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对于铝行业意味着啥?

2014年10月28日 10:6 317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加工   作者:

  上周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三季度GDP放缓至同比增长7.3%,低于第二季度的7.5%,这也是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低增速。那么7.3%的增长速度对于铝行业又有哪些影响呢?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第三季度外部需求稳步上升,但因房地产市场疲软和信贷风险上升造成银行惜贷,使得内需持续疲弱,因此影响了整体经济增速。
  首先来看看房地产市场,统计数据显示,前三个季度房地产投资下跌了12.5%,低于2013年19.8%的增长。由于房地产投资占到固定资产投资的25%,房地产市场的疲弱显着拖累了三季度经济的增长。
  不言而喻,在铝行业的生产企业中,建筑型材企业受到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最为明显。
  建筑铝型材主要包括建筑门窗、幕墙、遮阳、结构及装饰等,近年来随着推广铝应用工作的开展和绿色建筑意识的提高,建筑领域的铝合金模板、围护板的应用市场正在拓宽,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下调,这些市场的销售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也会给铝合金模板、围护板的推广工作带来难度。
  据统计,2013年我国铝加工材产量大约有2500多万吨,其中型材产量有1700万吨,建筑型材又占到型材产量的60%以上,约1000多万吨,目前从事建筑用铝型材生产企业大约有600多家,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9月份中经有色指数解读中预测,2014年我国铝加工材产量还将比2013年增长18%左右。可见,只增不减的铝材产量与看似萎靡不振的房地产市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据报道称建筑铝型材之乡广东南海地区企业已经感觉到了市场的寒意,正在寻求转型。
  为了遏制经济下行的趋势,政府近期也推出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措施,特别是针对房地产领域。目前,46个城市中有42个城市放松了早前实施的“房屋限购令”,更重要的是,央行在国庆“黄金周”前放松了“首套房”的标准:对于那些已经还清首套房贷款的家庭,他们如果购买第二套房,仍可以享受首套房的贷款按揭优惠。据估算,约有3000万城镇家庭将受惠于这一政策的变化。在这一系列措施公布之后,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明显改善。数据显示,在10月份的前两周中,30个大中城市的房地产销售同比仅下降9.9%,高于第三按季度15.3%的负增长。所以说,未来市场也未必有想像的那么糟糕。
  另外,中国城镇化进程虽然经过几十年推动,但2013年的城镇化率只有53%,而国家规划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以上,所以说未来几年,随着城镇化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城市住房需求还会增长,建筑铝型材市场仍有上涨空间,但增长速度可能要弱于前几年。
  其次是高铁市场的建设可能会为铝材应用提供市场空间。与房地产政策微调的同时,国家可能还会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改变经济增长下滑的趋势。如,政府可能推出更多的定向稳增长的政策,尤其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高端设备制造业。比如加快了高铁项目的建设,其中,政府计划今年投资8000亿元给铁路建设,比去年的实际投资高出20%。
  其实,除了近期政府采取的几个措施之外,众所周知,新一届中央领导人一直在推销中国装备制造方面亲力亲为,尤其是高铁行业,多次在领导出访之中被提及。近段时间以来,这些努力的成果有很多已经显现:中俄之间签署了高铁建设的备忘录,在高铁建设方面展现出强烈意愿;中国北车取得了泰国铁路历史性大单;中铁建联合体成为了墨西哥一条高铁工程项目唯一竞标者;23日中国南车又正式提交了美国加州铁路投标意见书,确认要参与美国首条高铁的项目竞争,另外,美国的麻省交通局批准,向中国北车采购284辆地铁车辆,用于波士顿地铁的装备。可见,中国铁路进军全球市场的脚步更快了,中国铁路正在加速走向全球,中国高铁正在加大发力节奏。而中国高铁的发展也在正推动我国工业铝型材产业走向世界。
  据《中国铝型材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预测,2014年我国轨道交通领域铝型材消费量预计在16万吨左右,到2016年预计达到22万吨,到2020年将达到35万吨。
  目前我国工业铝型材行业正在加大马力为中国高铁“提速”,甚至是部分中国建筑铝型材企业也正在考虑转战工业型材阵地,助推中国高铁的世界“铝”途。
  另外,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也是介于环境的压力,电动汽车以及汽车轻量化的推广将会加大扶持力度,汽车用铝市场也不可小觑。
  综上所述,7.3%的经济增长速度尽管会给铝行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长远看,铝应用市场仍然大有可为。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