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业者要过几道坎?
2014年05月23日 9:12 4114次浏览 来源: 人民日报 分类: 新技术
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科技人才的参与。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国家出台了不少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创业队伍。
但是,技术研发与产品开发毕竟不是一回事。科技人才创业有哪些困难?他们对创业服务又有哪些期望?日前,在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举办的青年科技人才创业座谈会上,本报记者采访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创业者,聆听他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1.很多创业者都倒在资金门槛上
“钱要是来得早一些,就能少走一些弯路”
李磊很庆幸自己3年前做了一个大胆决定。
在清华大学,李磊从事的是汽车自动变速箱和新能源汽车变速系统的研究,2011年博士毕业后,他萌生了创立公司的想法。但光有技术远远不够,现实中首先面临的难题就是:启动资金从哪来?
“我们没有抵押品,从银行贷不到钱。后来找到一些投资者,但他们急于套利,而我不能保证马上就有回报。”李磊说。最后,他通过家人、朋友的支持,好不容易筹到50万元,创办了苏州绿控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等到公司运行起来,李磊才发现这50万元根本不够用。虽然产品研发取得了进展,但让他着急的是,如果接不到订单,没有资金支持,企业就会撑不下去。正当李磊一筹莫展的时候,凭借技术优势和诚意,他获得了一家山东客车公司的信任,让他的系统在产品上试验,挣来了第一笔订单。
有了订单,公司发展渐入正轨。之后,融资也顺畅多了,甚至有贷款主动找上门。目前,李磊的公司既有来自银行的贷款,又有一部分风险投资。不过,他坦言,这些钱要是来得早一点,企业可能就少走一些弯路。
“我的成功有点运气成分。”李磊说,若没有当初山东这笔订单解自己的燃眉之急,公司不可能快速成长。如今,李磊的公司成为国内客车混合动力系统研发的主力军,并打破国外垄断。
张云飞创办公司前有着和李磊相似的经历。这位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无人船的研究者,想将技术做出产品推向市场时也面临缺乏资金的困境。幸运的是,他通过平时积累下来的各种奖学金、创业补助和基金,加上家人支持,完成了最早的融资。
随着公司逐渐成熟,开始有了不错的业绩,加上技术上也确实领先,张云飞开始获得多家投资机构的青睐,不久前完成了从前不可想象的1800万元融资。
现实中,更多的初创型科技创业者并没有李磊和张云飞幸运,他们大多都因为缺乏资金而难以坚持。美国硅谷经验表明,企业成长初期的两年左右时间,是企业发育的关键阶段,一方面面临较高的失败风险,另一方面,一旦度过这样一个阶段,创业成功的概率就会成倍增加。很多企业,第一步就倒在资金这个门槛上。
2.人才难觅难留是一大瓶颈
“人才都去大企业,找不到工作的才注意到我们初创公司”
近几年,张春颖觉得自己像“候鸟”一样往返于西藏和北京之间。
张春颖是西藏金稞集团有限公司的副总工程师,也是公司的创业骨干。因为公司需要的生物技术人才很多都在大城市,像她一样从北京、成都、上海等地引进的人才还有很多,其中不少都是过着八九个月在西藏、三四个月在别处的“候鸟”式生活。
张春颖也想过让技术人才整年都留在西藏,但一方面有些人难以长期适应西藏缺氧低压的环境,另一方面也有必要到大城市开展研发和交流。
为了留住从中东部引进的人才,张春颖说,公司尽量给他们好的生活环境,即便如此,公司的人才流失情况仍然比较严重。“候鸟式”的工作方式也是不得已的探索。
高技术人才大多集中在大城市,而为了降低成本,有些创业型公司设在中小城市,加上规模有限、名气不响,像张春颖一样,难以找到合适人才是不少初创型科技公司发展的另一瓶颈。
“我们去年就特别缺人,基本招不到人,我看到参加招聘会的人都冲着大企业去,只有那些找不到工作的才注意我们这些不太知名的企业。”李磊说起,因为缺乏帮手,头两年基本就靠创业团队的几个人,加班加点工作。
技术的专业性也是适用性人才难觅的原因。张云飞告诉记者,他们做的是世界首创的产品,不像做手机,可以去别的厂挖人,或者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就可以胜任,因此最初招的人,合不合适连自己都没底。
公司运营经验不足常常也是创业者尤其是青年科技创业者的绊脚石。
“中关村65%以上的创业者拥有大企业的工作背景,没有担任过高管或6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验,创业的成功率非常低。”清控科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君说,毕业后,她先是到国有企业工作,数年后创办了这家科技孵化企业。她认为,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年轻人了解创业文化,积累创业经验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资源、渠道和平台,创业将非常难。互联网时代,很多人的创业热情被激发,甚至出现自我意识过度膨胀,觉得任何人可以创业,但创业不能盲目。
李磊也坦言,产业化与技术研发不同,纯粹的技术性人才创业的失败率可能很高。
3.创业项目评审存在不公
“在项目评审时,有时还要靠关系”
参加某个项目答辩时,有句话至今仍令汉朗光电首席执行官段刘文不解。
“我觉得你这个项目挺好的,但总感觉哪里有什么问题。”一位答辩组的专家说。段刘文认为,这种模糊的说法,不应出自权威专家之口。
像段刘文这样,拿着自己项目,去争取一些项目支持的创业者还有很多。而在他看来,现在一些支持项目,仍存在按计划拨付,而不是按市场经济规律来办的现象。
“有时候一些项目通过评估后,给了100万到200万元的支持,后面就没消息了。此外,在项目评审时,有时还要靠关系。项目的竞争不太公平,有时候少数学术大人物带队,拿到钱后就让博士生做项目,出现了高级人才、高扶持、低产出的现象,而真正有技术、需要支持的创业人才可能拿不到项目。
段刘文有一个愿望,今后在项目的评审和筛选时,能不能实行决策者负责制,纳入政绩考核,避免资金浪费,提升资金的转化和经济效率。
更多有技术的人可能因为种种后顾之忧,都没有开始创业的尝试。
李磊告诉记者,在清华大学,有些老师和高水平的博士手中拥有的技术可能并不亚于国外先进水平的同类技术,但是很多难以进行成果转化做出产品。究其原因,不少人是担心失败,觉得社会上宽容失败的生态环境还不够好。跟创业相比,有些人更愿意留在高校,社会地位也比较高,工作稳定,而一旦创业失败,原有工作和职称都有可能不保,因此很多人不愿意跨出创业这一步。
技术成果转化不足,李磊认为还与高校以发论文作为考核手段有关。“有些产业应用需要花的精力比较多,而这些工作又很难写成论文,因此高校老师就侧重于写论文了。”李磊说。
当前,为鼓励科技型人才创业,政府也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比如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甚至一些地方允许一段时间内创业者保留原职,减少后顾之忧。不过,秦君认为,目前政策总体上比较琐碎,应该强化市场化支持机制作用。
不过,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马胜杰看来,政策琐碎是正常的,不琐碎才不正常。科技的支持,不完全是科技部门的事,还涉及税收、金融、教育、管理等多部门,而政策的协同还需要一个过程。
责任编辑:木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