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 青铜挥麈
深圳青铜博物馆侧记
2014年06月04日 9:56 4216次浏览 来源: 文化中国 分类: 铜器
深圳青铜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美的深圳南山区中山公园之中,是一座以收藏中国古代青铜器为主的民间博物馆。馆场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四周绿树掩映,环境优美;主展楼上下两层,采用开放式天窗设计,极富现代气息。展厅展出了博物馆创办人张占斌先生二十余年来精藏的近千件各类青铜文物,上起商周,下迄明清,跨越绵绵三千余载。这里面有恢弘大气的商周青铜鼎,有依然寒光逼人的战国青铜剑,还有众多做工精巧的汉唐铜镜。这些凝聚着先人智慧的宝贝,每一件都是一段历史,每一件都有自己的故事。
中国古代青铜器工艺从全世界来看可谓是独一无二的,因而在漫长的历史流传中,不少器物成为世界级的藏品。诸如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日本泉屋、白鹤美术馆等等世界著名的大博物馆都有收藏众多中国商周时期的青铜重器。国内收藏青铜器最为著名的有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这三家博物馆的青铜器藏品无论是品类规模,还是艺术精美程度均属世界一流水平。此外山西、陕西、河南等中原青铜文化中心地带的博物馆则以考古发掘品为主。
深圳青铜博物馆作为一个专门的青铜博物馆,这在国内的民间博物馆中并不多见,虽不能与上述大博物馆相比肩,但是却在保护与收藏青铜器的领域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的民间博物馆中走出了一条自己独具青铜特色的收藏之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片的土地被开发建设,大量的古代遗物拂去尘土,显露于世。其中许多重要的发现被国家收之为公器,陈列在国有博物馆中。然而还有很多难以计数的各类文物流落民间,或破损,或尘封,或流失海外,亟待有识之士去发现与保护。深圳青铜博物馆的开创者张占斌先生独具慧眼,很早就默默的开始了这方面的收藏工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一直到今天,历经二十余年,筚路蓝缕,厚积薄发,终成今日之规模。这在民间博物馆大量涌现的今天,南山青铜博物馆无论从收藏征集,还是文物展示都显示出自己专业的水准。
博物馆始建于2006年,从最初的选址,到最终开馆,历时七年之久,这其中凝聚了张先生无数辛勤的汗水和心血。张先生曾回忆自己的建馆之路,说开始也没有想过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逐渐多了于是就想到了建一个自己的博物馆。回首七年来走过的艰辛历程,他不愿多提其中花了多少钱,费了多少心血。在他看来能将那么多散失在民间的青铜珍宝汇集在一起,保护收藏在博物馆之中,这才是最重要的。
馆内现设有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铜镜、商周青铜兵器三个专题精品陈列。展厅中,结合不同时期的青铜文物,配有大量图文并茂的背景设计,集历史知识、艺术欣赏、文物收藏等内容为一体,突出展现了中国古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青铜文化。
在中国古代青铜器展中,以时间为顺序,主要展出了从商周时期到唐代的各类青铜器,包括商周贵族使用的青铜礼器、乐器,如青铜鼎、簋(guǐ)、爵、盘、匜(yí)、盉(hé)、敦、壶、编钟等;汉至唐代的青铜生活用器,如汉代的染炉、熏炉、耳杯,唐代礼佛使用的塔式香盒、执炉、香匙等。
中国古代铜镜展中,展示的是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明清,古人日常生活中照容用的青铜镜近百面。中国古代铜镜由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正面磨砺光洁以照面,在背面通常用精美的图案或文字予以装饰。展览展示的正是这些保存完好、铸造精美的铜镜背面装饰。所展铜镜每一件均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与审美。
商周青铜兵器展则是深圳青铜博物馆中最为精彩、最为重要的精品陈列。展品以商代至战国时期的青铜冷兵器为主,包括青铜戈、戟、矛、剑、铍(pī)、弩机、箭镞等。特别是上百件各具特色、工艺高超的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剑,最为引入注目。其中精品荟萃,覆盖了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地域的各类剑型,完整地呈现了当时高超复杂的金属装饰工艺和青铜铸造水平。
在这近千件珍贵的青铜展品中,有许多可以称得上一流水平,即使与公立博物馆所珍藏的同类型国宝相比,亦毫不逊色,堪称镇馆之宝。这里择其要者予以介绍,以飨同好。
西周早期兽面纹青铜爵,酒器,高23厘米。器前有长流,后有尖锐状尾,流与口之际直立双柱,柱顶菌形,上饰旋涡纹。垂腹,圜底,下有三棱实心撇足三个,腹一侧有兽首鋬。垂腹上饰兽面纹一周。整体色泽呈红斑绿锈,器物外壁表面如柱顶、圜底处有纺织品包裹的痕迹。器腹内壁(兽首鋬一侧)铸有两行十字铭文:“傳(传)易(赐)贝,用作祖戊宝尊彝”。这条铭文是西周早期常见的铭文格式,大意为传这个人赏赐了器主一些贝,器主用赏赐做了这件专门祭祀祖父戊的青铜爵。贝是当时的货币,铭文里面没有提作器者的名字,传可能是其上级贵族。在现存的西周早期青铜器里,还有传作父戊尊、小臣传卣等青铜器记录了有关传的事情,这几处提到的传是否是同一个人,尚未有定论。结合这件祖戊爵的形制、纹饰以及铭文,可以断定此爵应为西周早期遗物。另外由于青铜爵器形较小,形制复杂,通常很难铸造较长的铭文,在《殷周金文集成》里面收录的近1800件有铭文的青铜爵中,铭文数量在十字以上的仅有十余件,祖戊爵上有十字铭文,十分难得,且未经文献记录,可补史之阙载。
商代晚期兽面纹青铜觚,酒器,高27.3厘米,口径15.9厘米。大敞口呈喇叭形,束腰较长,高圈足外撇,周边下切形成小台。觚体纹饰细密规整,且颇有浅浮雕感。通体以云雷纹为地。喇叭口外装饰四条蕉叶形外卷角兽面纹,下端饰一周两两相对、垂首折身的蛇纹。腰部和圈足均以前后两面的扉棱为中心,饰兽面纹。圈足的兽面纹上,又有一周相向的蝉纹。腰部和圈足之间十字穿孔处,还装饰两周弦纹。这种形制和纹饰的觚,在商代殷墟晚期的墓葬中时有发现,如1980年河南罗山蟒张11号墓出土的亚鸟觚,与此觚最为相似;北京保利博物馆收藏的一组子偁觚也与此觚接近。在殷商考古发掘中,觚与爵是常见的贵族随葬器物组合,表现了商人喜爱喝酒的风俗。周灭商后很长一段时间,在周人的统治区内,很少发现有青铜觚的存在。因为周人认为商人之所以灭亡,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沉湎于酒。故在周代文献《尚书》中就有专门的篇章告诫贵族要远离酒。这件青铜觚整体保存极为完好,铸工精细,装饰华美,为商代铜觚中的佳作。
西周中期凤鸟纹青铜盘,承水器,口径29.5厘米,高10.5厘米。敞口、折沿方唇,腹斜收,双附耳高出口沿,高圈足外撇。腹部以短扉棱为中心,装饰一周以云雷纹为衬底的四只两两相对的长尾凤鸟纹。圈足为素面。盘外底部有斜方格铸痕,周围平均分布着四个三棱形铸造榫口。盘内底有一小块圆形补铸痕迹。内底正中有两行十一字铭文:“囗作任暦(历)盘囗,其万年宝用”。铭文第一字未辨识,应是作器之人,他给任历这个人做了这件青铜盘,希望能长久珍视保存。作器人与任历的关系,铭文中没有交代,通常是关系较为密切的亲属或上下级关系。盘后一字模糊不识。从器形看,此盘附耳下垂近盘底部以及高圈足,具有明显的西周早期特征;从纹饰上看,长尾凤鸟纹是西周中期非常流行的纹饰,此盘凤鸟纹饰与上海博物馆藏祖庚孙簋上的凤鸟纹饰非常接近;从铭文上看,任历盘的铭文较为省略,将通常使用的“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享”,简省为“其万年宝用”,这种简省的情况同于西周中期的倗仲鼎及叔妃簋盖上的铭文。综合各方面考虑,任历盘的时代定在西周中期较为准确。
战国透空龙纹复合青铜镜,直径8.5厘米。镜面和镜背分别用陶范法铸造后嵌合而成。镜背有弦纹钮,圆钮座。主题纹饰为透空高浮雕四龙纹。四条龙均为匍匐状,头部朝外探出,相互衔咬,每条龙的龙身在腰部右折,逶迤而下,从下一个龙嘴中穿过。四条龙的龙爪均紧紧抓握相邻的龙身,神态刻画精细,极富动感,四龙布局和谐而充满韵律。此镜装饰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透空龙纹复合镜完全一致,相似的纹饰也见于山西侯马考古发现的东周陶范中,大体可以推测出此镜属于战国早期的三晋地区。这种透空复合镜以其独特的形制、瑰异的纹饰、精湛的铸造技术和高超的复合工艺而格外为世人所重,存世稀少,甚为罕见。特别难能可贵的是这面战国透空龙纹复合青铜镜保存极好,仅有少许锈蚀,真可谓稀世珍品。
战国越王州勾青铜剑,长50厘米。剑身起脊处稍厚,两锷(刃部)削薄锋利,锋部尖锐。剑格两面饰有凸起的鸟虫篆铭文。剑茎圆柱形加双箍,圆形剑首内饰十余圈同心圆。剑格两面铭文正面以中脊对称铸刻“州句戉王州句”六字;背面以中脊对称分别铸刻“自作用剑”双行八字。铭文中“戉王州句”即越王朱勾(公元前448年—公元前411年)是越王勾践的曾孙。在现在所见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越王剑中,以越王州句剑的数量最多,仅张光裕、曹锦炎两先生主编的《东周鸟篆文字编》一书,就著录有十六件。包括考古发现和传世品,分别珍藏于海内外各大博物馆中。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深圳青铜博物馆收藏的这把越王州句剑各部位均保存完整,铸工精良,铭文清晰而精美,堪称越王剑中的上乘之作,可与著名的越王勾践剑相媲美。此剑的入藏极大的提升了深圳青铜博物馆的藏品水准,可谓是馆内的镇馆之宝。据说这把越王剑最初出现在江南吴越故地,是在修路工程破坏的古墓里,被工人无意中发现,事情的真伪已不可考。但此剑自出土之后辗转流传多地,碍于国内对于上古青铜文物禁止拍卖的规定,曾有人想把剑偷运至香港高价出售。深圳青铜博物馆在得知此事后,秘密出重金将其收藏,避免了国宝流失海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致力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志愿。
以上仅仅是南山青铜博物馆众多藏品中的一部分,类似的珍品在展览中还有许多。作为一个民间博物馆,无论人力、财力还是藏品都无法与国有大博物馆相比,但它们的功能都是相同的,都是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收藏与保护。今天的深圳青铜博物馆已出具规模,在深圳以至整个岭南地区,堪称民间第一青铜博物馆。未来博物馆的发展,将秉持专业化的思路,坚持走精品路线。深圳青铜博物馆正努力探索更为广阔的市场,发挥深圳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力争购藏海外回流的高端青铜器。
盛世兴收藏,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国,一个前所未有的“收藏热”已经兴起,民间博物馆正迅速发展,日渐蓬勃壮大。深圳青铜博物馆作为其中的一员,将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向公众展示中华久远的历史、璀璨的青铜文明,同时也想将更多民间的力量汇聚在这份公益事业里,共创民间博物馆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三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