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首推负面清单 释放改革红利促增长

2014年08月06日 9:22 146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借鉴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改革经验,成都市在副省级城市中率先推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通过释放改革红利推动成都经济社会发展。
  7月17日,成都发布在天府新区成都片区、成都高新区、龙泉驿区(经开区)等3个试点区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公布了各自的第一份“负面清单”,共涉及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区域发展、环境保护等四大领域。
  成都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负面清单”的推行,将改革市场准入的管理制度,明晰内外资在成都投资的市场准入限制,探索破解投资领域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促进投资便利化;同时,通过“负面清单”的引导,将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市域产业转型升级。
  三区试点、全市推广
  此次改革采用试点推进,成都市首先在天府新区成都片区、成都高新区、龙泉驿区(经开区)3个试点区进行探索。试点区结合自身的实际分别制定出了各自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内资投入准入负面清单”。
  “成都充分发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在全国副省级城市率先开启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市是继上海自贸区后,在全国首个正式开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的副省级城市。
  参与起草成都高新区负面清单的成都高新区经贸局发展改革处处长黄柱向记者介绍,“成都与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比较有几点不同。上海是为了扩大开放,我们是聚焦主导产业;上海只针对外资,我们有内外资;上海只有负面清单,我们是‘三单管理’。”
  早在6月5日,四川省省长魏宏就率团赴上海自贸区考察,与上海市长杨雄举行工作座谈。双方就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探索,贸易、金融制度和政府管理模式创新,特别是对四川省和成都市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推广自贸试验区建设经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黄柱还向本报记者介绍,在成都推出之前,全国范围内只有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出台了类似的行政审批的负面清单,这一做法也给成都以启示,在参考基础上推出了自己的负面清单。
  黄柱介绍说,成都的负面清单改革由成都市发改委牵头,在全市统一安排下,三个试点区域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计清单。因为各个区域的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都不同,因此,三个试点区编制清单的做法和思路并不一样。
  成都高新区的“负面清单”主要针对其“4+1”主导产业(即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7+2”产业重点领域(即下一代信息网络、电子核心基础、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航空装备,先进环保产业和金融、商务服务业)和相关配套产业进行梳理,突出高新区区域特色,编制了69条“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19条“内资投资准入负面清单”。
  天府新区成都片区为引导产业提档升级,就对传统制造业中的低速汽车(三轮汽车、低速货车)、有色金属冶炼等项目亮起了“红灯”,电力行业中的单机容量5万千瓦以下常规小火电机组项目也被禁止;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高尔夫球场项目和赛马场项目则被列入严格限制类条目。
  龙泉驿区(经开区)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共涉及16个行业、44个领域、157项;内资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共涉及14个行业、28个领域、263项。其中,汽车制造业、工程机械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领域均制定了特别管理措施以促进产业发展。

 


  释放改革红利推动增长
  成都市“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推行负面清单、准许清单、监管清单“三单”管理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准入清晰、公平透明、监管有力的运行新机制。
  通过推行“负面清单”,明确告诉投资者在成都什么事情不可以办,明晰内外资在成都投资的市场准入限制;通过推行“准许清单”,明确告诉投资者在进入成都后能做什么、怎么做,打造高效公平廉洁的服务型政府;通过推行“监管清单”,明确告诉投资者政府将如何进行监管,弥补“负面清单”、“准许清单”的监管空白,规范监管行为,优化投资环境;用“三单”管理的模式建立一个完整的“负面清单”管理系统。
  据介绍,试点过程中,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区域发展的需要,各试点区的“负面清单”将适时进行调整,“准许清单”和“监管清单”也将陆续推出。下一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还将在成都市条件成熟的区(市)县推广,在促进政府运作更加公开透明的同时,也将推动企业在市场经济轨道上“大步快跑”。
  黄柱向记者介绍,负面清单将每年一调整,今年年底将推准许清单和监管清单。他认为,“成都高新区的负面清单特点在于,一是只针对主导产业,二是政府行为更加规范透明高效,第三是从以前注重事前审批转为注重事后监管。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更为清晰,投资环境更加优化。”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成都高新区将进一步改革市场准入管理制度,明晰内外资在成都高新区投资的市场准入限制,探索破解投资领域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对促进投资便利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着积极意义。
  “通过负面清单的引导,提升开放度,增加透明度,推动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这位负责人表示,成都高新区推出负面清单的一个创新点,就是服务于该区的“第三次创业”,聚焦于主导产业,政府以清单的方式明确列出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清单之外的,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出发点是产业,落脚点同样是产业”。
  实际上,对照“负面清单”,制定、公示各级政府“准许清单”,探索网上审批,将有效减少审批、非审批事项,进一步打造高效公平廉洁的服务型政府。推行“监管清单”,将转变政府监管方式,弥补“负面清单”、“准许清单”的监管空白,规范监管行为,优化成都市的投资环境。
  此次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意味着成都市将不断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实现市场与政府边界划定、政府审批权力约束以及网络透明化监督,以政务服务效率的切实提升,支撑成都市开放型经济提速发展。
  日前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在市场准入制度方面,地方政府需进行个别调整的,可由省级政府报经国务院批准。前述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紧跟国家、省、市最新出台的政策和规定,学习和研究上海自贸区及外地的经验和做法,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方面不断作出探索和创新。”
  成都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提出了“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总体战略,强调要把改革创新作为解决发展所有问题的总钥匙,将其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近期要抓好行政审批制度、负面清单管理、投融资体制、统筹城乡升级版等领域改革。同时,把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引擎,加快推动全市经济转入创新驱动、内生发展的轨道。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