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7年间增长将近16倍
2009年11月10日 11:13 1137次浏览 来源: 大路人才网 分类: 人才资讯
“国考”热目标:权和利
招考岗位的公权力大小和利益分配能力,显然是报考者着重考虑的要素
《望东方周刊》记者葛江涛 | 北京报道
被称为“国考”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当之无愧是全国竞争烈度最高的考试。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历史性地达到了146万(指审查合格,下同)。
这个数字在2009年为105万,2008年为80万,到2007年为60万。退回到2003年,报名人数仅为8.7万---7年间,希望通过“国考”成为公务员的人数,增加了将近16倍。
尽管公务员招录职位逐年增加,2010年比2009年增加了1000多个,但竞争烈度的增幅显然更加迅猛。今年的招录比例甚至达到93:1,接近百里挑一。
此前,2009年的招录比为77:1,2008年为60:1,2007年为42:1。
每年不断刷新的各项“国考”纪录,反映着全社会对于公权力的理性追逐,也反映出利益分配的主流力量,仍牢牢掌握在公权部门手中。
海关炽热,气象遇冷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最多职位的前十名,全是海关系统。
其中广州海关隶属海关或办事处的30个海关监管职位,报考人数达到21993人,位列报名人数之首;深圳海关和天津海关的海关监管职位,报名人数分别为17601人和15529人,分列二、三位。
以考录比作为衡量竞争烈度的标准,竞争最激烈的前十名,考录比例均低于2200:1。其中海关占据3席,包括厦门海关、大连海关和乌鲁木齐海关;工商税务部门占据3席。
这十个报考职位大多具有以下特点:无特殊专业要求,学历本科以上,学士学位,无政治面貌要求,无基层工作年限及相关工作经历要求,英语(论坛)四级以上。
除要求低、限制少,适合大学应届或毕业生报考外,这些职位的工作地区多为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工作环境良好,待遇相对较好。这也是造成报考人数众多的重要原因。
海关、税务报考火爆的另一面是,62个职位无人问津。与过去数年一样,气象局和民用航空局的职位居多,其中仅气象部门就占35个。
此外,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还有298个职位报考人数较少,报考比例低于3:1,主要分布于铁路公安局、民航、地方审计部门等系统。
海关、税务稳定上升
报考海关热由来已久。
早在2008年“国考”时,报名人数排名前十的职位中,就有7个属海关系统,其中深圳海关的两个海关监管职位分别占据第一和第二,当时招录20名海关监管的惠州地区隶属海关,报名人数达到12279人。
到了2009年,报考人数排名前十的职位已全部归于海关系统名下,其中前三甲为天津海关、深圳海关和厦门海关,职位分别为查验或者监管。天津海关一机场海关查验职位,招录18人,报考人数达到10599人。
而在无人报考的职位当中,民用航空局和气象局依然是“大户”。
从招录比看考察不同职位的竞争烈度,2008年,竞争最激烈的十个职位分属农业部办公厅、黑龙江海事局、北京保监局等单位,其中并未出现海关和工商税务的身影。
2009年竞争最激烈的十个职位当中,海关和税务共有三席,5个的招录比例低于3000:1,其中残联组织部的基层组织建设岗位和无锡海关的监管职位,招录比例低于4000:1,分别为4723:1和4653:1。
由于录取比例过低,一些报考者甚至将考中的几率比作买彩票,“裸考”(不复习备考,直接考试)现象也不在少数。
报考更重“含金量”
今年30岁的王峰(化名)住在北京西南三环的六里桥边。他所住的两室一厅的房子,是在2007年以每平米不到6000元的价格通过单位购得,而当时,该小区附近的商品房均价已经过万。
王峰说,如果不是单位的价格补贴,仅凭借工资收入,根本买不起三环边上的房子,这个福利,如果计入收入,就是一大笔钱。
曾有人这样评论,多年来,铁饭碗一个个被砸掉,唯有公务员不仅是“铁”饭碗,而且还有向“银”饭碗、“金”饭碗转变的趋势。
“房补500左右,车补300,通讯补130,还有饭补、中央机关补、所在单位补等,过一段时间还会发放一些劳保用品。”王峰说在他们单位,吃饭时餐厅刷卡,只要2元,在各种补贴之外,他认为这个也是一项不错的福利待遇。
招考岗位的公权力大小和利益分配能力,显然是报考者着重考虑的要素。
今年报名参考的146万人中,有114万余人报考“含金量”更高的中央行政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占报考总人数的近八成。
“如果是‘360行,行行出状元’,就不会有这样的报考热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和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认为,逐年推高的报考热,与目前我国的社会分配制度有较大关系,“目前的社会利益分配仍然集中在少数一些部门和职业上。”
责任编辑:mqk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