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分拆挖掘机资产在港上市
2014年08月07日 8:52 3907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上市公司
时隔近三年后,三一重工以一种出乎市场各方意料的方式再谋H股上市。
8月6日,三一重工公告披露,公司拟将旗下主营挖掘机业务的全资子公司三一重机(中国)有限公司(下称三一重机)分拆后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三一重工2010年曾冲刺香港联交所上市,但港股之路走得比较艰辛,2011年9月,公司宣布暂时搁置H股上市,2013年6月底,公司股东大会同意延长H股发行有效期,此后H股上市再无动静。
此后由于工程机械行业整体低迷,市场各方普遍认为三一重工短期内不会再谋H股上市。不意公司此次不但高调再战港股,而且选择了“分拆上市”的另类方式。
“不同于混凝土机械等区域特色浓厚的产品品类,挖掘机械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空间较大,产品地位和客户接受度较高,资本估值溢价也相对更高。”中信建投湖南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刘亚辉如是分析。
几乎是从2011年开始,随着经济危机的来袭,市场多数行业均颓势显露,而曾经风光无限的工程机械行业亦不能独善其身,开始走入行业下行期。
作为行业龙头,三一重工对行业的森森寒意感受尤深。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4年1-3月,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468.3亿元、373.28亿元、100.88亿元和56.86亿元、29.04亿元、8.27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7.77%、-20.29%、-10.2%和-34.26%、-48.94%、-47.39%。
“三一重工的业绩下滑,主要受累于占据业务半壁江山的混凝土机械的市场不景气。”刘亚辉分析道。财报显示,2012年和2013年,三一重工混凝土机械营收分别为265亿元、190.3亿元,同比分别下滑2.53%、28.22%。
而挖掘机械是三一重工旗下仅次于混凝土机械的第二大业务板块,一直是公司的明星产品,近年尽管营收有所下滑,但盈利能力较强。数据显示,2013年三一重机实现净利润11.75亿元,占三一重工全年净利润的比例为40.46%。
中国国内的挖掘机械市场,此前几乎被数家国际巨头垄断,国外品牌的市场份额甚至一度超90%,不过,随着三一重工等企业的崛起,目前挖掘机械的市场主导权已经开始逐步回归到民族品牌手中。
资料显示,2014年1-6月,三一重工累计销售挖掘机7967台,市场占有率为13.7%,稳居行业首位;而世界巨头卡特彼勒紧随其后,累计销售5854台,市场占有率为10.08%;位居第三的小松上半年累计销售5347台,市场占有率为9.21%。
为何三一重工选择将三一重机分拆至H股上市?分析人士认为,主要是因为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挖掘机械和混凝土机械的价值评判迥异,对前者的估值要远高于后者。
“混凝土机械的市场主要在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和新兴市场,因为这些地方的城市化率比较低,而在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已经饱和,混凝土机械市场空间有限。”刘亚辉分析道。
而挖掘机械则不同,国内挖机主要应用于“铁公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矿山开采等领域,而这一块市场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增速放缓,短期难有大作为,“与国内市场不同,国际市场上挖掘机多是民用,民用领域的市场空间甚至超过公共建设领域。”刘亚辉透露。
因此,国际投资者对挖掘机械业务的资本估值要高于混凝土机械业务。可资印证的是,此前以混凝土机械为第一大业务的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1157.HK),市盈率均在8-10倍,而以挖掘机械为核心主业的卡特彼勒和小松,其市盈率分别为29倍和25倍。
“这也就是说,三一重工把三一重机单独拿出来在H股上市,其溢价水平很可能超过三一重工在H股整体上市的溢价水平。”刘亚辉分析,通过这种分拆上市的方式,三一重工相当于曲线完成了H股上市梦想,其意义并不亚于公司资产整体登陆联交所。
而三一重工显然有更多考量,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三一重工的国际化进程的确曾因资本层面的因素而受过挫折,“此次H股上市,希望能够借机打造一个国际化资本平台,以实现我们‘2016年海外销售占比35%’的战略目标。”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