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矿产还需技术掘金
2014年06月16日 8:55 5438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新技术 作者: 徐卫星
●从2010年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以来,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正成为试点各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前3批示范基地实现新增再生资源加工利用量3500多万吨,与使用原生资源相比,可节约标准煤3500多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00多万吨。
●项目同质化严重,形不成协调共存的发展产业链;集体加工能力与区域的回收体系衔接不充分;很多地方都在规划建设各类循环经济产业园,导致项目、园区之间相互争抢资源,造成了资源浪费;很多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盲目追求大而全。
日前,笔者来到河南省长葛市大周镇葛天金属材料交易中心,在这里,一辆辆来自全国各地满载废旧金属的车辆不断驶入,经过分拣的铝、铜、不锈钢等各种废旧金属从此开启了各自的循环之旅。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周镇当地,村民自发形成了以回收废旧金属为业的专业回收队伍。经过30年的不断发展积累,从“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小作坊发展到现在规模化生产格局,基本形成了以铜、铝、不锈钢、金属炉料回收加工为主的再生金属产业体系。2011年9月,大周镇再生金属回收利用加工区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到‘十二五’末,要在全国建设50个技术先进、环保达标、管理规范、利用规模化、辐射作用强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马荣表示。
■城市矿产孕育经济新增长点
示范基地在税收、促进就业方面表现抢眼,资源与环保优势明显
“2013年,整个园区的废旧金属回收加工能力超过200万吨,年产值超过500亿元,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发展、人口集中居住、土地集约的发展模式。”在近日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主办、河南省长葛市政府承办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经验交流会上,河南省发改委副主任王旭介绍。
王旭说,河南省作为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确定的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省,已先后选定并公布了3批共138家循环试点经济单位,也涌现出一批像长葛大周这样的循环经济发展典型。
“目前,大周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已解决4万人就业,对当地税收贡献率达到20%。”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执行会长赵家荣表示。从2010年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以来,短短4年时间,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正成为不少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2年仅前3批29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回收量,就达到了2400万吨,价值1100亿元。城市矿产开发潜力巨大,是可持续的朝阳产业。”赵家荣说。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马荣认为,示范基地所起到的资源与环保优势非常明显。“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已经累积确定了39个示范基地,并安排了循环经济专项基金近35.5亿元给予支持,同时带动社会投资656亿元。这3批示范基地实现新增再生资源加工利用量3500多万吨,与使用原生资源相比,可节约标准煤3500多万吨,减少废水排放22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7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00多万吨。”
■试点将有退出机制
现场考核,不通过不予以批复;发现问题整改不力取消试点资格
据马荣介绍, “到‘十二五’末,要在全国建设50个技术先进、环保达标、管理规范、利用规模化、辐射作用强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目前第5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已经启动,但有两个省因前期示范基地存在问题被取消申报资格。
马荣强调,随着示范基地进入全面实施期,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考核将更加严格。“从去年开始,对已经通过专家评审的示范基地,我们将进行现场考核,如果考核不通过不予以批复。今年也一样。”
马荣透露,今年国家发改委将会同财政部对第一、二批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进行中期评估,具体的考核验收管理办法也将于近期公布。而据她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有些示范基地很可能面临被取消的风险。
“对中期评估不合格的示范基地,将责令限期整改,对没有实施进展的将坚决取消示范基地的称号,并按照规定收回中央的补助财政资金,给予通报批评。”马荣强调,各示范基地一定要有紧迫感,不要有侥幸心理。
■为何试点基地总体进展缓慢
基地建设与区域规划缺乏协调统筹,加工能力与区域回收体系衔接不充分,项目同质化严重
“截至2012年,前3批29个示范基地新增的资源总量仅完成目标用户的26%,示范基地建设的进度总体上是偏慢的。”财政部经建司副司长李方旺分析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基地建设与区域规划缺乏有效的协调统筹,尤其是与地方产业政策和中长期的发展战略衔接不够,出现了项目建设进度过慢,更改技术路线,重新闲置等情况。
二是基地建设的支持项目缺乏可行研究。项目同质化严重,形不成协调共存的发展产业链,有些项目难以落户园区。
三是集体加工能力与区域的回收体系衔接不充分,部分项目加工能力闲置,企业效益下滑,影响了项目的进展。此外,个别地方政府落实项目时缺乏认真负责的精神,也是造成基地建设进展偏慢的重要原因。
李方旺建议,对尚未或刚刚开工的示范基地,要进一步论证项目的可行性,规划若需要调整的应尽快向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申报审批,以提高项目的实施效率。
■老问题如何解决
普遍存在技术装备落后、开发研发能力薄弱等问题
“就目前情况来看,市级示范基地节能环保、高值化利用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普遍存在着技术装备落后、开发研发能力薄弱、科研人才短缺等问题。”李方旺表示,资源循环利用是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涉及到多个领域,需要信息技术、水循环利用技术、能源综合利用回收等多个领域的技术支撑。“没有技术优势的企业,没有技术优势的基地,不会有发展的后劲,也不可能走得很远。”
对此,“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若是离开了技术装备的支撑,很容易出现高值资源低效利用,乃至一些价值较高的资源未能充分利用的问题,造成二次污染。”马荣表示。
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先进技术装备主要还依靠进口,因此格外需要加大对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技术装备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她透露,对于今后再批复新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时候,也要把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
不过,李方旺也坦言,目前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市场环境还不理想,比如在行业的准入方面,目前大部分再生资源没有行业标准,并且准入门槛比较低。在地方执法的过程中,出现了客观上的园区内外双重标准,加大了正规企业依法经营的成本。
此外,一些地方的税收政策落实也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和到位。“净化市场环境需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他认为,国家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就是要以园区为抓手,以这一先进的业态为依靠,探索出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健康发展的模式。
■如何避免一哄而上
科学分析当地再生资源的产生量、集聚量,与当地产业的配套性,不能盲目追求大而全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再生资源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的加大,一些盲目发展的势头有所显现。很多地方都在规划建设各类循环经济产业园,一些企业也纷纷布局再生资源行业,一时间再生资源加工利用项目如雨后春笋,导致了项目、园区之间相互争抢资源,造成了资源浪费。
对此,马荣认为,目前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物质流向,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条和相对集中的区域集散地。因此,各地方、各企业在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时,必须科学分析当地再生资源的产生量、集聚量,还要客观分析再生资源能否与当地的产业相配套,再生资源能否为产业发展提供资源和原料。
“这就需要各地按照动脉产业、静脉产业相结合的原则,统筹规划再生资源的产业园,合理布局再生资源利用项目,避免出现再生资源原料和产品两头在外的倾向。”马荣介绍,在去年批复的第4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中,江西鹰潭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项目正是依托当地企业江西铜业,基本可以实现产品就地全消化。
针对目前很多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在规划建设时盲目追求大而全的普遍现象,马荣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废家电,报废汽车,废钢,废塑料,废橡胶什么都搞,结果什么都搞不好,失去了特色。”
她建议,各地在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时,一定要重新考虑当地资源禀赋的特点和不同再生资源品种的特色,依托传统的再生资源集散地、产业集聚区,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集中精力做好几个主要的品种。把核心品种做成规模,围绕这几个核心品种,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加工利用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形成区域特色,真正培育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责任编辑:宁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