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有色金属行业校企深度合作

——第四届有色高校、企业与行业发展座谈会召开

2014年10月20日 15:15 577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10月17日,第四届有色高校、企业与行业发展座谈会在浙江嘉兴召开,会议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嘉兴学院承办。国务院参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陈全训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指出,校企合作应把握新形势、增强紧迫感,推进实质性的校企深度合作。
  近年来,有色金属工业产学研合作取得了长足进步,高校和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逐渐增强,合作模式日趋多样,规模不断扩大,内涵日益丰富,机制逐步健全。据不完全统计,仅2013年,有色行业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协同研发的大中型项目就有近300项。其中,中国铝业公司依托中南大学组建了“中国铝业联合实验室”,依托昆明理工大学建立了以铜为主的重有色金属研发基地,依托江西理工大学建立了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研发平台。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先后与中南大学等5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起合作关系,仅2013年协同研发项目就有86项。应中色矿业要求,从2011年开始,北京科技大学在赞比亚中色非洲矿业公司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为企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科技人才。近三年来,中南大学共与376家有色企业开展合作,承担校企合作课题927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822项、获国家科技三大奖14项,为有色行业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东北大学与部分有色企业建立毕业生提前选拔机制,近三年来共有521人与有色行业用人单位签约工作。教育部2011年起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在有色行业的高校中也取得良好进展。
  陈全训指出,“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相比,与全行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相比,产学研合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合作层次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校企合作形式以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和委托开发等为主,而共建研发机构、技术联盟、科技工贸一体化的经济实体等高层次合作还比较少。简单引进依然是企业科技创新的主要形式,有的企业同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追求“立竿见影”,希望在最短时间内收回成本并产生效益,重视短平快的项目,对技术含量高、开发周期长的项目,投入意愿不高。二是产学研脱节,成果转化率不高。一些创新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难以形成产业链。一些科研项目的选题同行业需求没有有效对接,而是主要以论文及影响因子为导向。相当一部分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浪费了有限的科研资源。此外,大学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产学研脱节现象。三是产学研合作资金来源不稳定。现有的一些项目基金对企业创新和成果转化有一定促进作用,但资金规模不大。行业大多数企业科技投入不高,全行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仅为0.85%。政府、企业经费,在管理上都有碎片化的现象,不能形成合力,使用效率不高。
  尽管有色行业的校企合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但目前我国经济形势出现了新常态,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有了新变化,为校企实质性的深度合作提供了更多机遇,对此,陈全训提出了全面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四点建议。
  第一,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应组建一个由各高校、企业和协会有关部室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联合会,涉及校企合作的事项,都可以整合到这个平台上进行。还可以把协会1300多家会员调动起来,组织开展产学研合作洽谈会、企业需求对接会、科技成果信息展会等,形成知识链、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效衔接。例如搭建信息网络平台,整合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供需信息,建立行业人才信息库及就业招聘平台等等。
  第二,加强前瞻研究,在对接国家规划中进行合作。要瞄准科技发展前沿方向,学校和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进行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超前谋划,把握前沿和关键技术演进的路径。对于一些重大项目的申请,企业和高校能实现共同谋划,从申请对接项目开始就进行合作,减少在后续研究和应用中不搭配、不适用的情况,同时也能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
  第三,延伸校企合作的广度,实现“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全程融合”。让企业的研发产业链和高校教学科研的“产业链”深度融合,比如,高校在基础研究领域,同企业产业发展、加强原始创新能力的需要结合起来,注重需求导向,更多考虑企业发展需要;企业要欢迎高校把课堂延伸到企业一线,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把一线的鲜活知识讲授给师生,这样就能提高科研选题的针对性,多出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大的成果。
  第四,探索完善校企合作的利益共享机制。实现深度融合,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利益共享机制。例如,高校可以技术作价出资入股,企业以红股或股份期权等形式奖励高校和科技人员;高校引入产业化导向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建立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吸收社会资本建立产学研合作引导基金,支持成果转化、中试和产业化活动等等。应在探索中不断完善方式方法,并可借鉴国际成功经验,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适合行业特点的利益共享之路。
  在会议的座谈环节,来自中国铝业公司、中南大学、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五矿有色金属控股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云南锡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方工业大学、北华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嘉兴学院、白银公司、长春工程学院、重庆科技学院的代表们围绕“深入推动校企‘产学研’实质性合作”主题,在有色高校和企业在人才交流与培养、科技联合攻关与合作、科研成果转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
  记者注意到,代表发言多未“照本宣科”,而是立足于校企合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自身经验,提出的问题客观、实际,给出的建议严谨、中肯。
  除了经验和问题总结,代表们的发言特色突出:企业代表更加关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基于企业需求的人才输送不足、科研攻关方向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等问题;高校代表则较多关注校企科技供求信息不畅、企业资金规模相对较低、长期性合作项目较少等问题。
  经过讨论,代表们达成了如下共识:一是普遍认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搭建的校企合作座谈会发挥了很好的平台作用;二是对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反响强烈、积极性高;三是企业和高校提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共性问题,值得重视。
  此外,本届校企座谈会还增加了现场签约仪式,中铝公司与嘉兴学院、中南大学与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云南锡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昆明理工大学、海亮股份与江西理工大学分别现场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这不仅丰富了第四届有色高校、企业与行业发展座谈会的内容和形式,也集中体现了搭建校企座谈会平台的成果。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