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意见
2014年06月18日 11:11 1868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政策法规
二、工作重点
(一)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低碳转型
1.建立低碳产业体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打造低碳产业体系,改造升级有色金属、非金属矿、机械制造、电子、食品、轻纺等六大传统主导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装备制造业,集中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逐步关停短流程钢铁生产企业,适当减少建材行业投资。优先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等四大产业,重点发展食品加工、轻纺等产业,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兴产业体系。
2.推行“清洁生产”。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积极推进国家、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建设,建设一批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推进节约用材,使用可再生材料和可替代材料,努力降低原材料消耗水平。提高工业废水、废气和余热余压等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3.推动低碳创业。鼓励大学生、中小企业等以文化创业、科技创业等多种形式开展低碳创业,让知识、科技、艺术等文化创意元素更多地融入到创业中,注入到产品设计、生产过程、行业发展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提升产业档次,提高创业层次。倡导低碳设计,以设计为起点降低产品在制造、储运、流通、消费乃至回收等各个环节的物质和能源消耗。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低碳产品”认定,推动企业进行ISO14064和ISO14065温室气体计算与验证。举办低碳设计大赛,培养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低碳设计意识”,以低碳设计带动低碳产品和低碳技术发展。
4.开发低碳科技。加强与驻市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增加对节能、提高能效、可再生能源、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低碳和零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争取国家、省在我市建立低碳实验室和低碳技术研发中心、研发基地,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低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
5.发展静脉产业。以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和开展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为契机,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建立再生资源集散、加工中心,培育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使用最新技术、具有一定规模的废旧汽车拆解回收、废旧金属加工回收、废旧塑料加工回收等重点静脉产业企业,构建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网络体系。
(二)优化能源结构,提高低碳能源比重
1.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电源结构调整,推动电源结构向气电、太阳能、水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垃圾和林业“三剩物”等生物质能发电方向发展。优化电源配置,重点发展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的燃煤机组,提高电力装备水平。在生产、生活领域积极推广太阳能、沼气、天然气、地热等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合理调整煤、电、油、气使用比重,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电源结构中的煤电比重,促进能源结构调整。
2.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和现有企业培育力度,以新能源及新能源设备制造产业为重点,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风电、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汽轮机、水电设备制造等产业,培育壮大低碳产业集群。
3.加快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住宅建筑、公共设施等各类建筑和构筑物表面,加装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电能控制系统和并网系统,加快实施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及万家屋顶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加大光伏发电在建筑领域的推广应用力度,积极探索适合我市的分户式光伏应用建设模式。
(三)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强化工业企业节能减排。以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抓好工业企业节能降耗,组织开展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更新改造低效锅炉,优先发展天然气锅炉。提高电机系统效率,优化电机系统的运行和控制,推广节能变压器,发展智能电网和热电联产,推广分布式能源。推行节能技术改造,鼓励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应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推进商贸流通业节能减排。科学规划物流园区建设,有效整合物流资源。建设高效的交通物流体系,减少迂回运输、重复运输、空车运输,降低碳排放。在餐饮住宿行业逐步减少、最终取消使用一次性用品,积极开展争创“绿色饭店”等活动。在家电销售场所推行节能标识制度。在流通领域抑制商品过度包装。在经营性服务场所广泛推广采用节能、节水、节材型产品和技术,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降低排放。
3.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完善公共机构节能政策法规和制度标准,建立健全公共机构节能绩效评估机制。推进政府绿色采购,淘汰高耗能设施设备,提高节能环保产品使用比例,稳步推进节能改造。加强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和监督检查力度,杜绝浪费能源现象。完善财政激励政策,建立公共机构节能投资、补贴机制。
4.倡导合同能源管理。引进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加快节能市场开发。培育壮大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提供节能项目设计、项目融资、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培训、运行维护、节能监测等一条龙综合性服务,推动节能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