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行水利建设助推铜价上扬
2014年10月15日 14:50 2954次浏览 来源: 广州期货 分类: 现货 作者: 薛丽冰
铜价自8月下旬阶段性高点50850元/吨震荡下行,期间由于受到低库存及一系列微刺激政策出台的影响,曾一度出现大幅反弹,但最终未扭转下行趋势。10月以来,铜价创出阶段性低点46960元/吨后出现反弹,笔者认为,背靠供需缺口短期难以补足及宏观政策趋暖的大背景,铜价短期将逐渐展开反弹。
微刺激政策频繁出台,中国宏观经济暖意融融
由于8月份的大部分经济数据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行,在市场对宏观刺激政策呼声高企的情况下,央行向商业银行下放了5000亿的SLF额度。随后,央行进一步颁布放松房地产限购限贷政策,房地产成交情况重新出现好转,料9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将有所好转。不难发现,目前国家对房地产采取双向调节的政策。一方面,由于房地产仍然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宏观经济的稳定以及经济的调结构转型均有赖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 若房地产市场上涨过快,则国家会出台相关政策调控房价,从而使得经济中的资源从房地产行业流向服务业以促使经济结构的转型。借鉴西方国家经验,我们可以看到欧美国家需要走出经济危机也需要依靠房地产复苏作为后盾。因而,对房地产市场的双向调控将会成为调节宏观经济的主要方式,对房地产市场的维稳也就是对宏观经济的维稳。因此,我们认为近期出台的放松限购限贷政策体现了政府对宏观经济维稳的意图。
年10月14日消息显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会的主题是加快推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包括在建工程和部分今明两年和“十三五”期间陆续开工建设的工程。目前在建工程总投资约6千亿。可见,目前国家正努力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来防止宏观经济下行。
铜行业下游总体需求预期增长
美国8月新屋销售年率为50.4万户,为2008年5月以来最高,远远高于预估值43.0万户,7月修正后为42.7万户,前值为41.2万户。8月新屋销售较前月激增18.0%,为1992年1月以来最大增幅。成屋销售、营建许可及新屋开工环比分别下滑2%、8.5%及14.41%,同比变化为-5%、6%及8%。美国房地产市场总体持稳对铜需构成稳定支撑。
年8月,空调产量1113.79万台,同比增加12.51%,环比下滑9.6%,但同比上涨9.3%。表明空调季节性需求下滑的幅度低于去年。虽然目前空调行业仍处于冷年,但部分企业已经开始着手签订明年的采购订单。由于国内房地产限购限贷政策的放松,预料后期的空调产销量将会重新出现增长。
月中国电力电缆产量为5012887千米,环比小幅下滑,但同比则出现7.92%的增长,料在房地产刺激政策的影响下,第四季度电力电缆行业对铜需求有望出现增长。
库存处于低位,供需缺口短期仍难完全补足
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表示,因运转故障及新矿启动运营的时间遭延迟,本年度产出增幅将低于预期。2014年全球铜市料ICSG预计今年全球铜市供应短缺27万吨,为连续第五年出现供应缺口。
截止至2014年10月14日,COMEX铜库存为33642吨,环比增长4.35%;LME库存为151725吨,环比下降3%,上海期货交易所库存为82770吨,环比增长10%。总的来说,三市总库存从6月至今一直维持在低位波动。截止昨天,欧洲铜现货升水一度高达74美元/吨,表明欧洲市场铜的供应缺口逐渐增加。国内方面,海关最新公布:因国际市场铜精矿加工精炼费(TC/RCs)上涨,中国铜冶炼厂增加铜精矿的采购量,中国9月铜精矿进口129万吨,创历史新高,环比增加34.4%。铜精矿进口量增加将促使后期国内精炼铜产量增长,但在一系列微刺激的影响之下,我们有理由相信精炼铜产量的增加能有效地被市场消化。此外,中国9月铜进口量为39万吨,环比大幅增加14.7%,表明国内需求出现好转。
技术分析
周线图上看,沪铜指数从2014年7月4日当周高点回调至今,回调幅度已经达到2014年3月14日至2014年7月4日涨幅的50%,短线存在着反弹需求,反弹第一目标位为49250元/吨,第二目标位为50000元/吨。
综上所述,在宏观微刺激政策频出,后期铜需求有望重新增加,短期铜市供需缺口仍难以补足的情况下,铜价短线将迎来反弹行情,反弹目标关注49250元/吨、50000元/吨。
责任编辑:叶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