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三大政策逻辑 中国经济攻坚转型升
2014年08月11日 15:44 3271次浏览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分类: 相关新闻
在“三期叠加”的形势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模式正在改变。
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发表了上述观点。
一方面是转型升级的阵痛,另一方面是中国经济在调结构、促改革中,努力探寻新的增长点和新动力。
上半年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使中国经济一直面临严峻的下行压力,被称为“微刺激”的一系列政策也引来颇多讨论。
因而,上半年GDP增速7.4%的数据一出,不少唱衰中国经济的国际机构都颇为诧异。
同时,不少专家认为,从内外形势看,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仍不可忽视,需要进一步“微刺激”和“稳增长”。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曾表示,下半年,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要抓住和用好“倒逼”机制,以解决重大结构性矛盾为突破口,积极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记者通过对公开政策和高层讲话的梳理发现,改革成为上半年的“最热词”,而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结构调整和投资消费结构调整尤为引人注目。而这些,也将继续成为下半年经济攻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
看点一:服务业主导出现雏形
产业发展失衡和部分产能过剩已引发各界高度关注。产业结构如何实现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国经济能否顺利找到新动力的关键。
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总量和GDP占比均超过第二产业。今年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9%,增长速度比第二产业高0.5个百分点。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匡贤明认为,这表明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态势正在形成,服务业主导的格局初具雏形。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产业结构调整始终是政策聚集的重点。仅在今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3月5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示范建设;3月21日,李克强在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着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4月10日,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中再次强调,加快弥补服务业这块“短板”,用税收等杠杆来培育壮大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
这一政策还在持续加码。
7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把改革放在重中之重位置,“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推进改革,激发市场内在动力和活力。要增大简政放权的含金量,加紧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尽快放开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加快服务业有序开放,放宽制造业准入限制。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首次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做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发展导向,明确了政府创造良好环境的工作重点。
发改委有关人士此前向记者表示,下一步将扩大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不得对社会资本设置歧视性障碍,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余斌看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率提高、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都将快速增长。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