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雷管的好“管家”
中金岭南凡口铅锌矿自主研发雷管编码自动识别系统见闻
2014年11月25日 8:32 1076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社 分类: 有色装备
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凡口铅锌矿在管理、使用雷管的过程中,自主开发了管理编码自动识别系统,该系统目前处于全国行业领先水平。
近日,我们跟随管理人员深入凡口矿井下炸药库探访它的使用情况。乘坐四面通风的罐笼,从地面直达深处地下的井下-280m中段,穿过弯曲的巷道,我们到达-280m炸药库时,时针指向7时30分,已经有早班的爆破工陆续来领取爆破器材。
井下硐室形成的炸药库有三道门,照明灯全部加了防爆罩,防火设备一应俱全。爆破工出示爆破作业证后只能进入第二道门,只见仓管员马上打开一台类似电脑的仪器,从货架上取下雷管,依次放入仪器。凡口矿副矿长邓拥军告诉我们,这就是该矿与科技公司共同研发的“雷管编码自动识别系统”,把每一发雷管放入识别系统,就能自动识别并记录雷管由数字和英文字母组成的字符编码,也就是雷管的身份。
上午8时许,领取工作达到高峰,有近10个爆破工在等候,仓管员有条不紊地看单、取雷管、递雷管。8时30分,采矿车间采掘一处的爆破工来到发料窗口,仓管员用条码枪扫了一下他出示的作业证,爆破工取出打印好的出库清单并签字,仓管员确认了这些雷管的领用责任人与清单数量相符后,从窗口递给他所需雷管、炸药。
我们看了一下出库清单,采掘一处爆破工领取了42发雷管,这是仓管员从7时30分上班发放的第24批、也是当天早班最后一批爆破器材。
仓管员在一个小时里发放雷管1062发,并把每一发雷管的领用人和使用地点都准确无误记录进电脑,这在过去是需要至少8个熟练工同时操作一个班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如今却只需一个人在一个小时之内就轻松完成,其快捷速度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
为了探个究竟,征得许可,我们进入了-280m炸药库。面对我们的疑惑,仓管员指着雷管编码自动识别系统说,这得归功于它,帮了我们大忙,你看,每一发雷管被谁领取、领去干什么都记录在上面。
仓管员为了让我们更直观见识雷管识别系统的威力,从架子上取下了一扎雷管进行演示。只见他熟练地左手抓住导爆管,右手握着雷管往识别系统一放,屏幕上立刻显示出该发雷管身份编码的图像和识别出来的13位字符编码,整个过程不到2秒钟。
2002年,公安部、国防科工委要求所有工业雷管的生产、销售企业自2006年6月1日起,必须建立雷管编号计算机管理系统。
凡口矿是一个大型井下坑采矿山,每天的作业面(点)达100多个,每天消耗雷管几千发,其井下每一个掘进面爆破作业,通常需要电子起爆雷管2发和各种半秒延时雷管40多发,但雷管的出厂包装是每个品种每包100发。因此,该矿的一次掘进爆破作业,仓管员要从10多包雷管中检出不同段位的40多发,然后按要求登记每一发雷管的13位字符编码,再经领用人签字确认,每次都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并且容易出错。
2007年,该矿与相关单位合作,成功研发了雷管条形码扫描技术,在雷管生产时为每一发雷管贴上条形码,领取时仓管员只需用条码枪扫描,就能准确录入每一发雷管的13个编码。但此方法也有欠缺,厂家想要为每发细小的雷管准确无误的贴上标签,不仅额外增加了生产工序,也增加了一笔不菲的人力费用成本,而且难以实现差错率为零的目标。2012年,为贯彻政府监管要求,提升矿山管理水平,凡口铅锌矿与科研单位合作,共同进行雷管编码自动识别系统的研制与开发。
雷管在出厂时有13位身份编码,这些编码都是细小字符,人工识别登记难度较大,每包100发的大包装上,明显的条形码容易识辨,但目前公安部对雷管的管理是要求使用单位必须掌握每一发雷管的去向。
研发最大的难处在于如何让计算机在最短的时间里准确读出雷管的编码并记录。凡口矿技术中心副主任朱礼君说,该矿鼓励技术人员开动脑筋、发散思维,最后终于成功研发了“雷管编码自动识别系统”,雷管在放入系统后,马上能够读出数据并传入电脑,其最大特点就是快捷高效、准确无误。
该识别系统的应用是雷管安全管理的新模式。其核心是可以完全通过电脑自动化录入雷管编码,可以批量录入,也可以单发录入,不再需要人工登记雷管编码,在用于雷管销售发放管理中,数据通过网络实时上传,可以对每一发雷管的保管人、发放人、领用人、时间、使用项目、使用地点、数量、类型等数据实时监管,实时追踪,真正实现雷管在销售、发放和使用过程当中 “安全化、自动化、合理化、信息化”的管理。该系统有效解决了雷管使用单位在发放登记环节中效率低、易出错的难题,登记效率比传统方法提高几十倍,准确率可达100%。
“雷管编码自动识别系统”自2014年5月投入使用以来,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无一差错,不但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它也为民爆器材管理建立了一道可靠的屏障,有效遏制民用雷管非法流入社会而产生的危害。目前,凡口矿已经向国家申报“雷管编码自动识别系统”的发明专利,此前该项目3个子项已经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张秋利 魏修汉)
责任编辑:赵天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