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栾川县多金属矿野外基地建成并通过验收
2014年12月05日 10:17 2162次浏览 来源: 矿报 分类: 地质矿业
日前,《河南南泥湖-三道庄斑岩-矽卡岩型钼矿科学基地研究》课题在河南栾川县顺利通过野外验收,这一成果也标志着栾川钼钨铅锌银多金属矿-河南栾川野外基地正式建成。
验收专家组由裴荣富、郑绵平、赵文津、汤中立、顾金才等多位院士专家共同组成。专家组在听取课题汇报后,参观了栾川野外基地室内展厅,并对野外路线及标识点进行了实地检查,经过讨论,一致同意该研究课题通过验收。
专家组对栾川野外基地的建成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是“政、产、学、研、用”协同合作的结晶,在矿产资源领域野外基地的建设中具有示范作用,并指出当务之急是探索出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在目前我国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与会专家还就基地建成以后如何运行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据了解,《河南南泥湖-三道庄斑岩-矽卡岩型钼矿科学基地研究》是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我国典型金属矿科学基地研究”项目的29个课题之一,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承担,协作单位包括栾川县地矿局、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龙宇钼业和洛钼集团。“我国典型金属矿科学基地研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是国土资源部于2009年结合增强科技基础创新能力建设思路部署的两个项目之一。
国土资源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与野外考察、观测、试验密不可分,野外科技工作的水平也决定了国土资源领域科技创新的水平。在充分总结国土资源领域野外科技工作、野外科研台站现状的基础上,国土资源部于2010年启动了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建设工作,2011年批准命名和建设了84个野外科研基地,栾川野外基地名列其中。
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野外科学基地边建设边运行的原则,栾川野外基地自2011年开始,每年有30人次以上的野外考察、教学与观测研究;建成了680平方米的科研基地展示厅;摆放了典型矿床岩矿石标本680块,展示了最新编制的矿床特征图册;在野外建设了3条地质矿化蚀变观测剖面和9个野外观测点;同时建成了产学研大楼,满足了野外观测基地的硬件措施。自课题实施以来,已培养了2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还有3名在读硕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5篇,全面完成了课题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
知识链接:
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四个研究领域,即土地、基础地质、矿产资源、水工环领域。国土资源野外科研基地是指在土地、地质、矿产、勘查技术、资源综合利用等国土资源领域能长期独立开展对关键数据和地学现象等要素的监测与综合研究、试验示范新技术、科研与教学实习等活动的野外场所。
金属矿科学基地建设包括系统梳理矿床勘查、发现、开发、研究的历史;注重岩石、矿物、地层、构造等地质资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标本、矿坑等实物的研究和展示,标本馆和岩芯库等现有基本设施和基础的完善与改进;进一步持续开展成矿理论创新研究,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原创新成果,系统梳理出实用找矿技术方法组合及成功找矿勘查范例;提出深部和外围找矿方向和远景,为矿山可持续发展服务。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