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货币政策看黄金白银流通货币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石俊志

2014年06月20日 11:31 1615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贵金属


  记者:中国古代王朝采取措施来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历史上有过怎样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
  石俊志:中国历史上这样的案例有许许多多,其中成功经验的典型案例是西汉初期汉文帝放民铸钱,失败教训的典型案例是西汉末期王莽铸行虚币大钱。
  汉文帝刘恒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邦为了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大量铸行榆荚小钱,通过施行通货膨胀政策掠夺民间财富作为军费,终于取得了楚汉战争的胜利。刘邦去世之后,他的妻子吕雉继续扩大汉王朝的货币信用发行,大量铸行八铢钱,以一换八地收兑流通中的轻小旧钱,但是八铢钱发行之后又发生了明显的减重。到了汉文帝时期,“荚钱益多,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令民纵得自铸钱”。
  汉文帝为了解决通货膨胀和铜钱滥恶的问题,开放百姓自由铸造铜钱,这一措施达到了以下三个效果:
  首先,铜钱质量空前提高。秦、汉初期,朝廷垄断铜钱铸造权,铜钱质量普遍恶劣,并且极不规范,大、小铜钱混合等价流通。朝廷铸造铜钱质量恶劣的原因,是当时的法律保护朝廷铸造的劣小铜钱按照面文价值流通。因此,朝廷铸造的铜钱越来越小,质量也越来越差。汉文帝放民铸钱,铜钱质量空前提高。百姓铸造铜钱质量优良的原因,是当时的法律不允许百姓铸造的劣小铜钱进入流通。汉文帝要求百姓铸造的铜钱必须达到四铢的重量。百姓铸造的铜钱,要经过官府的检验,质量合格方可进入流通。为此,朝廷颁发了检验铜钱的天平砝码。这种天平砝码近代已有出土,证实了相关文献记载的真实。根据对近代出土文帝四铢铜钱实物的考证,汉文帝时期百姓铸造的铜钱,确实质量优良,并达到了统一规范。
  其次,形成货币供应量市场自动调节机制。汉文帝放民铸钱,法律允许百姓自由铸造和自由销毁铜钱。当铜材贵重时,百姓可以熔毁铜钱为铜材料;当铜钱贵重时,百姓可以铸铜为钱。因此,放民铸钱的政策能够使社会上超过商品交换所需的铜钱通过被熔化为铜金属而退出流通,也能够将铜金属原材料随时地铸成铜钱,补充商品交换中出现的铜钱数量不足,从而形成铜钱货币供应量市场自动调节机制。
  最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汉文帝放民铸钱的货币政策,为当时的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货币条件,由此创造出中国古代第一次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峰——“文景之治”。
  西汉后期,王莽篡夺了刘氏王朝的政权,建立了新朝。此时社会上贫富两极分化的情况十分严重,豪强富商占有了社会上大部分的货币,用来兼并土地、买卖奴婢;小农失去土地,一部分沦为奴婢,大幅度地减少了朝廷的税收来源;一部分形成流民,聚集成为盗贼,或起义造反,直接威胁到朝廷政权的稳固。王莽上台之后即推行“抑兼并、齐庶民”的政治主张,率先改革的内容就是铸行虚币大钱,要用虚币大钱将有钱人手中的大部分钱财收缴到朝廷。
  王莽的虚币大钱种类繁多,“错刀”每枚法定兑换五千枚五铢旧钱,“契刀”每枚法定兑换五百枚五铢旧钱,“大钱五十”每枚法定兑换五十枚五铢旧钱,三者皆与五铢旧钱并行流通,民间的铜钱便迅速地被收敛到朝廷。此后,王莽又实行了五物六名二十八品的货币制度,进一步将民间财富掠取一空。
  王莽的货币政策打击了富人,同时也打击了穷人,搞得“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人至涕泣于市道”。经过十多年的货币改革和经济衰退,王莽的货币政策终于激发了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新朝迅速灭亡,王莽本人也被斩杀于渐台。

 

[1] [2] [3] [4][5]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