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进: 从国家层面严控重污染源铅蓄电池

2014年03月06日 9:35 129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2014年两会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安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燃油汽车快速普及的同时,使用铅酸电池低速电动车市场需求大,并有不断增长趋势,任其发展,将造成难以恢复的环境污染,
  希望政府从国家层面加强政策调控。为此,他带来一份相应提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案由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环境污染加重,已然演化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
  雾霾天气频发,空气污染感受强烈,根据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2013年12月份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报告,全月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29.1%,平均超标天数比列70.9%。轻度污染占30.5%,中度污染占15.9%,重度污染占15.6%,严重污染占8.9%。超标天数中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占超标天数89.9%。
  与此同时,土壤污染恶果逐渐显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全国10%以上的耕地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约有1.5亿亩。截至2013年底,我国有近5000万亩耕地因受到中重度污染而不宜耕种,每年收获的农作物中,有逾1300万吨被重金属污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利用汽车出行的需求日益强烈,大大促进了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同时带来燃油汽车尾气污染。据统计,2013年全球累计销售汽车近8427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近15万辆;我国全年累计销售汽车约2198万(乘用车1793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约1.76万辆。
  在汽车产业发展的同时,电动化的低速交通工具也发展迅速,市场需求量大,2013年,我国电动自行车销量达到3505万辆,占全球产能和销量的90%以上保有量;我国四轮低速电动车销量近15万辆(相当于150万辆电动自行车),发展迅猛,有逐渐升级取代电动自行车之势。而其能源系统采用的基本全是铅酸电池,由此使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铅酸电池生产国和出口国,亦是铅消耗大国。此类低速交通工具虽然零排放,但铅酸电池低效回收给水质土壤带来严重污染。据不完全统计,97%使用过的铅酸电池虽得到回收,但铅回收率不到30%,低于发达国家的95%。因此每年产生的废铅数量超过260万吨,随着废酸的随意倾倒,严重地污染水质和土壤,引起人体血铅超标。
  在欧洲等发达国家,政府对铅酸电池使用已有明确规定,如欧盟2006/66/EC《电池指令》要求,铅酸电池以平均重量计算,再造率需达到65%。当下,我国铅酸电池再造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大,发展以铅酸电池为能源系统的低速交通工具,虽然获得经济效益,但付出了牺牲环境的代价,已然不符合国家提出的“生态文明”社会建设要求,低速电动车则不能再重复电动自行车的发展过程,急需调整铅酸电池的低速电动车能源系统方案。
  二、提案建议
  当前,我国燃油汽车快速普及的同时,使用铅酸电池低速电动车市场需求大,并有不断增长趋势,任其发展,必将造成难以恢复的环境污染。因此当下必须重视并从国家层面加强政策调控。
  1.正视老百姓短途出行的需求,大力发展低速电动车的同时,更应重视节能环保的社会需求,引导铅酸电池的低速电动车能源系统转型升级,坚决禁用铅酸电池。电动汽车产业化实践已表明,当下类似锂电池等环境友好型二次电池,其能量和功率密度高,使用寿命长,制造、使用和回收阶段污染低,回收效率高,已经可以替代铅酸电池。
  2.创新商业模式,推动以锂电池为能源系统的低速电动车标准化。在产品使用成本方面,铅酸和锂电池组循环寿命分别是300~500次和1000~1500次,价格分别为0.5~0.6元/wh和1.5~2元/wh,按整车相同的使用寿命计算,二者使用成本相当。在购置成本上,以锂电池为能源系统的低速电动车相对较高,鼓励渐进探索电池租赁等商业模式,进一步降低一次购置成本。
  3.建立健全现有低速交通工具用的铅酸电池回收机制,加大准制造销售准回收的厂商责任,提高铅酸电池回收效率,降低市场现有铅酸电池回收率不高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4.建立长效机制,出台交通工具全寿命周期环境污染税等相关政策,鼓励老百姓使用以类似锂电池等环境友好型二次电池为能源系统的交通工具。
  5.加强环保知识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责任编辑:金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