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矿找矿”在青海的找矿实践
2014年12月07日 9:11 3565次浏览 来源: 矿报 分类: 地质矿业
就矿找矿”就是运用新的思维、新的理论、新的技术方法手段对已知的一种或几种找矿线索(如矿化露头、物化探异常、古采矿坑遗迹、未被证实有开采价值的矿点及正在生产的矿山周边和深部等)开展地质找矿工作,进行新的分析、新的探索、新的认识,以求发现和找到具有可供开发利用价值的矿床。近年来,随着地质勘查投入的大幅增长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深入实施,就矿找矿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并得到广泛应用,为新时期地质找矿工作有序有效开展与实现新突破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有力指导。
我们在落实青海部省合作与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以就矿找矿理论指导规划部署和地质找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成效与突破性进展。按照“就矿找矿”思路,在重要成矿带形成了通过已知矿床(点)、矿化线索、异常等检查验证——根据控矿因素连接、追踪控制主要矿化带——开展区域重点矿床勘查解剖、异常查证的“点-线-面”地质找矿主线与流程。通过“探边摸底”、综合信息模式找矿等方法开展老矿区勘查评价,扩大了一批已知矿床(点)的规模及找矿潜力;通过加强异常查证、地质类比等方法,新圈定了一批找矿靶区和发现了众多重要矿床(点)、矿产地。在东昆仑、三江北段等重要成矿区带找矿方面实现了多点开花,初步构建了青海矿产勘查开发新格局。
“就矿找矿”部署引领找矿工作
1.“就矿找矿”开展带-区-点规划部署
以就矿找矿理论指导青海重要成矿带、重点勘查区和整装勘查工作,统筹规划部署和组织实施地质找矿工作。依据就矿找矿思路,研究确定重要成矿带主攻矿种、成矿类型。综合分析青海1∶20~25万区域地质矿产、区域地球物理、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和重要矿床点勘查等资料信息,研究总结主要优势与战略性矿产的成矿地质背景及其分布规律、成矿潜力,提出了东昆仑成矿带铜(镍)铅锌铁金多金属、三江北段铜钼铅锌多金属、柴北缘煤金多金属、北祁连山铜铁金多金属和柴达木盆地区油气及钾盐等“四带一区”部署方案。
在重要成矿带依托主要矿床(点)、异常等密集分布的矿集区,设置重点勘查区。重点勘查区主要是按照控矿因素开展矿化带追踪控制、检查验证异常等,连接重要矿床(点)、异常等,扩大已知矿床规模与找矿潜力,并发现新的矿化带或矿床(点)。
优选重点勘查区内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的点或矿化带等矿化集中区段,开展整装勘查工作。应用新的成矿理论、认识和有效的方法技术,扩大已知矿床(点)规模和资源潜力,加大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勘查评价力度。集中资金和力量,加快找矿进程,尽快形成可开发利用的重要资源勘查开发基地。
2.“就矿找矿”构建矿产勘查开发新格局
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在青海的东昆仑、三江北带等成矿带涌现出一批可供进一步勘查开发的矿产地。为做好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资源保障和发挥为矿产产业体系建设的支撑作用,我们以就矿找矿理论为指导、以形成重要资源勘查开发基地为目标,努力构建青海资源勘查开发新格局。
就矿找矿使得以形成重要资源矿产地为目标、以控矿因素为主线的矿床(田)整装勘查工作更为具体、可操作和整体系统性规划部署;通过整装勘查,一批重要矿床的主要矿化带走向和延伸加大,规模、资源潜力与找矿前景得到进一步拓展;进而使青海东昆仑、三江北段等成矿带找矿前景与资源潜力凸显。通过近几年来的就矿找矿实践,在青海新增了一批金、铜、铅锌及铁、煤、钾盐等矿产地及资源量,提升了青海有色金属、贵金属以及黑色金属矿产资源的优势地位与影响,扩大了矿产资源开发种类、区域及规模。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在矿种上改变了以往盐类矿产独占鳌头的局面,在区域上从柴达木盆地拓展到了东昆仑、三江北带、柴北缘以及祁连山成矿带等。
就矿找矿极大地促进了重要资源勘查开发基地建设。在以往老资源基地和规模较小的矿床(点)基础上,根据已知重要矿床及其控矿因素开展走向与深部追踪,扩大找矿前景与潜力,在青海形成10余处新的重要资源矿产地。在东昆仑东段-西秦岭、东昆仑西段的祁漫塔格、三江北带的沱沱河以及玉树等区段,有望形成多个新的千吨级金、千万吨级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
3.“就矿找矿”追踪矿体与矿化带
沿已知矿化露头或发现的矿化线索,追索其走向和垂向延伸、进而追踪控制矿化带,既是经典的就矿找矿,也是最为有效、必须坚持和倡导的找矿方式与传统。这一点看似不大,但事关整体工作部署、组织实施以及对就矿找矿思想精髓的正确理解、把握。
例如,由于工作条件差和工作程度低等因素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常遇到新发现的矿化露头、线索等,在推测的走向、倾向上按一定间距布置工程后难以控制或连接矿(化)体,出现尖灭、无矿等现象,造成点上延伸情况不明,面上无法解释众多矿化与异常现象,因而困扰一些区段的工作部署或长期久攻不破,甚至对一些矿床(点)失去信心或否定其找矿前景。究其原因,大多数是没有按照就矿找矿的思路与方法,未能利用简单易行的探矿工程对矿化露头直接进行深入地揭露和走向、垂向追索控制,不能真正了解其矿化蚀变特征、控矿因素或真实产状。因此说,就矿找矿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沿矿追索、追踪连带;脱离客观实际的“理论推断”和简陋、粗放的找矿方式,只能浪费资金、时间和精力等,无法取得实际、有效的找矿成果。
“就矿找矿”的实践与成功实例
青海的地质找矿实践证明,坚持就矿找矿、逐步扩大矿床规模和找矿潜力是行之有效的方针。
1.就矿找矿新发现和拓展一批矿床及重要矿化带
就矿找矿是部署开展找矿与资源勘查工作的主要依据及取得突破的有效策略。2008年以来,青海金矿新增资源量200多吨,这些资源量绝大多数是通过大场、沟里、瓦勒根、五龙沟、滩间山、坑得弄舍等老矿区规模扩大和再找矿获得的。经工作证实为大型矿床的尕林格铁矿、纳日贡玛铜钼矿床以及具有大型找矿远景的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多彩铜多金属矿,都是在老矿区中小型矿床规模基础上扩大的。夏日哈木超大型铜镍矿,多才玛、东莫扎抓和莫海拉亨大型铅锌矿等,是近年通过物化探异常或已知矿点的进一步检查验证而发现的。
2.夏日哈木铜镍矿的发现与拓展
夏日哈木铜镍矿从检查异常时发现矿化,到目前达到超大型矿床规模,只用了3年多的时间。其进展与成果是近年来东昆仑地质找矿上,尤其是在铜镍矿找矿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
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在东昆仑成矿带西段检查镍、钴、铜等化探异常时,发现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相关的铜镍钴矿化地质体。全区圈定5个异常区,其中最早发现的26号异常区目前已圈定含矿超基性岩体一个,矿体8个,目前已获得镍资源量超过100万吨;含矿岩体向东倾伏600多米深部继续发现厚大矿体,正在继续追踪控制。根据有关资料信息分析,26号异常区含矿岩体与其西部发现的25号异常区含矿岩体,在深部有相互连接为一体的趋势,这也是夏日哈木矿床规模进一步拓展的希望与前景所在。
根据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含矿的特征与相关线索,利用高精度磁测、激电等方法及探矿工程等,对区内24、25、27、28等异常开展了普查找矿工作。相继在24、25 号异常发现了新的含矿超基性岩体;近期在27号异常区深部发现含矿岩体和富矿地段。该矿区目前继续按照以含矿超基性岩体为目标的就矿找矿思路,逐步追踪控制已知含矿体的两端走向及深部延伸,寻找矿化富集地段,扩大矿床规模与找矿潜力。
近期,四川省108地质队运用夏日哈木的找矿经验与认识,应用地质类比方法在东昆仑中东段的五龙沟矿集区石头坑德一带新发现了与夏日哈木同类型的铜镍硫化物矿,将铜镍矿找矿从祁漫塔格地区拓展到了东昆仑东部地区。
3.五龙沟金矿的内伸外延
五龙沟金矿是20世纪90年代初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在东昆仑首次发现的岩金矿床,并进入小规模开发。后因普查工作程度低,可供开发的资源量严重不足,矿山开发被迫停产。五龙沟为与构造蚀变带有关的金矿床,矿体主要受北西-北西西向断裂构造控制;在走向及倾向延伸方向均显示了尖灭侧现、分支复合的特征。
青海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等单位近年来根据就矿找矿理论与认识,分析总结成矿规律及矿体的分布特征,按照“探深部、打连接、拓外围”的思路,追踪控制主要矿化带的走向与深部延伸。通过钻探等工程验证,在多条勘探线见到厚大金矿体;对水闸东沟-黄龙沟、黄龙沟-黑石沟矿段间的深部进行解剖,在深部见到了矿体,反映矿段在深部有相连的趋势,使五龙沟金矿主矿区很快扩展为大型矿床规模。
五龙沟金矿规模的扩大与资源量的剧增,带动了该区域的找矿工作。有关单位沿五龙沟主要控矿构造带向东西两侧进行追踪控制,亦相继取得了显著成效。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在五龙沟矿区东南部新发现了鑫拓沟金矿,属于南部矿化带的向东延伸;青海核工业局在五龙沟西部新发现了白日其利和大水沟金矿,属于主要矿化带向西部的延伸。以五龙沟金矿区为依托的再找矿工作,不仅使主要矿化带向东西两侧延伸了数十公里,找矿前景进一步扩大,而且在区内新发现了铜铅锌、镍钴等多金属矿化带及有利靶区。
4.祁漫塔格地区低缓磁异常区找矿成效显著
青海祁漫塔格地区是铁多金属矿产的富集区之一,矽卡岩型铁多金属是其主要的矿床类型,以往运用磁法找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经过40多年的工作,高值异常反映的矿已几乎找完, 只剩下了一些低磁异常,找矿难度增大。尽管如此,青海省地矿局和青海省有色地质局等单位,依据成矿模式和对低缓磁异常的分析,相继在深部找到了厚大的铁矿体。野马泉和尕林格便是很好的实例。
青海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通过对野马泉低缓磁异常区开展检查验证工作,陆续在数公里矿化带中共圈出了35条铁多金属矿体,主矿体长675米~1537米,厚2.35米~54.32米,延深572米~1278米,全铁品位34.27%~54.31%。目前初步估算铁矿石资源量5000多万吨,铜铅锌资源量50多万吨。
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在勘查评价尕林格铁多金属矿过程中,先后在矿区Ⅰ矿段低磁异常区通过钻探发现62 米厚的富铁矿体;在矿区的北部C11低缓异常区经钻探验证单层厚2米~15 米,总厚度22.86 米的铁多金属矿体。
此外,位于它温查汉矿区西南部的它温查汉西、沙丘等铁金铅锌多金属矿,也是通过低缓磁异常查证发现的隐伏矿床。
“就矿找矿”奠定整装勘查工作新格局
就矿找矿是追踪控制和扩大重要矿带的有效途径。如果说青海东昆仑成矿带的找矿突破成效是通过整装勘查工作体现的话,就矿找矿则是奠定整装勘查工作基础与格局的有力支撑。2009年,东昆仑成矿带只在祁漫塔格地区设立了卡而却卡一个铜钼铅锌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近年来,随着新矿的不断被发现,沿东昆仑数条区域性深大断裂与岩浆活动带相继新发现和拓展了一系列矿床点,构成铁铜、镍、铅锌等多金属矿床星罗棋布的祁漫塔格整装勘查区;连续在东昆仑格尔木以东形成了五龙沟金、沟里金等多个整装勘查区,奠定了东昆仑矿产勘查开发新格局。
无论是区域成矿系统还是矿床(点)的规律分布,有其自然与必然成生联系性;就矿找矿则是揭示成矿规律和体现成矿规律的科学方法与理论依据。由此而知,矿床(点)、矿化线索以及各类异常等是分析研究成矿规律以及成矿系统的基本信息与依据。首先,青海东昆仑成矿带东西延绵上千公里,自西向东形成了卡而却卡-野马泉、它温擦汗-夏日哈木、五龙沟、沟里-坑得弄舍等4个整装勘查与重要矿集区。从宏观上来看,这些整装勘查区是由数条区域性深大断裂连接、贯通的,即区域性断裂-岩浆活动带及其成矿作用是控制多金属矿集区分布及矿床(点)发育的主要条件与因素。再者,在上述每个多金属矿集区或整装勘查区内部,一系列矿床(点)以及矿(化)体,则是由主要断裂构造蚀变带控制的。每个矿集区内的金、铜铁、铅锌等矿产的规律分布,也是与相关主要控矿因素密切联系的。
青海东昆仑成矿带西段从格尔木西的大灶火-卡而却卡数百公里的祁漫塔格地区,原来只有一些分散的小矿床点。按照就矿找矿理论和区域断裂-岩浆活动控矿的认识,通过扩大已知矿床(点)规模和点-点的追踪连接,自西向东相继发现和形成了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虎头崖铅锌矿、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尕林格铁矿、夏日哈木铜镍矿、哈西雅图铁金多金属矿、它温查汉西铁矿-沙丘铁矿等一批重要矿床,构成重要的金铁铜镍铅锌等重要成矿带。
又如,在东昆仑成矿带祁漫塔格地区东部原来只有零星分布磁异常的沙丘地区,通过钻探发现一系列铁金铅锌多金属矿;进而向西拓展,发现了夏日哈木镍钴矿床以及外围铜等多金属矿床点。
在三江北段成矿带,以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规模拓展为契机,相继发现了沱沱河、东莫扎抓、莫海拉亨、多彩等大型铅锌铜多金属矿床,形成了沱沱河、莫海拉亨、多彩等3个整装勘查区。
“就矿找矿”的收获与启发
就矿找矿是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的主要途径与有效方式。异常-矿化线索-矿床(点)-矿集区-成矿带-成矿理论与认识,是构成就矿找矿理论体系的实质内容与相互依托的基本单元,也是地质找矿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程序和法则。依据就矿找矿思路与方法,开展成矿地质背景和大型-超大型矿床形成条件研究分析,是科学合理地开展找矿工作部署的重要依据;以就矿找矿理论为指导,进行地质矿产资料的系统更新与综合研究,是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和开展地质矿产调查、重点矿床勘查以及解剖研究的有效切入点与抓手。在成矿有利地段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的就矿找矿工作,是逐步认识客观实际和研究总结成矿规律、拓展矿床规模与找矿前景以及取得找矿实效的最佳途径。
就矿找矿是按照控矿因素找矿的重要保障。传统意义上的矿床点、异常、线索等构成了成矿的基本要素和信息,是按照有关成矿理论与认识开展找矿部署及实施具体工作的主要依据;利用控矿因素把分散、不同的成矿信息联系在一体,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进而及时系统地开展找矿验证与勘查评价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快勘查进程和促进快速找矿突破的重要保障。
就矿找矿是检验和认识相关成矿理论、成矿模式的有效方法。如,通过矿化蚀变体以及矿石成矿特征等客观分析成矿作用,研究总结主要控矿因素(条件),进而探索矿化与岩石的关系等,有利于按照控矿因素部署开展找矿工作,取得找矿实效;对于斑岩型、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型等重要矿床类型的找矿与勘查评价工作,依然要在就矿找矿理论指导下按照矿化蚀变带、相带等主要控矿因素找矿,而不是“就岩找矿”、只要是斑岩、超基性岩等就有大矿。根据其成矿特征探索研究“岩石(体)”与“矿化”的“亲缘关系”关系,有针对性地部署开展找矿工作。岩石(体)与矿化的关系涉及控矿因素,“母子”关系则表明矿化受岩体或相带控制;“兄弟”关系则说明岩体与矿化在深部熔融状态时关系密切或分异,先后上侵形成。由于相互关系或控矿因素的不同,其找矿与勘查对象、目标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按照深化就矿找矿的理论认识与实践,既注意岩体内部或相带控矿,更要关注岩体内外接触带及外围断裂蚀变带的找矿,科学合理地部署和开展找矿工作会取得显著的找矿效果。
灵活运用就矿找矿理论有利于拓宽找矿思路和加强综合找矿。依据地质异常和矿化线索找矿的实践说明,地质构造运动与成矿作用是一个复杂但有规律可寻的历史发展过程,相对于成矿来说也是一个立体、全方位的系统。矿化与异常信息等直接反映了相关成矿作用、行迹及特征。如果说就金找金、就铜找铜和就铅锌找铅锌等是地质工作者发现和寻找地表出露矿床阶段所必须遵循的,那么在主攻深部找矿的现阶段,则应按照就矿找矿的理论与思维,以相关成矿理论与勘查实践为基础,开展矿床组合分带、上下左右对比的全方位找矿探索及勘查验证工作,以拓展已知矿化带的走向、垂向追踪以及寻找缺位矿产等。灵活运用就矿找矿理论实践,不仅有利于拓展工作与找矿思路,还可以使小矿成大矿、一矿变多矿。
深化就矿找矿理论实践是新时期地质科技创新和健康发展的动力。盲目机械地套用相关成矿与找矿模式、脱离矿化实际与特征的“理论”与“概念”找矿是当前影响地质科技发展和地质找矿效果的主要问题。深化就矿找矿理论与实践,是密切联系找矿与成矿实际、拉近“人与矿”距离以及避免走弯路,加快找矿进程等方式方法的有效“捷径”。就矿找矿就是按照地质成因和成矿作用分析研究成矿事实与规律,探索不同区域及不同成矿作用的成矿特征、信息以及成生联系,有效指导和开展找矿与勘查实践。
就矿找矿以矿为本,突出找矿和地质科技主线、主题,突出找矿实际与实践,而又保持理论体系支撑与科技本色。青海的找矿实践及成效表明,就矿找矿是地质工作者极易理解和掌握、雅俗共赏的朴实理论和技能;只有通过就矿找矿,才能有效巩固扩大已有成果,实现新的重大突破。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