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关于加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促进矿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2014年05月14日 14:36 2258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政策法规
附件1
主要矿产勘查开采环节
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方向及要求
一、能源矿产
煤矿及石煤:推动煤系矿产综合勘查。在勘查评价煤矿或石煤的同时,应对煤系地层中共生的高岭土、耐火粘土、膨润土、硫铁矿以及钒、钼等伴生矿产进行综合勘查评价。
推动煤矿绿色开采。根据资源赋存条件选择先进高效的开采技术,加快开展中薄煤层的机械开采,推广矸石充填、以矸换煤等即采即填技术工艺,鼓励采用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等开采方式,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
推进煤系共伴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加强煤系高岭土、耐火粘土、膨润土、硫铁矿等共伴生矿综合利用,提高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
石油天然气:推行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并举、油卤(盐)兼探、油热兼探。
实行油气开发并举。推广应用CO2驱油技术、多分支井采油技术。开展低丰度、低渗和超低渗油气,稠油的二次和三次开采,促进油气的高效开采。加强油田伴生气、酸性气体等回收利用。积极开展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等综合开发利用,着力开辟能源资源新领域。
地热:提高地热资源勘查精准程度,摸清地热能资源的地区分布和开发利用潜力。
推进中深层地热能综合利用。鼓励开展中深层地热能的梯级利用,建立中深层地热能旅游与养殖、供暖与制冷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利用模式。鼓励开展油田废弃井地热能的利用。鼓励地热能与其它化石能源的联合开发利用,提高地热能开发利用效率和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比例。采用抽取地下水进行地热能利用的,原则上均应采用回灌技术,抽灌井分别安装水表并实现水量实时监测,维持采补平衡
积极推广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在资源条件适宜地区,推广应用热泵系统,优先发展再生水源热泵,积极发展土壤源、地表水源热泵,适度发展地下水源热泵,规模化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
二、金属矿产
提高金属矿产勘查精准程度。金属矿产勘查原则上应达到详查以上工作程度,且开采条件达到开采设计要求。
加强金属矿产综合勘查。在勘查评价主要金属矿产的同时,应对其共伴生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进行综合勘查、综合评价。
着力提高金属矿产开采水平。开展大型露天矿、深部及复杂地下矿的高效、安全开采,推广充填法采矿、陡帮式开采、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露天与地下联合高效开采等新技术,发展溶浸采矿、深井采矿和无废采矿,提高金属矿产开采回采率。
着力提高金属矿产选矿回收能力。推广应用细磨—细筛—磁选、粗粒抛尾、细筛—磁选—反浮选等工艺技术,鼓励研发微细粒磁铁矿全磁分选、磁铁矿细筛—再磨再选、贫磁铁矿预选、贫磁铁矿弱磁—反浮选、弱磁性铁矿高梯度磁选抛尾、粗粒结晶磁铁矿磁—浮联合等高效选矿技术,提高铁矿的精矿品位和回收率;推广应用高效浮选新药剂、分支串流浮选、异步混合浮选、电化学控制浮选以及闪速浮选工艺等新技术,提高有色金属矿分选效率;推广黄金堆浸技术,降低金矿工业品位和生产成本。
加强对低品位、共伴生及难分选矿产的综合利用。推动高磷铁矿,低品位铁、锰、铜、铅、锌矿,有色金属氧化矿,黑色岩系银、钒、钼矿,金红石矿,以及钒钛磁铁矿等难采选矿产及其伴生硫、磷、硅灰石等矿产开发利用。加强稀贵金属矿产资源和复杂难处理贵金属共生矿综合开发利用。加大铌-稀土采选利用技术研发力度。
三、非金属矿产
推进各类非金属矿产综合勘查和绿色安全环保高效开发利用。其中:
化工原料矿产:重点推动磷矿、盐矿综合勘查。在勘查评价磷矿的同时,应对共生的硫铁矿、含钾页岩以及伴生的氟、碘等矿产进行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在勘查评价盐矿(卤水)的同时,应对盐卤盆地中石膏、芒硝以及钾、锂、铷、铯、溴、碘、硼等共伴生矿产进行综合勘查评价。
着力提高磷矿、盐矿开采与综合利用水平。推广应用充填开采技术,推进磷矿全层开采、贫富兼采。推广应用中低品位磷矿浮选、胶磷矿微差比重分选、磷矿伴生氟碘资源回收技术,推进中低品位磷矿及氟、碘、含钾页岩等矿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推广应用岩盐水溶压裂对井连通开采技术,鼓励研发多层开采技术及采盐溶腔形态测试技术,推动盐矿井组合理布局和多层开采。推动盐硝联产。鼓励研发和应用从卤水中提取锂等先进技术,推动卤水及卤水中钾、锂、铷、铯、溴、碘、硼等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开发利用。
建材及其他用途矿产:重点推进石灰岩、硅石、花岗岩等多用途矿产综合勘查。按照分级使用、优矿优用原则,分类分级勘查评价,按品级和用途分别划分块段并计算资源储量。
推动建材及其他用途矿产分类开采、分级使用。按照优矿优用、分级使用、材尽其用原则,推进石灰岩、硅石、花岗岩等多用途矿产分类分级利用。其中,石灰岩应按照电石、冶金熔剂、水泥、石灰、饰面石材、建筑石料的次序分级利用;硅石应按照高纯石英砂、金属硅、耐火砖、玻璃、磨料、水泥配料、建筑石料的次序分级利用;花岗岩应优先用于饰面石材,最低用途为建筑石料。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