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澳镍矿等投资项目亏损数亿 中钢问题现危局

2014年10月16日 10:4 753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镍资讯

  内部人士称中钢问题已特别敏感 危机因过度扩张导致
  激进扩张的后遗症,不仅让始作俑者黄天文被免职,也让其继任者贾宝军的强势改革遭遇质疑和阻力,重蹈被免覆辙;此番国资委再次祭出换帅杀手锏,继任者徐思伟能否救中钢于危难之中?
  “中钢的问题已经特别敏感。”中钢集团一位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当“中钢集团银行贷款本息数百亿元全面逾期”的消息在网络上传出,他和同事们就一直在关注有关中钢危机的报道。
  “我已经是‘老中钢’了。中钢走到这一步,挺让人惋惜的。”“老中钢”不无伤感,“看到中钢的很多报道,那都是触景伤情啊。”
  2011年5月,因为中钢集团在激进扩张下暴露出的诸多财务问题,中钢集团总裁黄天文被国资委免职,来自武钢集团的贾宝军接过了中钢集团总裁一职。临危受命的贾宝军曾被寄望扭转中钢集团的困局,但三年之后,据内部人士透露,国资委对中钢的领导班子再次做出调整,贾宝军离职,徐思伟接任。
  继任者能否扭转当前中钢的困局?中钢集团的命运又将会如何?


  黄天文的功与过
  “中钢集团当前的危机,主要源于2011年之前,黄天文任中钢集团总裁时期的过度扩张。”
  “中钢的问题主要还是因为黄天文时期的激进扩张。”国资委研究中心竞争力研究部部长许保利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认为,中钢集团当前的危机,主要源于2011年之前,黄天文任中钢集团总裁时期的过度扩张。
  中钢的“黄天文时代”始于2003年12月,曾在中国五矿集团工作25年之久的黄天文从五矿副总裁任上调到中钢,出任总经理。其时的中钢,还只是一家以铁矿石进出口、钢铁及相关的设备贸易为主的公司,2003年的营业收入只有120多亿元,在中国企业500强中位列第150位。而同样以贸易为基础的金属矿产集团——五矿同期的营业收入为463亿元,是中钢集团的近4倍。
  中钢与五矿的业务多有重合之处,黄天文在五矿的履历为其对中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多有裨益。他为中钢提出了向矿业开发、炭素制品、耐火材料、铁合金和装备制造五大产业发展的规划,以及“打造世界一流钢铁生产服务商”的目标。
  据许保利介绍,当时还有一个背景,时任国资委主任的李荣融要求央企要做大做强,计划将160多家央企重组为80~100家,行业前三名以外的央企或有可能被重组、淘汰。
  为免被淘汰,唯有做大做强。
  在此内外因综合背景下,黄天文按照拟定目标,开始了一系列的并购、重组。从2005年8月至2007年12月间,中钢集团先后重组了业内的7家重点企业。在海外布局上,中钢分别在澳大利亚、南非等地投资收购了铁矿、铬矿资源基地。例如,2008年,中钢收购了澳大利亚中西部矿业公司;中钢还在非洲投资和增设10家子公司,以投资铁矿石和镍矿的生产。
  中钢逐步构建起了“矿业、炭素、耐火、铁合金、装备制造”的五大产业运作格局。
  在此期间,钢铁行业亦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受益于钢铁行业的整体繁荣,大举扩张之后的中钢,其年销售收入亦以火箭的速度增长:2003年,中钢集团销售收入只有130亿元,而之后的2004年到2007年,连续突破200亿元、300亿元、600亿元、1200亿元整数关口,4年增长867%。中钢的市场影响也有明显提高,其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由2003年的第150位上升到了2008年的第33位。
  黄天文治下,中钢很快“做大”了,其发展战略被冠以“中钢模式”的称号。
  之后,中钢连续两年进入美国《财富》杂志发布的全球500强排行榜。
  “那时候的黄天文政绩显赫,非常风光。当然,他比其后任贾宝军幸运,遇上了钢铁行业的‘黄金时代’。”“老中钢”见证了黄天文时代中钢的辉煌,如今回忆起来仍无限留恋。关键是,公司员工收入在黄天文时期也得到了大幅提高,据媒体披露,其中层领导的年薪从十几万增加到了五六十万。
  然而,黄天文治下的中钢“摊大饼式”的做大并没有给中钢带来较好的回报。相反,在激进扩张过程中,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不力以及管理混乱等弊病逐渐曝光。
  一位接近中钢集团的知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这1200亿的资产,赚这么快,钱哪儿来的?基本是从银行借的。用借来的钱搞投资、做贸易,砸到项目和民企上,却没有冒出几个泡来,就沉下去了。负债率越来越高,现金流却越来越少,利息高涨,财务费用就越滚越大,亏损就不能避免。”此时的钢铁市场亦开始急速滑坡。市场下滑与经营不善让中钢集团陷入了亏损,在黄天文被免职前的2010年,中钢集团的财务报表亏损14.7亿元。
  “当时中钢的内部斗争已经十分激烈。但黄天文很自信,他完全没想到博弈的一方向国资委反映他的问题后,国家审计署随即进驻中钢进行审计。”“老中钢”分析说。
  审计署对中钢集团审计指出,中钢集团在财务管理、投资管理、经营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均存在严重问题。
  早在审计之前,中钢与民企山西中宇钢铁有限公司(下称“山西中宇”)之间巨额的资金往来形成的财务黑洞就曾经被媒体披露过。山西中宇通过收取预付货款方式不断占用中钢资金,累计金额超过60亿元,其中有约26亿元变成了“中宇对中钢的欠款”。
  因中钢内部管理存在诸多漏洞,集团公司对其海外公司及下级子公司管控不力,导致的投资失当也频频曝光。
  经媒体披露的中钢在非洲、澳洲的投资进展均不如意:中钢集团是国内主要红土镍矿进口商,2009年该项贸易曾是中钢矿产资源贸易业绩的一大短板,亏损额达数亿元;其100%收购的澳大利亚中西部股份有限公司,后因铁矿石价格下跌以及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问题,项目被迫停工,投资价值严重缩水(该项目至今仍每年吃掉中钢数额巨大的维护费)。
  回看中钢的扩张史可以发现,在其迅速重组、并购的过程中,因管理能力跟不上,企业“集而不团、管而不控”,外强中干。
  “扩张意味着占有过多的资产,而占用资产是要付费的,不能白白占用。从银行贷的款要付利息,兼并收购的企业要给员工开工资,这些都是要付费的。钱从哪里来?这就得用资产创造效益,如果创造不出效益,就成了包袱。而能不能创造出效益主要看两方面:一是市场行情,二是管理能否跟得上。”国资委研究中心竞争力研究部部长许保利说。
  现在看来,完成扩张之后的中钢,无论是市场还是管理,均无优势,企业效益大幅下跌。而作为央企,中钢高速扩张是依赖高负债实现的,自2009年至今,中钢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均超过90%。其背后的依托是央企背景的信用。
  之后出现的债务压顶的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2011年5月,未等审计结果公布,黄天文去职。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翼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