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印象

2014年10月24日 13:42 346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文学杂谈   作者:

  曾经读文学大师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便对边城留下了雄浑大气的印象,被边城的景、边城的人、边城的故事牵引、缠绕、感动。
  带着几分神秘,携着几分向往,受朋友之邀,驱车启程,开住那魂牵梦绕的边城。沿途,路桥平坦,稻豆清香,从花垣县城下高速后,大约半个钟头就到了目的地。
  沈从文描绘的秀雅“边城”享誉天下,却很少有人知道,大师笔下的“边城”就是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花垣县的茶峒古镇。
  茶峒,地处湘西崇山峻岭中的一个古老小镇,始建于嘉庆八年(1803年)。它与贵州省松桃县迓迎镇、重庆市秀山县洪安镇隔江相望,自古有“一脚踏三省”的美誉。2005年,茶峒更名为边城镇,大山深处璞玉般古老的村寨,从此进入游客们的视野中。
  这里,依山傍水,左侬九龙山,右傍香炉山,面朝凤鸣山,清水江流经茶峒的水域与酉水相连,酉水河弯弯曲曲绕城流入清水河。岸边是高低错落、鳞次栉比的吊脚楼。
  这里,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繁华盛世,是商旅云集之地和兵家必争要塞。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的残兵败将经此地逃往四川,当时也有许多流亡学生和小商人避难于此,国民政府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在这里办了“国立茶峒师范学校”,现在学校的旧址仍在。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也是从这里挺进大西南的。
  这里,以土家族、苗族、汉族人口居多,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自古以来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沈从文的《边城》更是让这里蜚声中外。小说将茶峒优美的自然风光、古朴的风俗、谆朴的人情融为一体,勾画出田园牧歌般的风貌,凝练出湘西独有的、诗一般美的境界。
  《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的茶峒古镇为背景,以撑舵老人的外孙女翠翠和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以抒情诗般的优美笔触,描绘了端午节赛龙舟、月光下唱歌示爱等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人性的善良与心灵的纯净。
  这里,建起了34级石头台阶组成的近万米沿江风光带,清水江两岸的吊角楼依旧壮观,穿斗式结构,与以前不同的是水泥柱代替了木桩,青砖代替了板壁,但有一处木楼是特意保存的,相传翠翠当年就是在这一木楼上看她的情人在江里捉鸭子的。据朋友介绍,每年端午节,三省边境的年轻男子都会在清水河上赛龙舟,抓鸭子,而两岸的女子则站在江堤上、吊角楼上为他们加油鼓劲。
  来到这里,一个周长不到500米的翠翠岛是必去的,一尊翠翠的石雕像突兀在岛的中央,陪着她的是那条黄狗。翠翠正痴情地在等待着心上的人回来,不管他何时回来,也不管他能不能回来,她始终伫立远望。
  这里,《边城》中描写的那个渡口还在,不过,昔日的渡船变成了“拉拉渡”,牵连拉拉渡的是一根钢索。拉拉渡是两岸边民来往最方便的交通工具。摆渡的还是个老人,只是不见翠翠和黄狗了。
  来到茶峒,一定要体验一下拉拉渡,坐在渡船上回望茶峒码头,会看见崖壁腾草的遮掩下,刻着“边城”两个红色大字。渡口的对面,就是洪安码头,当年刘邓大军就是由此处登岸入川的。
  置身于边城,人们游离于小说与现实之中。返程途中,倚窗回首,细细品味着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边城,被这美丽祥和的古镇陶醉着,被这隽秀神奇的土地吸引着,被这方刚刚留下我的足迹和思绪的山水牵挂着……期待这里明净的风光,谆朴的民情、美丽的故事永远延续下去。

QQ图片20141024133956

QQ图片20141024134012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