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进牧退 保护青藏高原的最佳途径

2014年10月31日 8:47 324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提到青藏高原上的矿产资源开发,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这里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极难恢复。基于此,人们往往认为,保护青藏高原最好的办法就是维持现状,不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
  果真如此吗?最近,记者相继采访了多龙整装勘查区、甲玛矿区和纯牧业县改则县,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矿进牧退,才是保护青藏高原的最佳途径。
  1 矿业对环境的破坏是可控的
  只要有人类活动,就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对此,任何人都无法否认。
  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是人类寻找、开发赋存于地质体中的矿产资源、满足自身丰富物质生活需求的工业化活动,对环境肯定要形成一定的破坏。
  “但这种破坏是点上的。”冯道永,中铝西藏公司总经理,在任这一职务前,他已是国家安监总局和环保部的安全和环保双料专家。“而且,这种点上的破坏从过程看是可控的,从事后看是可以采取现代技术和工程手段进行恢复的。”
  他以中铝西藏公司在多龙矿区的勘查实践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说明。
  多龙矿区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境内,平均海拔4600米,矿区最高海拔5300米,境内以草本植物为主,草场属荒漠型,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为了尽可能将勘查活动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中铝西藏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
  在进行勘查工作前,公司制订了矿区安全环保六条禁令,随后又进一步细化,规定应尽可能地把山地工程布置于植被不发育区;应尽可能地把弃土场布置于植被不发育、地形平缓、不易遭受地面水冲刷与浸泡和地灾危害及容量大的场地;在能满足控矿精度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少布置山地工程;在极易产生崩塌和滑坡的开挖边坡和弃土场,应采用毛石支档;对基本确定后续探矿采矿不再利用的山地工程应及时回填与闭坑,使植被近快得到自然恢复,不留安全隐患。
  在此基础上,公司又先后制定了涵盖生活区、钻探作业环节、工程后的恢复等各环节的保护措施,如:出台了生活区选择在植被覆盖较少的荒地上、与河流保持一定距离、生活垃圾定点回收、集中填埋制度;出台钻机机台面积量化指标、尽量避免在雨季进行动土和开挖工程、地表植被层和土壤层恢复、开挖工程及时回填等制度;在普查工作结束后,分普查结束无需转入详查、普查结束后需转入详查两种类型,并分别制定了相应的环境恢复治理措施。
  而制度执行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据冯道永介绍,位于山沟边的ZK1620钻机,在今年5月30日施工时冰层仍厚达70厘米。承担施工任务的四川华锋钻探公司在施工时并未直接在冰面上搭建机台,而是专门雇来大型挖机砸碎冰层后,再人工将冰块全部搬运到施工区域以外存放,并在机台上下游修筑拦水坝,在远离机台的地方修建废水沉淀池,钻探工程中使用环保可降解的泥浆,从而有效避免了工程施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冯道永认为,矿山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主要是水、气、声、碴四大类,都可以采用现代技术或工程,将其影响范围控制在点上,特别是废水完全可以做到零排放。而且,在矿山生产结束后,还可以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恢复治理。
  2 甲玛六年建设实现绿色转身
  同处青藏高原的甲玛铜多金属矿,矿区海拔4000~5407米,与多龙矿区极为相似。而且,甲玛自2008年建设至今已经6年了,现在环境到底如何,对验证冯道永的观点,非常合适。
  于是,记者又前往甲玛一探究竟。
  汽车进入了甲玛矿区的外联公路。矿山车队队长宋师傅指着路两旁需要双手合抱的金丝柳说:“这些全是我们矿专门从黑龙江引进的,每棵树从引进到成活的成本要1000多元。为了不让牛啃树皮,我们还在树周围砌起了防护墙。”
  记者发现,矿区内到处绿意盎然,高的乔木低的灌木一片连着一片,有的区域还有高原上极少见的鲜花。放眼望去,周围山坡上除了绿草外基本找不到一棵灌木,更不用说乔木了。在坡度接近40度的半山腰上,一群牛正在啃食着那些长得并不高的草。
  这种差别显然是人为干预的结果,显而易见,矿区内的小环境比周围山上的自然环境更好。
  听了中国黄金集团西藏华泰龙公司副总经理鲁茸益新的介绍,记者感到,不同的矿业开发态度,带来的是不同的环境效应。
  甲玛项目是在对原来多家小矿业公司整合后形成的。当时甲玛被分割成4个采矿区域,有10余家小型采矿企业。整合前,甲玛沟采矿企业开采规模不够,分布零乱,开采无序,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及相应的环境问题。
  中国黄金集团进入后,坚持“建一座矿山,绿一片环境,扶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促一方和谐,树一座丰碑”的宗旨,明确要把甲玛铜多金属矿建成世界屋脊上的一座“绿色生态环保型、大型科技现代化”标杆矿山。他们秉承绿色矿业的理念,根据各矿段的具体情况重新设计了生产系统。甲玛也实现了由小到大、由乱到治、由污染遍地到面目一新的华丽转身。
  原来起风就尘土飞扬的近9000立方米弃渣量,在清除受污染土壤后和拆除后的建筑垃圾被送至老尾矿库回填复垦,复垦面积共16.5公顷。选矿厂施工期间剥离的65万立方米的地表植被土实行定点堆放后,在上撒播草籽、修建疏排水等措施实现了水土保持,作为后期绿化用土和复垦备用土。连续3年对厂区实施了草坪、花坛、花架、绿篱、针阔叶树木绿化措施,公司外联公路两侧种植金丝柳3000棵,成活率达98%。
  鲁茸益新说:“自甲玛项目一期开始建设以来,公司在环保上的总投入已经达到19874.7万元,约占总投资的12.3%。”不仅如此,自开始建设起,华泰龙公司就成立了专职环境保护组织机构,建立和完善了各类环境保护目标管理制度、相关水环境监测台账和记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落实相关应急管理。
  2012年以来,华泰龙公司通过选择适合高原气候特点的蒙草、北京杨、沙棘、藏达仁,以及青稞、油菜花等植物,进行不同海拔的尾矿利用绿植试验,使矿山复垦绿化面积达到16万多平方米。
  “这是我们进行金丝柳、沙棘苗培养的试验地,两种树苗已经长出了嫩芽。”鲁茸益新介绍完他们的试验成果后,又领着记者来到下方挂着绿化责任区牌的绿化带:“这是我们从牧民手中租来的草场,在划分到各车间绿化好后再归还给牧民。”
  针对矿山生产的主要污染物水、气、声、渣,甲玛也有相应的防治措施。
  对地表水,工业用水在净化处理后再用于工业生产,并形成了闭路循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用于绿化浇灌;在严格监测地下水水质的同时,还对干式尾矿堆放库的库底、库侧、坝体内侧做防渗处理,避免了尾矿水下渗对地下水的影响。
  为防止选矿生产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在粗碎、中细碎、筛分车间均安装气箱脉冲式除尘器。办公及生活场所采用太阳能供暖设施,每年可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5000余吨。
  为降低生产带来的噪音,他们选用了低噪声设备。对高噪声设备采取车间封闭并配置隔声罩、消声器等消声装置,降低了车间噪声影响。
  在固体废弃物的处置上,他们在进行浸出毒性检测试验后,集中堆放在精心选择的场地。对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则统一运往墨竹工卡县指定的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
  同是一条甲玛沟,前后两重天。甲玛的前世今生表明,在矿业开发的问题上,只要选择了有责任的大企业按照绿色开矿业的理念来做,就一定会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双丰收。
  3 绿色矿业为退牧后的最佳接替产业
  多龙和甲玛两个矿区的实践表明,只要坚持绿色矿业的理念,在青藏高原进行矿业开发是可行的。
  那么,不进行矿业开发,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和青藏高原的环境保护又将是怎么样呢?
  在从拉萨走南线到改则县的2000公里途中,不时可见“富民强边”标语。同其他地区一样,为了实现这一愿望,阿里地区的改则县进行了不断的努力和尝试。
  “十年前,县政府提出了牧矿致富的思路,但实施的结果是牧业不可能让民富,开发矿业能致富但小矿小开确实破坏环境。”改则县常务副县长王育新感慨地说,“在开采砂金的1998~2005年,县财政收入能达到每年1000多万元。在停止砂金开采后,县财政收入一下就降到了二三百万元。”
  据王育新介绍,改则县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年降水只有189毫米,草原基本是荒漠型草原,牲畜承载能力有限。“远远望去,草场绿色一片,走近一看一平方米却没多少棵草。”
  为了既保护草原又能保障藏胞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平,2000年,国家在改则县实施了退牧还草政策,划定了休牧区、禁牧区;2009年,又启动了草原生态保护机制试点工作,在控制牧民牲畜数量后,对牧民给予一定的补贴。以改则县为例,全县牛羊总数控制在60万头以内。
  “说实话,这个数量估计没有控制住。”王育新说:“关键原因是退牧后没有新产业接替,牧民生存、致富没有保障。
  那么,在改则县这种高海拔地区,到底有什么可供选择的产业呢?王育新的思考是:以改则的情况,发展新的产业只能围绕畜牧做文章,也就是在畜牧深加工上做文章。但在牲畜总量控制的情况下,牛羊肉、毛原料显然是无法保障的。因此,至今没能引进或兴办一家深加工企业,县财政也始终停留在输血财政上。
  而改则,还是阿里所属七县中财政状况较好的,其财政收入位居第三。在财政收入名列前三的格尔、革吉、改则三县中,格尔县因为是阿里地区驻地,建设项目多,和改则县一样属投资拉动型。革吉县因开始了对境内盐湖资源的开发,矿业经济已成为县财政的支柱,但规模较小且未形成产业链条,目前仅以卖原料为主。
  王育新认为,如西藏仍以目前这种“输血”方式进行保护而不打造新的接替产业,100年后的青藏高原环境会更差。“本来就稀疏的草被牛啃后,水土保护的功能只会严重下降,让更多的黄沙裸露出来,最终形成连片沙丘。”
  与王育新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冯道永。他认为,与矿业开发比,过度放牧、过度保护其实青藏高原环境保护最大的难题,它对高原的破坏是面积性的,而且可控性差。“特别是野驴,往往连草根都吃,对草场的破坏也是毁灭性的。”
  那么,改则的路到底在哪里?如何让牧民退牧后生活越来越好,让牧民们能吃饱肚子、更有尊严地守望着蓝天白云?从目前情况看,唯有发展矿业。
  矿业处于产业的最前段,具有产业链条长、关联产业广、安置就业人口多等特点。以多龙和近年在班怒成矿带西段发现的一系列铜多金属矿为基础,完全可以在改则县建设出一座全新的矿业城市,将位于4500米以上、或牧草密度过低、或牧场坡度过高等地的牧民,全部安置在这一新产业链条中。以改则甚至整个青藏高原的现状看,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彻底的退牧,保护好脆弱的高原环境。但需要注意的是,青藏高原的矿业开发,一定要选择有责任、有实力、也愿意进行环保投入的企业。

责任编辑:罗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