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鹏主导7家电力巨头与煤企签供需协议

2008年09月22日 10:57 162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电力巨头聚山西 煤电合作求突破
  在电力价格仍受政府控制、电价市场化至今没有明确时间表、电企普遍亏损煤企业绩全面飘红、电煤双方利益不对等的情况下,如果纯粹让市场说话而没有政府出面斡旋,煤电双方很难真正达成共识
  有着电力背景的山西省副省长李小鹏,终于将曾经和现在的两个身份衔接起来。
  刚刚在太原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煤炭博览会上,前一届并未现身的中国电力巨头们纷纷亮相,煤电合作成为最新亮点。如此强大的阵势,与李小鹏的感召力不无关系。
  据悉,在煤博会的煤电大企业座谈会上,李小鹏发表了长约20分钟左右关于煤电行业发展的讲话。他表示,构建和谐稳定的煤电关系,关系国家能源安全、经济大局,关系社会全局。破解煤电矛盾,应该推进多种形式的煤电联合,构建多种煤电利益共同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合作格局。
  而此次煤博会达成的最新成果是,华能、华电、国电等7家电力巨头与山西焦煤、同煤、阳煤等6家重点煤企签订了从2009年至2013年、总量达11575万吨的煤炭长期供需协议。
  此外,山西焦煤集团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签订了资源开发电厂项目框架协议、与华电集团签订了山西沁源煤电联营项目协议;阳泉煤业集团与华能集团签订了组建阳泉煤业集团华能煤电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协议;潞安集团与国电华北电力有限公司、万浦电力国际有限公司签订了高河电厂4×60万千瓦合作协议;晋城煤业集团与华能国际电力股份公司签订了河南沁阳煤化工项目、内蒙古嵯北煤田开发项目、徐州港务煤炭物流项目等。
  “煤电并举”一直是山西这个能源大省坚定不移的选择。全国电煤紧缺,山西却受制于运力不足。而仅靠出售原煤的产业格局,早已为山西所摒弃。延伸煤炭产业链条,是这个省孜孜以求的目标。
  然而,煤电如何并举,却一直在探索中。对于目前的长期合同,抑或是煤电合作模式,更多业内人士评价为仍是在政府层面运作,稍有不慎就会有“拉郎配”之嫌。
  山西国新能源董事长梁谢虎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化解煤电矛盾必须要以政府推动、企业运作为原则,走以资产为纽带的一体化道路,让两大行业相互参股,让上下游关系变成一体化的企业。
  但在电力价格仍受政府控制、电价市场化至今没有明确时间表、电企普遍亏损煤企业绩全面飘红,电煤双方利益不对等的情况下,如果纯粹让市场说话而没有政府出面斡旋,煤电双方很难真正达成共识。
  显然,电力企业对煤电联营更为上心。可是,拥有话语权的煤炭企业并不积极。因为即使是合作参股,让煤矿把煤以“计划价”卖给电厂发电,这种“补贴”式的合作其实是将煤、电外部矛盾内部化,对煤企来说并不合算。一家煤炭集团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我们现在不缺钱,即使缺钱,一旦发出项目信息,全世界的投行、基金一夜之间就会把钱送过来。
  国内煤电一体的项目不是没有成功范例,像神华集团,由于煤电都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因此煤电一体化进程也比别人快。神华集煤炭开采、铁路运输、船队运输和火力发电于一体,几年前就已经令其他电力公司羡慕了。
  但这显然是神华的先天体制优势。在当前煤、电割据的背景下谈一体化,除了经济因素,人事问题、地方保护问题等非经济因素也是重要掣肘。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山西有着强烈的官本位意识,企业尤其是大的国有煤炭企业这个意识更为突出。如果走企业并购的道路,企业高层会更担心自己的地位问题。
  记者获悉,中国首条百万伏特高压电网(晋东南—南阳—荆门交流特高压电网)在年底就要竣工。然而,山西省电力公司报上去的几个位于晋东南煤田的电厂项目仍未获得批复。相关人士抱怨说,解决煤电矛盾,应该扶持山西的煤电一体项目,不能又想卖山西的煤,又不给山西批项目。
  煤电双方的博弈很难说煤炭会一直保持绝对优势。尽管煤价目前仍居高位,但在此次煤博会上,关于煤价下跌的预期已经显现。
  中国五矿集团副总裁高福来对本报记者说,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以及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加大,如果经济出现不景气,煤价肯定会下跌。山西省社科院能源所所长王宏英对记者说,煤炭的周期会滞后半个经济周期,往往宏观经济下滑一半时,煤炭会出现下跌。而某电力集团负责人在煤博会高层论坛上也称,电力供需在明年初将达到平衡,煤炭价格不可能再出现今年飙升的势头。(中国经济时报)

责任编辑:毋宁秋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