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铜价下跌风险加大
2014年11月27日 8:51 2519次浏览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分类: 期货
连续两个月铜进口量的大幅增长令市场担忧,这是否意味着青岛融资骗贷事件的影响在减弱,融资铜再度升温?
今年以来,上海期货交易所铜期货价格累计下降8.51%,很明显,这也是中国买家开始“战略性”大手笔收铜的一个重要理由。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生产国和精炼铜消费国。
据一位接近银行的贸易融资客介绍,国内银行对信用证的开具已经适度收紧,降低信用证开具的杠杆,但不少资信良好的企业仍然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顺利开到信用证,“因此他们的融资业务一直都还在做”。
山东一家大型民营铜冶炼厂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青岛融资骗贷事件对很多山东企业影响很大,目前还远远没有解决,从融资渠道来看,目前在山东一般是总行控制贷款,很多股份制银行审核非常严,甚至个别银行的额度批复要拿到北京总部去。
朱文君也指出,青岛事件使得政策面收紧,实际上进口铜的增长从2011年开始与国内资金的套利有非常明显的关系,虽然国内现在套利贴息的利率在下降,但整个融资带来的利润还是存在的。
但也有不同的说法,金川迈科金属有限公司总经理罗盛璋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包括国企在内的一些贸易企业,开立信用证均有难度,铜进口量回升并不能说明融资铜业务在升温。
且未来几年,融资铜可能再难恢复至以往的“高水准”。中国五矿一位高层在本月上海亚洲铜会上公开表示,中国未来几年进口的精炼铜将逐步减少,因国内产量不断增加且融资需求走软,铜融资活动很难恢复至青岛融资骗贷调查前的水准。
11月20日,本报记者在外高桥保税区4号门附近看到,原本堆满了电解铜的仓库,被塑料等其他大宗商品堆满。
“原先我们自己的仓库堆满是6万吨,现在只有2万吨左右。”上海外高桥一位国储物流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今年以来,由于市场价格下跌,铜库存水平不及前两年,且外高桥的铜库存正逐渐向洋山保税港区转移。
“大批物资在往洋山保税园区转,政策向洋山倾斜。”该国储人士表示,原本外高桥与洋山保税区的铜库存水平大致相当,现在外高桥保税区库存已经比较少,2012年时外高桥许多原本不用于铜仓储的仓库也被占用,但现在多数铜仓库的露天堆场上都空空如也,库容只有2012年和2013年时的三分之一,“消耗”了三分之二。
“外资银行都认为青岛出事,就是中国出事了,其实青岛是青岛,上海是上海,但老外不这么认为。”据其透露,目前做融资铜业务,必须是银行认可的大型仓库开出的仓单,才能抵押融资,外资贸易企业要有自己的仓库,或者银行指定仓库,否则即便开了仓单也融不了资。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内金融机构看到了其中的商机。日前,中信证券(600030,股吧)旗下中信寰球商贸(上海)有限公司与隶属于全球顶级商品贸易公司托克(Trafigura)全资子公司Impala的永泓集团正式签署谅解备忘录,并将合资在洋山保税港区设立一家仓储物流公司,经营仓储、物流、货运和码头业务。
中信证券大宗商品业务线总监周卫峰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青岛发生融资骗贷事件以后,仓储安全成了关键,仓储行业的信誉度受到银行和监管部门的质疑,此次开展仓储业务也是中信证券的大宗商品业务战略之一。
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员表示,如果后续还曝出此类事件,更深远的影响是对信用体系的冲击,将出现银行的监管加强以及铜融资甚至整个有色融资规模的缩减,外资银行在相关业务上有可能出现加速退出。
英国商品研究所CRU此前预计,明年全球的铜需求增幅料自今年的4%下滑至3.3%,而中国的铜需求料增加4%,低于今年的5%,中国明年的铜净进口量料下滑23%至230万吨,为自200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11月下旬于上海举办的一次铜周活动上,全球最大的铜矿产商——智利国有Codelco公司的中国机构铜德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商务副总裁奥古斯丁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中国是智利铜出口的主要国家,智利看好中国铜的消费需求,预计今年中国整体需求同比增加5%-6%,但谨慎认为2015年的增速将下降一个百分点。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11月汇丰制造业PMI产出分项指数初值降至49.5,连续四个月下降,创六个月最低,四季度制造业数据堪忧。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电网投资增速偏低,房地产投资增速更是持续下滑,铜下游加工企业开工率不理想,铜的消费乏善可陈,疲弱是铜市消费的“固有频率”,受国储、融资铜等因素影响,巨量的铜进口并不能掩盖需求疲弱的一面,反而对国内市场形成供应压力,未来铜价下跌的风险也逐渐加大。
责任编辑:叶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