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中央结算系统本周末完成迁移
2014年10月15日 9:22 3721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交易所
尽管仍未敲定最终的开通时刻,但香港方面看,沪港通的准备工作仍在继续向前推进。
港交所于10月13日晚间公布了有关沪港通下一步技术准备的安排,中央结算系统将于10月18及19日的周末完成迁移。
港交所表示,中央结算系统迁移是沪港通系统准备计划的一部分。成功迁移后,在跨境交易正式运行前,系统中并没有沪股交易数据,服务于沪港通的新中央结算系统程序,将会与目前香港市场的中央结算系统程序同时运行。
港交所发言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目前香港方面已经做好准备,但具体开通日期需待两地监管机构共同确定,而一旦确定,将会很快通知到市场参与者。
香港方面,市场参与者必须参加的两次市场练习已经全部结束。最近的一次练习安排是10月11日,演习内容包括常规交易、结算及报价等环节,参与者可自愿选择参加,并无须向港交所提交反馈意见。此外原定于9月30日结束的端对端测试环节,也从10月8日起开始延长,直至另行通知为止。
“目前我们就是在等(开通消息)。”国泰君安国际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阎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相关准备工作均已就绪,国泰君安在内地也已收到中国证监会的回函,确认其已通过测试。
券商股期待
此前,市场普遍预期沪港通将在10月中旬开通,但随着时间推进,有关具体开通日期存在不确定性的担忧逐渐升温,令港股市场上券商板块明显承受压力。
“现在这些是短期压力,(沪港通)开通后对券商会带来明显好处,尤其是那些中资背景的券商,比本地券商更容易受益。”中国银盛财富管理首席策略师郭家耀认为。
过去一周,香港上市的券商股整体下跌。根据阿斯达克的数据,截至10月13日的一周内,19家上市券商中,16家股价下跌,其中7家券商的股价跌幅在5%以上。10月14日,券商板块略有反弹,股价跌幅在5%以上的券商减至5家。
郭家耀认为,除了沪港通消息之外,券商股的下跌也受到外围市场消息的影响,而随着外围市场的稳定,券商股未来进一步下跌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除了股价,市场对沪港通具体开通时间的猜测,并没有给本地券商带来其他明显的负面冲击。“实际上对我们没有多少不利影响,”阎峰坦言,近期的市况波动,令交易量上升,反而是有利于券商。
“港交所的股价可以说是一个主要指标,反映出市场有一点失望情绪。”凯基证券亚洲营运总裁邝民彬认为,但券商股价的表现则带有更多投机意味,市场原本期待沪港通开通后,可令券商股股价能有大幅上升。
尽管如此,但市场整体仍然乐观。
“虽然现在还没有消息,但是模拟测试已经完成,技术层面没有太大问题,市场总体相信沪港通最终会开通,无论具体是什么时间。”郭家耀表示。
邝民彬也指出,沪港通是战略性的安排,为配合交易所,无论是监管机构、港交所还是参与券商,都已经做了很多准备,不会重蹈港股直通车的覆辙。
香港证监会已开绿灯
对于香港及海外已获得认可的基金,香港证监会也完善其通过沪港通投资内地的相关制度安排。现有基金如果希望通过沪港通投资A股,需满足一些基本要求,包括必须与基金销售文件中的投资目标及策略一致、销售文件须及时更新等。
香港证监会日前公布的新措施中指出,目前市场上已经获得香港证监会认可的基金中,主要投资于A股市场的基金,即基金资产净值中30%及以上投资于A股市场,无论目前是通过QFII、RQFII还是其他与A股挂钩的产品投资,如果未来计划改为通过沪港通投资A股,这类基金不须要事先向香港证监会申请批准。
相关基金经理可以认为改用沪港通作为投资渠道是“非重大变化”,但应尽快通知基金的现有投资者。此外,基金管理公司也需及时更新销售文件,增加有关通过沪港通投资的比例、相关风险等信息。
而对于主要投资欧美市场的股票基金或者债券基金,若计划大幅增加对A股的投资(增至资产净值的30%或以上),无论是否通过沪港通,均属于基金的“重大变化”,仍需获得香港证监会预先批准,并提前一个月通知现有投资者。
若A股投资只是补充性投资,即占基金资产净值的10%-30%,无论是否通过沪港通投资,均无须向香港证监会申请预先审批。基金经理仍须确保及时更新销售文件,披露风险等信息,并尽快通知现有投资者。计划通过沪港通对A股市场进行少量投资的基金,即不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也无须香港证监会预先审批。
责任编辑:李铮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