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灰色产业链年产值达千亿

2014年07月25日 16:28 816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环保监控出现“真空”
  记者在河北、广东等地调研时发现,电子垃圾地下拆解正对空气、水和土壤形成巨大的污染。在目前国家环保部的排放物统计中,电子废弃物污染并没有纳入统计监测。这因此成为一个污染严重却又难以治理的“真空地带”。
  据贵屿镇政府统计,目前贵屿共有3141户从事相关产业。记者走访了解到,加上未注册的户数,贵屿从事地下电子垃圾产业的户数达上万户。各省都有庞大的地下作坊回收分拆电子垃圾,除广东,浙江、河北等地就地消化外,其他省份均在简单分拆后发往这些加工地进行深度拆解。
  这条地下产业链兴盛的背后,是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记者走访河北、广东等电子垃圾地下产业积聚区发现,由于零部件拆解时加热、废料焚烧、以及冶炼贵金属“下高炉”等产生了大量挥发性有机物和颗粒物,当地空气污染十分严重,所到拆解之地均能闻到空气中的类似塑料及电子产品烧焦的呛人味道。河北石家庄的小石家庄村、广东贵屿镇等地居民感叹:“我们当地的空气一眼望去都是黄色的。”
  记者查阅相关科研机构对广东贵屿和浙江台州等地下拆解集散地所作的调研显示,空气、土壤和水都被拆解排放物重度污染,且直接带来异常病变。如汕头大学医学院曾对贵屿进行的一份健康抽查表明:对165名1岁至6岁儿童进行严格体检测试后,发现所有儿童均血铅超标中毒。
  据了解,电子垃圾中铅、汞、福、六价铬、多澳联苯和多嗅联苯醚等致畸、致突变、致癌的污染成份,随着地下作坊的简单处理,渗入到地下或排入空气。记者在贵屿找不到任何可直接饮用的地表水,而在河北电子垃圾集散地小石家庄村,浅层地表水也已经无法使用,全村人的喝水问题,不得不通过三口深达3000米的凿井获取。
  由于电子废弃物从回收到拆解,全流程均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因此监测和统计极为困难。在目前国家环保部的排放物统计中,电子废弃物污染并没有纳入统计监测。这因此成为一个污染严重却又难以治理的“真空地带”。
  “只要关好门,便能敞开干”
  尽管政府督查的力度加大,但由于眼前利益的追求和缺乏谋生手段,依然让很多人留在这个灰色行业里。甚至有从业者透露,省厅级以下部门都很容易搞定,他们有接到上级行动任务时,都会提前和我们“打个招呼”。
  近年来,贵屿当地进行了多次治理整改,在5000多家拆解企业中,有2000多家企业由于拒绝整改或者污染严重而被取缔,列入整改的3000多家,有的还通过了环评或办理了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促使其经营活动趋于规范合法。仅去年贵屿就捣毁酸洗加工场52宗、拆除焚烧电路板高炉6条,查获非法酸液60吨,刑拘责任人11名,其中5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由于眼前利益的追求和缺乏谋生手段,依然让很多人留在这个灰色行业里。“政府督查的力度加大了,但结果是:过去在街头工作的小火炉转入了室内,过去在白天进行的操作改到了夜晚,过去密集的黄烟作坊转移到荒郊野。”李周庄告诉记者,“而且一有人来检查,上面都有人通风报信,经营户之间互相知会停工,躲避检查。”
  而在其他地区,这个灰色产业得以生存同样处于这样的生存状态。因环保部门的排查、监管,小石家庄村像李钰家从事土法炼铝的,只能在夜里偷偷进行,炼出的铝棒会按成色和质地分类,以对应不同的出售价格。
  李钰告诉记者,“省厅级以下的监管部门,和我们早就熟络啦,下来执法其实就是我喝酒、你喝酒,喝完各自走。除了省厅级,其他部门都很容易搞定,他们有接到上级行动任务时,都会提前和我们‘打个招呼’”。
  因为与监管部门之间的这种灰色关系,如贵屿、小石家庄村、方村旧货市场等地,电子垃圾处理都处于“只要关好门、便能敞开干”的局面。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