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企海外投资需分析目标国文化环境
2014年06月18日 9:11 5495次浏览 来源: 中国矿业报 分类: 相关新闻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国际政治格局的快速变化,全球能源资源问题在国家或地区发展与安全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的化石能源资源。作为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工业原料,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强烈关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资源状况决定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
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提升中国煤炭企业国际竞争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煤炭企业海外投资并购工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支持煤炭企业积累国际开发经验,加大海外投资力度。国内多数煤炭企业也始终本着多元发展、互利共赢的观念,坚持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力争在海外资源开发方面实现更大的突破,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煤炭市场竞争,有效地缓解了部分时段、部分区域发生煤炭供应紧张的现象。这既符合国家加快煤炭工业结构调整,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也是煤炭企业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煤炭企业海外投资的辉煌成果
20世纪末,中国煤炭企业开始以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等形式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进入21世纪后,中国煤炭企业海外投资的领域日益拓宽,包括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进行资源勘探、投资办矿、出口先进技术和装备等。
一是海外资源开发。伴随着多年高强度的开采,中国煤炭资源日益减少,传统产煤省面临着资源枯竭等问题。一些国有大型煤炭企业树立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始在境外投资开发煤矿。2004年,兖矿集团全资收购澳大利亚澳思达煤矿,迈开了海外投资实质性的步伐。在此基础上,兖矿集团于2009年并购了澳大利亚菲利克斯资源公司100%股权,初步完成了海外基地的搭建。随后兖矿集团相继收购了格罗斯特、新泰克等煤炭项目。除兖矿集团外,神华、中煤、开滦等国有大型企业也加快了海外投资的步伐。
二是先进技术输出。初期中国煤炭企业重点是引进国外装备与采煤技术,后来随着中国煤炭工业的不断发展,在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则的基础上,以完备的技术研发体系为依托,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大研发力度,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以输出的先进技术。如:综采放顶煤技术和两柱式综采放顶煤液压支架技术输出。20世纪70~90年代,中国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的综合机械化采煤装备的采高一般在3米以下,对超过这个高度的厚煤层需采用分层开采,单产水平难以突破,而且生产系统复杂。兖矿集团经过技术攻关,研究出一项综采放顶煤技术。此项技术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综采面单产大幅度提高,并且在安全、效益和资源回收率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004年兖矿集团与英美资源公司签订综采放顶煤技术输出协议,这是中国煤炭企业向跨国煤炭公司输出先进技术的第一个协议。同时,兖矿集团为克服四柱式放顶煤液压支架与电液控制系统配套适应性差、不利于自动化控制的难题,开发出“两柱掩护式综采放顶煤液压支架”,2006年与德国鲁尔工业集团DBT公司签订技术专利转让使用合同。
另外,在综采成套采煤设备出口方面,中煤能源集团煤矿机械装备有限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向俄罗斯、土耳其、印度、澳大利亚、越南、美国等多个国家出口综采成套设备、输送机、转载机、破碎机、液压支架及工业链条等产品,帮助其解决浅薄顶板条件下采用综采设备及开采工艺的难题,成功向俄罗斯高瓦斯矿井出口放顶煤综采设备和防灭火设备与技术等,在国际煤机市场创立了CME品牌。同时,郑煤机集团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全面打破了世界煤机巨头对中国高端煤矿综采装备市场的垄断,已开始向世界主要产煤国家出口成套综采设备。
三是煤炭资源勘探国际合作。近年来中国煤炭企业在国际煤炭资源勘探市场上不断取得新成果。如:中煤集团利用自身业务的优势,在澳大利亚进行哥伦布拉勘探项目,2011年正式进入项目施工阶段;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凭借在煤炭资源勘探领域的先进技术,先后在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日本、荷兰、印度尼西亚、蒙古以及非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承担了大批资源勘探国际工程项目,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