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风雨招摇四十年
2009年11月05日 16:55 10563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贵金属
四、对金价季节性规律的原因分析
那么,为什么黄金会呈现这种季节性上涨的走势呢?这里主要从影响金价波动的因素进行分析。黄金兼具金融属性与商品属性,其价格主要受基本的供求关系、美元汇率和石油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一)供求关系对金价季节性规律的影响
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金价受供求关系制约——供小于求,金价上涨,反之下跌。
首先看需求方面。黄金的现货需求80%来自于珠宝制造业。每年从9月份至次年2月,印度的排灯节、中东地区的开斋节和宰牲节、西方的圣诞节以及中国春节会相继到来,珠宝市场也迎来了销售旺季。而珠宝商会在旺季来临前1—2个月提前购入黄金并进行加工,因此每年的8月至次年的1月是珠宝制造业的需求旺季。在这个时段,珠宝商集中购入黄金的行为将推高金价;而其余时段,则因为市场需求相对平淡,金价亦比较疲软。
10月份是黄金消费的旺季,季节性的消费是推动金价上扬的重要力量。作为世界第一黄金消费大国的印度,其需求量占了世界黄金需求量的三分之一。而十月份正是印度传统的节庆季节,嫁娶喜事大多集中在近几个月中举行,因而在此期间印度对黄金的强劲需求是金价的有利支撑。而在印度的消费旺季过后,随着到来的圣诞节和元旦和中国农历春节也会带来对黄金消费的高潮。
中国的消费将是带动黄金消费的另一个重要力量。由于今年以来受中国股市大涨以及资产价格重估带来的财富效应的影响,中国对黄金珠宝等奢侈品的消费将会出现明显的增加,而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不断增强特别是国内的负利率状况也将带动国内民众对黄金等贵金属投资的意愿以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最近期货公司进行的调查显示,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民众对投资黄金市场的热情不断高涨,特别是在目前国内黄金投资渠道仍旧较为有限的情况下,对实金的投资需求仍将保持不断增长的态势。
世界黄金协会(WGC)最近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印度和中国对黄金需求的强劲增长,以及中国在投资和消费需求双双增长的背景下,全球的黄金需求量在未来几个月里将会保持更快的增长。
供给方面,黄金市场上的供给大部分来自于矿产金。在现货市场上,矿产金的供给量在一年之中波动不大。而在对金价影响力更大的期货市场上,由于对勘探采掘行业来说,夏季是最忙碌的季节,生产商一般会在夏天开采金矿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建立相应的卖方头寸,提前锁定利润。因此,在开采工作集中进行的4月到8月这段时间里,由于生产商的卖出开仓,将给金价较大压力。而随着第四季度的临近,生产商在期货市场上的空头开仓量逐渐减少,空头仓位逐步了结,又会对金价构成支撑。
以上供给、需求因素对金价的影响,正好印证了以上所述的规律:金价在下半年的上涨概率大,涨势猛,全年的最高价也一般出现在这个时段,而其他时段,金价的表现则相对低迷。
(二)美元汇率对金价季节性规律的影响
我们对历史上美元指数和黄金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自1990年至今,大部分时间里美元和黄金的相关系数在-0.5到-1之间波动。当该系数运行至0.5轴上方时,美元和黄金就将呈现同涨同跌的局面;而系数在-0.5到0.5之间波动时,两者的相关性会很弱。美元和黄金的负相关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截取近年的数据图表进行说明,2009年2月该相关性系数接近1,美元黄金出现了同涨同跌的局面。我们可以辩证动态地看待二者的关系,积极调整分析思路,能使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黄金价格未来的趋势。
(三)石油价格对金价季节性规律的影响
油价也是影响金价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般而言,金价与油价之间存在着同涨同跌的关系。作为一种重要的商品,油价波动也有较强的季节性规律。在图4里中我们绘制了油价的月度收益率均值的走势,并叠加了金价的月度收益率均值作为对比。从图中我们看到,油价一般在每年的4月份会有较好的上涨势头,然后从6月份至9月会迎来一年中时间最长、幅度最大的上涨高峰,此后在10月和11月倾向于下跌,而在12月后迎来另一波升势。
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原油是最为重要的大宗商品之一。原油对于黄金的意义在于,油价的上涨将推升通货膨胀,从而彰显黄金对抗通胀的价值。从历史数据上看,近30年,一盎司黄金平均可兑换15桶原油,油价与金价呈80%左右的正相关关系。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