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静脉产业循环经济的突围方向

2014年01月07日 10:16 709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制约静脉产业发展的
  三个因素
  上海在解决一次性饭盒的“白色污染”问题时,曾经创造了成功的“3分钱效应”,受到了包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内的各方高度评价。但有关部门想将其向其他领域推广时,就遇到了没有法律法规支撑的问题。
  在上海静脉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制约因素。这些制约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上海静脉产业的发展。
  缺乏有利于静脉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近几年来国家制定了包括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在内的一系列有利于促进静脉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也规定了一些原则性的政策措施。由于静脉产业的特殊性,对于诸如政府的扶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公共服务实施的优惠政策,以及包括电子废物(如废旧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的回收补偿政策等还较缺乏。2011年,国家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出台了家电以旧换新的补贴政策,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然而,随着这项政策的结束, 包括上海在内的各地并没有出台配套的后续政策,使这一利国利民的政策半途而废了。目前,包括电子废弃物、废旧灯管在内的有毒有害废弃物对环境正在造成严重威胁,但由于政策的缺失,使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上海在解决一次性饭盒的“白色污染”问题时,曾经创造了成功的“3分钱效应”,受到了包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内的各方高度评价。但有关部门想将其向其他领域推广时,就遇到了没有法律法规支撑的问题。
  缺乏系统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回收系统。上海市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曾是世界上废物的收集系统最发达、最完善的城市之一,但进入90 年代以后发展较慢,这里主要有机制和体制的重大转型的原因。但要加大发展静脉产业,必须寻找一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建废物收集的网络系统,才不致遭到如废旧铅酸蓄电池现代化回收利用企业和正规的电子废物处理企业所面临“无米下锅”的尴尬处境。静脉产业市场存在竞争无序。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静脉产业”不可避免地面临市场竞争的无序状态。上海每年产生的废纸总量为130万吨左右,但真正回收利用于沪上造纸行业的不到20万吨,81%废纸通过个体回收户流向外地市场。正规企业竞争不过个体回收户,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能够享受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正规废纸再利用企业在回收废纸时,需向收款方索要发票,对方则需多缴纳一笔税款。因此,即使是以同样价格收购废纸,正规企业也缺乏竞争力。较低的回收率和废纸原料的外流,使上海再生纸生产企业原料短缺,不得不“守着纸山进口纸”。
  缺乏有实力企业的参与。静脉产业已成为各国争相发展的朝阳产业,目前发达国家的静脉产业的规模达到6000亿美元以上。而从上海市的情况来看,除了上海宝钢组建的冶炼渣回收利用企业等少数企业外,绝大多数从事静脉产业的企业都是一些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二次污染较为严重的单位,因而难以将静脉产业做大做强。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