来南车在高铁上应用静压控制系统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机车过山洞时,可以自动调节车内的压力。
赵小刚指出,这些都是市场的无形压力促使企业比竞争对手做的更好,如果还是在一个公司,采购价也是统一的,没有人愿意花财力和精力去做研发,去创新。虽然有人认为,两家公司还是寡头垄断,但有一点竞争跟没有完全不一样,企业负责人心里的压力完全不一样。
比如北京地铁市场,长期是由北车的常客提供的,南车想进来,必须推出不同样的产品。后来北京一号线要更新换代,这对南车来说是一个机会,因为过去的一号线车没有空调,所以他们新的设计空调是超薄的,安置在车顶上,不占用旅客空间。
“而且从全世界看,任何一个国家做机车的也就一两家,德国以西门子为主,法国阿尔斯通,美国也只有两家。但在欧洲即便是中小企业,针对的市场也是全球的,这点可以借鉴。”
在赵小刚看来,刚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这预示着中国的改革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而对于企业而言,市场也是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从而引导各自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唯有如此才能强壮体格,成为真正的一流装备企业。“而用市场换技术,在我看来,真的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1] [2]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